1. 首页 > 数码 >

描写西湖的诗句 古诗 描写西湖的诗句古诗四言绝句

关于西湖的诗句或古文及赏析

7.有关西湖的古诗词名句

1.描写西湖的古诗和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描写西湖的诗句 古诗 描写西湖的诗句古诗四言绝句描写西湖的诗句 古诗 描写西湖的诗句古诗四言绝句


描写西湖的诗句 古诗 描写西湖的诗句古诗四言绝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古诗今译】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 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译文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

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平湖秋月[宋]·孙锐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湖心亭[清]·许承祖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2.描写西湖的古诗和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古诗今译】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

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 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平湖秋月[宋]·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湖心亭[清]·许承祖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3.关于西湖雪景的古诗或古文

西湖杂记——袁宏道

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校注】"张功甫玉照堂"钱本作"张功甫家"。钱注:"吴郡本、小修本作玉照堂。"

断 桥

湖上之盛,在六桥及断桥两堤。断桥旧有堤甚狭,为今侍中所增饰,工致遂在六桥之上。夹道种绯桃、垂杨、玉兰、山茶之属二十余种。白石砌其边如玉,布地皆软沙。旁附小堤,益以杂花。每步其上,即乐而忘归,不十余往还不止。闻往年堤上花开,不数日多被人折去。今春禁严,花开最久。浪游遭遇之奇,此其一矣。 雨后游六桥记

寒食后雨,余曰:「此雨为西湖洗红,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午霁,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表。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为乐。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返。 飞来峰

余前后登飞来者五:初次与黄道元、方子公同登,单衫短后,直穷莲花峰顶,每遇一石,无不发狂大叫。次与王闻溪同登,次为陶石篑、周海宁,次为王静虚、石篑兄弟,次为鲁休宁。每游一次,辄思作一诗,卒不可得。 灵 隐

灵隐寺在北高峰下,寺最奇胜,门景尤好。由飞来峰至冷泉亭一带,涧水溜玉,画壁流青,是山之极胜处。亭在山门外,尝读乐天记有云:「亭在山下水中,寺四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撮奇搜胜,物无遁形。春之日,草薰木欣,可以导和;夏之日,风冷泉渟,可以蠲烦析酲。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可垂钓于枕上。潺湲洁澈,甘粹柔滑,眼目之嚣,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观此记,亭当在水中。今依涧而立,涧阔不丈余,无可置亭者,然则冷泉之景,比旧盖减十分之七矣。

韬光在山之腰,出灵隐后一二里,路径甚可爱。古木婆娑,草香泉渍,淙淙之声,四分五路,达于山厨。庵内望钱塘江,浪纹可数。

余始入灵隐,疑宋之问诗不似。意古人取景,或亦如近代词客,捃拾帮凑。及登韬光,始知「沧海浙江」、「扪萝刳木」数语,字字入画,古人真不可及矣。宿韬光之次日,余与石篑、子公,同登北高峰绝顶而下。

莲花洞

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六桥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校注】此篇不见于原本古文观止。校以上海古籍版钱伯城《袁宏道集校笺》卷十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4.文言文《西湖》的解析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译文: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已心飞到西湖上。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山色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不觉非常好看,全身心都醉了。此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但描写不出来。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丽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5.谁有关于月河西湖的文言文和诗句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湖东行不足,绿杨阳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雷峰夕照

[元]尹廷高

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苏堤春晓

[明]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曲院风荷

[明]王瀛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双峰插云

[清]陈糜

南北高峰高插天,两峰相对不相连。

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

[清]许承祖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唐]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平湖秋月

[宋]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涌金门见柳

[元]贡性之

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南屏晚钟

[明]万达甫

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

小径殷殷惊鹤梦,山增归去扣柴扉。

夜泛西湖

[明]董斯张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宿韬光之次日,余与石篑、子公,同登北高峰绝顶而下。莲花洞 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花港观鱼

[清]许承祖

水上新红漾碧虚,卢园景物尽邱墟。

西湖柳枝词

[清]田庶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仲夏夜之梦垂柳依依西湖暖风醉游人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水光潋艳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船头研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

映山黄帽璃头肪,夹道青烟雀尾炉

唐】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6.描写西湖的古诗词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西湖留别》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唐·刘禹锡

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

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

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题磻溪垂钓图》

唐·罗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西湖留别》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8.关于西湖雪景的古诗或古文

西湖杂记——袁宏道 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校注】"张功甫玉照堂"钱本作"张功甫家"。钱注:"吴郡本、小修本作玉照堂。

"断 桥 湖上之盛,在六桥及断桥两堤。断桥旧有堤甚狭,为今侍中所增饰,工致遂在六桥之上。

夹道种绯桃、垂杨、玉兰、山茶之属二十余种。白石砌其边如玉,布地皆软沙。

旁附小堤,益以杂花。每步其上,即乐而忘归,不十余往还不止。

闻往年堤上花开,不数日多被人折去。今春禁严,花开最久。

浪游遭遇之奇,此其一矣。 雨后游六桥记 寒食后雨,余曰:「此雨为西湖洗红,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

」午霁,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

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表。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为乐。

飞来峰 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高不余数十丈,而苍翠玉立,渴虎奔猊,不足为其怒也;神呼立,不足为其怪也;秋水暮烟,不足为其色也;颠书吴画,不足为其变幻诘曲也。石上多异木,不假土壤,根生石外。

前后大小洞四五,窈窕通明,溜乳作花,若刻若镂。壁间佛像,皆杨秃所为,如美人面上瘢痕,奇丑可厌。

余前后登飞来者五:初次与黄道元、方子公同登,单衫短后,直穷莲花峰顶,每遇一石,无不发狂大叫。次与王闻溪同登,次为陶石篑、周海宁,次为王静虚、石篑兄弟,次为鲁休宁。

每游一次,辄思作一诗,卒不可得。 灵 隐 灵隐寺在北高峰下,寺最奇胜,门景尤好。

由飞来峰至冷泉亭一带,涧水溜玉,画壁流青,是山之极胜处。亭在山门外,尝读乐天记有云:「亭在山下水中,寺四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撮奇搜胜,物无遁形。

春之日,草薰木欣,可以导和;夏之日,风冷泉渟,可以蠲烦析酲。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坐而玩之,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可垂钓于枕上。潺湲洁澈,甘粹柔滑,眼目之嚣,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

」观此记,亭当在水中。今依涧而立,涧阔不丈余,无可置亭者,然则冷泉之景,比旧盖减十分之七矣。

韬光在山之腰,出灵隐后一二里,路径甚可爱。古木婆娑,草香泉渍,淙淙之声,四分五路,达于山厨。

庵内望钱塘江,浪纹可数。 余始入灵隐,疑宋之问诗不似。

意古人取景,或亦如近代词客,捃拾帮凑。及登韬光,始知「沧海浙江」、「扪萝刳木」数语,字字入画,古人真不可及矣。

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

六桥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

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

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校注】此篇不见于原本古文观止。

校以上海古籍版钱伯城《袁宏道集校笺》卷十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苏轼写的关于西湖的两句诗句

萧娘脸薄难胜泪,柳叶眉长易得愁。

1.描写西湖的诗句(两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明代王瀛《苏公堤》中“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的诗句。诗句集中描写了苏堤醉人的景色。“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每到阳春三月,柳丝轻扬,翠浪翻空,碧桃吐艳,红霞满地,十里长堤,弥漫着绿烟彩雾,馨香馥郁,令人陶醉。明代张宁《苏堤春晓》诗道:“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南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诗云:“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陆游也有 “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诗句。可见,写苏堤都离不开烟柳、红桃、歌莺。

2.关于苏轼的西湖的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 【宋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还与去年人 共藉西湖草

《卜算子·感旧》

作者:苏轼 【宋代】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

吴蜀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莫惜尊前仔细释义:西湖记得他当年的西州路,雨淋湿了我的衣服。看,应是容颜老。

春衫犹是 小蛮针线 曾湿西湖雨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 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 曾湿西湖雨。

3.1苏轼关于西湖的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宋)苏轼 (1)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2)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1)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 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就中只觉游鱼乐,我亦忘机乐似鱼。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 (3) 乌菱白芡不论钱, 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 滞留江海得加餐。 (4) 献花游女木兰桡, 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 吴儿不识楚辞招。 (5) 未成小隐聊中隐, 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 故乡无此好湖山。

4.苏轼的有关西湖的诗句

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并不少,但就上文的上下文衔接来说,比较合适的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另外,一些苏轼的诗也可以作为参考。比如:

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七言)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湖夏天的诗句 古诗词

浓妆淡抹总相宜。

描写西湖的诗句如下: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释义】: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释义】: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散译 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释义】: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 萧娘脸薄难胜泪,柳叶眉长易得愁。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释义】: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释义】:西湖风光好,天光水色融成一片,景物都那么鲜丽。 描写夏天的诗句如下: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

【释义】: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 司马光《客中初夏》

【释义】: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苏舜钦《夏意》

【释义】:小院幽深寂静,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挂的竹帘,映红了虚堂。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 李商隐《晚晴》

【释义】: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释义】: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关于杭州西湖苏轼的诗句有哪些

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高不余数十丈,而苍翠玉立,渴虎奔猊,不足为其怒也;神呼立,不足为其怪也;秋水暮烟,不足为其色也;颠书吴画,不足为其变幻诘曲也。石上多异木,不假土壤,根生石外。前后大小洞四五,窈窕通明,溜乳作花,若刻若镂。壁间佛像,皆杨秃所为,如美人面上瘢痕,奇丑可厌。

1.苏轼关于杭州西湖的诗句 一、《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二、《忆江南 其二》

唐代: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返。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译文: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三、《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四、《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五、《长相思·游西湖》

宋代:康与之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译文:南有高峰,北也高峰,两峰之间,一片湖光锁在烟霭迷蒙之中。春天来了,面对美好的湖光山色,愁绪万千种。郎的情意浓浓,妾也情意浓浓,妾坐油壁香车,郎骑青骢宝马,记得,在九里松初次相逢。

2.苏轼关于杭州西湖的诗句

一、《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二、《忆江南 其二》 唐代: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译文: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三、《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四、《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宋代: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

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五、《长相思·游西湖》宋代:康与之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

春来愁杀侬。郎意浓,妾意浓。

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译文:南有高峰,北也高峰,两峰之间,一片湖光锁在烟霭迷蒙之中。

春天来了,面对美好的湖光山色,愁绪万千种。郎的情意浓浓,妾也情意浓浓,妾坐油壁香车,郎骑青骢宝马,记得,在九里松初次相逢。

3.苏轼的有关西湖的诗句

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并不少,但就上文的上下文衔接来说,比较合适的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另外,一些苏轼的诗也可以作为参考。比如:

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七言)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4.苏轼关于西湖的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作者:苏轼(公元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进士。虽与王安石同出欧阳修门下,但政见不同,反对王安石的所推行的变法,在上属于旧。在执政时,他屡遭贬谪,先后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结果卒于常州。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此外,苏轼在诗、词、赋、书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作品视野广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意趣横生,是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二 . 背景资料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冲积平原。湖中有苏堤、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三.赏析重点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题咏西湖的诗歌。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非常好看。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雨雾迷漫,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西湖正如那仪态万方的美人西子一样,无论是淡雅或浓艳的打扮,都恰到好处,美丽动人。前两句用白描和对比的方法,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所呈现的不同的美态。句描写晴天的湖光,第二句赞美雨天的山色,两句从刚晴又雨的具体情景着笔,把西湖迷人的面貌作了准确描绘。「潋滟」、「空蒙」等词用得极精当、传神。诗人这两句固然是写当日游湖时「初晴后雨」的眼前实景,但他没有平素对西湖详细的观察和别有会心的领略,相信很难这样提纲而总括其全。第三、四句,诗人用西施作比喻,巧妙地说明西湖在任何时候都不减丰姿。诗人心与景会,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联想到西施的「浓妆淡抹总相宜」,喻体(西子)和本体(西湖)之间,除了从字面上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二者同具有天赋的自然之美,正因为如此,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浓妆也好,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以美人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又极富诗意。诗人利用想象中西施的美,来为西湖增色,所以西湖从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全诗构思高妙,概括性强,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传神地勾勒出来。直到今天,人们到西湖也一定会想起苏轼这一首诗。

五、译文: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5.1苏轼关于西湖的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宋)苏轼 (1)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2)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1)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 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 (3) 乌菱白芡不论钱, 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 滞留江海得加餐。 (4) 献花游女木兰桡, 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 吴儿不识楚辞招。 (5) 未成小隐聊中隐, 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 故乡无此好湖山。

6.关于苏轼的西湖的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 【宋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还与去年人 共藉西湖草

《卜算子·感旧》

作者:苏轼 【宋代】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

吴蜀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春衫犹是 小蛮针线 曾释义:西湖记得他当年的西州路,雨淋湿了我的衣服。湿西湖雨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 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 曾湿西湖雨。

7.苏轼写西湖的诗五首

1、《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夜泛西湖》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3、《开西湖》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7、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四)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拓展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8.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有哪些

1、宋· 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原文选段: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释义: 菰和蒲遍布在茫茫的西湖里,晚上开的荷花被风吹的连露珠都是清香。

远方的寺庙已经渐渐地传来了灯光,更加期待夜晚不见月亮的时候欣赏这美丽的西湖水。 2、宋·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原文选段: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释义:身上春天的衣服还是小蛮的细针密线,曾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3、宋· 苏轼《卜算子·感旧》 原文选段: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释义:还是和去年的人,一起枕藉着西湖的野草 4、宋·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原文选段: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释义:记住在西湖的西岸,是春天最美的山隈,就是那空明的翠微,如烟的云霏。

5、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原文选段: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释义:如果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一样,那么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9.苏轼赞美“西湖”的诗句都有哪些

1. 亭亭石榻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虎跑泉》宋 苏轼

释义:亭亭玉立在东峰上,这个地方连神仙都羡慕。

2. 虎移泉眼趋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虎跑泉》宋 苏轼

释义:它的泉眼像虎一样。浪花如龙。

3. 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阶环玞响。——《虎跑泉》宋 苏轼

释义:到现在游玩过的人都忘记不了当时的景色。

4. 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虎跑泉》宋 苏轼

释义:如果知道这个地方,一定舍不得离开。

5.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释义:想把西湖同西施比较,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好看。

6.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释义:西湖下雨更像是小蛮针线。

7.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 苏轼《卜算子·感旧》

释义:还是与去年一起来的人,共同游赏西湖。

8.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释义:记得西湖西畔,正式一片大好时光。

9.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宋·苏轼

10.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睛后雨》 宋·苏轼

释义: 水光四射天气十分好,山色蒙蒙的雨也十分独特。

游扬州瘦西湖古诗

湖心亭

1. 关于扬州瘦西湖的古诗句

关于扬州瘦西湖的古诗句 1.描写扬州瘦西湖的诗句

瘦西湖 汪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百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忆扬州 徐凝楼薄幸名。

解闷十二首 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老夫乘兴欲东游。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度

江都竹枝词 起予

邗沟春水碧如油,到处春风足逗留。

二十四桥箫管歇,犹留明月满扬州。

扬州竹枝词 刘涛版

二分明月一声箫,半属扬州廿四桥。

别有风情忘不得,载花载酒木栏桡。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权

2.古人关于扬州瘦西湖的诗句

《瘦西湖》清·汪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解闷十二首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老夫乘兴欲东游。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江都竹枝词起予

邗沟春水碧如油,到处春风足逗留。

二十四桥箫管歇,犹留明月满扬州。

扬州竹枝词 刘涛

二分明月一声箫,半属扬州廿四桥。

别有风情忘不得,载花载酒木栏桡。

3.有关瘦西湖的诗句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江都竹枝词 起予

邗沟春水碧如油,到处春风足逗留。

二十四桥箫管歇,犹留明月满扬州。

扬州竹枝词 刘涛

二分明月一声箫,半属扬州廿四桥。

别有风情忘不得,载花载酒木栏桡。

4.描写扬州瘦西湖的古代诗词,两三句就够了,但必须是描写瘦西湖美的

1、近代·江上青《一剪梅 丙子仲春与素风夫妇寿慈游瘦西湖》收拾雄心伴兴游。

舟上盟鸥。湖上归舟。

几人漂泊几人秋。昨日乡愁。

明日离愁。空有烟波眼底收。

柳弄温柔。萍逐。

闲情误了少年头。醉里扬州。

梦里扬州。译文:收拾好一片雄心,随性而游玩。

穿上飞来海鸥,湖上小船回来。多少人漂泊多少人忧愁,昨日思乡,明天担忧离开。

空有一片水波尽收眼底,柳树枝条温柔,浮萍漂浮。因为闲情,耽误少年时光。

酒醉中想到扬州,梦里也见到扬州。2、近代·何满子《扬州瘦西湖口占》嶙峋瘦骨一西湖,西子西来病未除。

应是减肥风尚女,画眉深浅入时无?译文:瘦西湖如此的瘦,像是西施生病没有好。应该是减肥为风尚的女子,问我她的眉毛画好了吗?3、近代·胡绳《扬州瘦西湖》桥畔垂杨桥上亭,波光潋滟傍船明。

一湖春水平如镜,燕瘦何妨倍有情。译文:桥边垂杨依依,桥上有一座亭子。

水光潋滟,游船行过,更加分明。春天湖水平平,瘦西湖也更加多情款款。

4、近代·黄假我《扬州瘦西湖杂咏》青溪几曲柳成行,两岸人家柳底藏。檐角钓徒无一语,闲看画舫去来忙。

译文:溪水弯弯曲曲,柳树成行,两岸人家都在柳树的掩映下。在屋檐下钓鱼的人一言不发,悠闲地看着画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舫来来去去。

5、当代·陈仁德《雨中游扬州瘦西湖》琼花落尽柳丝长,湖生气转凉。二十四桥烟雨里,画船出没水。

译文:花朵落尽,柳条绵绵,湖上起风,天气转凉。二十四桥笼罩在烟雨里,画船在湖中出没。

扩展资料: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

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等。

1988年瘦西湖被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重点名胜区”。2010年被授予AAAAA级旅游景区 。

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参考资料:瘦西湖 百度百科。

5.与瘦西湖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扬州竹枝词》

年代:清初 作者:刘涛

二分明月一声箫,半属扬州廿四桥。

别有风情忘不得,载花载酒木栏桡。

2、《瘦西湖》

年代:清 作者:汪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3、《饮湖上,初晴后雨》

年代:宋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4、《遣怀》

年代:唐 作者: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5、《忆扬州》

年代:唐 作者:徐凝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6、《解闷十二首》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老夫乘兴欲东游。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8、《江都竹枝词》

年代:唐 作者:起予

邗沟春水碧如油,到处春风足逗留。

二十四桥箫管歇,犹留明月满扬州。

9、《扬州竹西楼》

年代:宋 作者:傅梦得

自从骑鹤到,船泊画桥堤。

新酒斟花露,高楼傍竹西。

拭盘将蟹擘,拂壁把诗题。

早过瓜洲渡,秋深怕马嘶。

10、《南归题扬州竹西亭》

年代:宋 作者:曾几

往岁出芜城,飘然一客星。

又从江北路,重到竹西亭。

楚岸宽围碧,吴山远借青。

圣时还旧观,歌吹月中听。

6.关于瘦西湖的诗

瘦西湖的之名的由来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

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吴绮(1619—1694),扬州人,字园茨,号听翁。生于明末,为清初词人。由书中记载可见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为其水道弯曲狭长,并地处扬州城的西北,故称为“瘦西湖”。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诗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带的景致与繁华,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

《瘦西湖》清·汪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解闷十二首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老夫乘兴欲东游。瘦西湖的之名的由来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

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吴绮(1619—1694),扬州人,字园茨,号听翁。生于明末,为清初词人。由书中记载可见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为其水道弯曲狭长,并地处扬州城的西北,故称为“瘦西湖”。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诗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带的景致与繁华,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

《瘦西湖》清·汪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解闷十二首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老夫乘兴欲东游。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江都竹枝词起予

邗沟春水碧如油,到处春风足逗留。

二十四桥箫管歇,犹留明月满扬州。

扬州竹枝词 刘涛

二分明月一声箫,半属扬州廿四桥。

别有风情忘不得,载花载酒木栏桡。

7.唐代诗人写瘦西湖的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 张岱《湖心亭看雪》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 —— 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 白居易《春题湖上》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 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 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一春不识西湖面。 —— 许棐《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知。 —— 白居易《杭州回舫》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 赵孟頫《岳鄂王墓》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 刘因《观梅有感》

8.描写秋天瘦西湖的诗句

过扬州 韦庄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解闷十二首 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老夫乘兴欲东游。

苏轼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句有哪些

我想,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简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1. 苏轼写的关于西湖美景的诗句有哪些

乱花渐歌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苏轼写的关于西湖美景的诗句有哪些 1.苏轼写的关于“西湖景色”的古诗有哪些

1、《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宋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宋代: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4、《卜算子·感旧》宋 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5、《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宋 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6、《夜泛西湖》宋 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7、《开西湖》宋 苏轼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2.苏轼描写夏季西湖景色的古诗有哪些

1、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望湖楼醉书(其一)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4、《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5、《夏日对雨》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3.苏轼写的西湖风景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望湖楼醉书(其一)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夜泛西湖五绝

【宋】苏轼

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

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

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

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惟有菰蒲声。

(原注:湖上禁渔,皆盗钓者也)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湖光非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

须臾两两入寺去,就视不见空茫然。

4.请问苏轼写了哪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

宋代的苏轼(苏东坡)一生写了许多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诗,在此收录流传较广的三首于下,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饮湖上初睛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湖上夜归

宋·苏轼

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

篮舆湖上归,春风吹面凉。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苍苍。

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

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

入城定何时,宾客半在亡。

睡眼忽惊矍,繁灯闹河塘。

市人拍手笑,状如失林瘴。

始悟山野姿,异趣难自强。

人生安为乐,吾策殊未良。

夜泛西湖五绝

宋·苏轼

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

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

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

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惟有菰蒲声。

(注:当时湖上禁渔,皆为盗钓者也。)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湖光非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

须臾两两入寺去,就视不见空茫然。

5.苏东坡在西湖写的诗有哪首

北宋诗人苏东坡作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于是又称“西子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注释]

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 奇:奇妙。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

[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6.谁知道苏轼写的一首赞美杭州西湖风景的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译文:

其一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其二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扩展资料:

赏析:

其一: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首的注脚。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

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

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其二:

第二首诗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

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参考资料:《饮湖上初晴后雨》百度百科

7.苏轼赞美西湖美丽的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注释]

①潋滟----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

②方好----正显得美好。

③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解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或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8.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有哪些

1、宋· 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原文选段: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释义: 菰和蒲遍布在茫茫的西湖里,晚上开的荷花被风吹的连露珠都是清香。

远方的寺庙已经渐渐地传来了灯光,更加期待夜晚不见月亮的时候欣赏这美丽的西湖水。 2、宋·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原文选段: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释义:身上春天的衣服还是小蛮的细针密线,曾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3、宋· 苏轼《卜算子·感旧》 原文选段: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释义:还是和去年的人,一起枕藉着西湖的野草 4、宋·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原文选段: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释义:记住在西湖的西岸,是春天最美的山隈,就是那空明的翠微,如烟的云霏。

5、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原文选段: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释义:如果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一样,那么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9.苏轼赞美“西湖”的诗句都有哪些

1. 亭亭石榻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虎跑泉》宋 苏轼

释义:亭亭玉立在东峰上,这个地方连神仙都羡慕。

2. 虎移泉眼趋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虎跑泉》宋 苏轼

释义:它的泉眼像虎一样。浪花如龙。

3. 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阶环玞响。——《虎跑泉》宋 苏轼

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释义:到现在游玩过的人都忘记不了当时的景色。

4. 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虎跑泉》宋 苏轼

释义:如果知道这个地方,一定舍不得离开。

5.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释义:想把西湖同西施比较,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好看。

6.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释义:西湖下雨更像是小蛮针线。

7.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 苏轼《卜算子·感旧》

释义:还是与去年一起来的人,共同游赏西湖。

8.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释义:记得西湖西畔,正式一片大好时光。

9.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宋·苏轼

10.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睛后雨》 宋·苏轼

释义: 水光四射天气十分好,山色蒙蒙的雨也十分独特。

描写西湖的诗句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7、《送孟浩然之广陵》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出晴后雨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m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n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