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速算扣除数

个人税收标准

法律客观:

1、个人月收入在5000及以下,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速算扣除数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速算扣除数


1、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工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工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工资范围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

2、个人月收入大于5000小于或等于8000 的部分,需要缴纳3%的个人所得税; .

3、个人月收入大于8000小于或等于17000 的部分,需要缴纳10%的个人所得税;

4、个人月收入大于17000小于或等于30000的部分,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5、个人月收入大于30000小于或等于40000的部分,需要缴纳25%的个人所得税;

6、个人月收入大于40000小于或等于60000的部分,需要缴纳30%的个人所得税;

7、个人月收入大于60000小于或等于85000的部分,需要缴纳35%的个人所得税;

8、个人月收入大于85000以上的部分,需要缴纳45%的个人所得税。

拓展资料:

个人所得税率是个人所得税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例。个人所得税率是由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根据个人的收入计算。 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收入达到缴纳标准的公民应尽的义务。

1、免税率亦称“税率为零”。指对某种课税对象和某个特定环节上的课税对象,以零表示的税率。从理论上说,零税率与免税是不同的。免税是指对某种课税对象和某种纳税人,免除其本身负担的应纳税额,而外购的货物或劳务仍然是含税的。

3、增值税的免税规定,只是免除纳税人本环节增值额的应纳税额,纳税人购进的货物和劳务中仍然是含税的。对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目的在于奖励出口,使我国产品在市场上以完全不含税的价格参与竞争。

个人征税标准

(八)财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方式包括通过扣缴义务人申报和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这两种。法律快车提醒您,通过扣缴义务人申报:该项是由单位进行代办缴税,且实行每月进行代办缴税减税,适用于上班族,也是上班族理想的申报方式,在每月发工资时都可以进行抵扣;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意味着不需要单位进行代办缴税减税,但是在填写资料过程中需要提供统一信用代码,可以在网上进行查询获得并填写。产转让所得;

个人所得税扣费标准

免税率

个税的扣税标准如下:个人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财产转让所得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税费)20%;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20%;其他。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有几档?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计算公式

法律分析: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纳所得税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中:1、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费用60000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2、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额-费用5000元;3、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一纳税年度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4、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让财产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5、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次收入额;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法律依据:《中华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应纳档: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6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6000—5000)×3%—0=30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

4级:超过30万元至42万元的部分,252、税率为零不仅纳税人本环节课税对象不纳税,而且以前各环节转移过来的税款亦须退还,才能实现税率为零。但在实际工作中,税率为零的含义在不同税种上的使用,并不严格。如所得税往往对应纳税所得额的免税金额部分以零税率表示,当然所得税并无转移税额的问题。再如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规定税率为零的投资项目仅指免掉投资项目本身应纳税额,其外购各种商品和劳务,实际上都是含税的,并不退还其已纳增值税税额。真正体现零税率理论上定义的,是增值税对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即纳税人出口产品不仅可以不纳本环节增值额的应纳税额,而且可以退还以前各环节增值额的已纳税款。%

每月5000元。目前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采用的是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预征税,按年综合汇算,多退少补。该税率按个人年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一级为45%,一级为3%,共7级。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6,000元以下的,税率为3%;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6,000元到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44,000元到30万元的部分,税率为20%;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万元到42万元的部分,税率为25%;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42万元到66万元的部分,税率为30%;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66万元到96万元的部分,税率为35%;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6万元的部分,税率为45%。

一、个人所得税征收条件:

1、以家庭为单位出售非住房需缴纳个人房转让所得税。

2、如果是家庭住宅但是购买时间不足5年则需要以纳税保证金形式先缴纳,若在一年以内能够重新购买房产并取得产权则可以全部或部分退还纳税保证金,具体退还额度按照两套房产交易价格较低的2%退还。

3、如果所售房产是非住宅类房产则不管什么情况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且地税局在征税过程中对于营业税缴纳额的情况,个人所得税也必须征收额的20%。

1、由于税务工作人员工作错多征了税;

2、政策变化需要退税;

3、其他原因导致退税;

法律依据:

《中华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税档位标准

(一)工资、薪金所得;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有几档?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税率档分为7档。7档税率划分的标准是以应纳税所得额,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所在区间的不同,适用的税率分为7档:3%,10%,20%,25%,30%,35%和45%。

个人所得税是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有些,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种,在财政收入中占较重,对经济亦有较大影响。

一、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1、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2、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二、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有几档?

档: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

第二档: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6000元不超过144000元的部分,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20;

第三档: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44000元不超过300000元的部分,适用的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16920;

第四档: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000元不超过420000元的部分,适用的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为31920;

第五档:应纳税所得额超过42000元不超过660000元的部分,适用的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为52920;

第六档:应纳税所得额超过660000元不超过960000元的部分,适用的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为85920;

三、工四、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资个税的计算

个税起征点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扣除标准:个税按5000的起征标准算

工人个人所得税按照多少扣的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工人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是五千元,包括五千元,超过的五千元的根据按照个人所得税税率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方式是扣缴义务人申报和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

一、工人工资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

工人工资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5000元。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1.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

2.工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

4.工资范围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5000;

5.工资范围在30000-40000元之间的,包括4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5%;

6.工资范围在40000-60000元之间的,包括6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0%;

7.工资范围在60000-85000元之间的,包括8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5%;

8.工资范围在85000元以上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45%。

二、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方式是什么

三、个人工资要交增值税吗

工资在不正常的情况下需缴纳增值税。正常情况下,个人工资是不需要缴纳增值税的,增值税一般是企业或是个体工商户的事情。但是公民的工资在达到一定的数额之后,应该交个人所得税。

法律依据

《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月应交个人所得税按个人工资薪金计算交纳的个人应交的税额,以每月收入额减除免税的应个人负担的“五险一金”等项目,再减去允许扣除费用3500元(外籍人员按4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每月应交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月应交个人所得税额=(工资-个人交五险一金金额-个人所得税扣除额3500(元)税率-速算扣除数。

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税率表附后)。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并按应纳税额减征百分之三十。

五、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个人所得税收取标准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扣除标准5000元/3.工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月(工资、薪金所得适用),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对于税收,大家都有所耳闻,但对于个人所得税,大多数参加工作的朋友都能过说上几句。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收入不同,征收的额度也不同,当然收入越高,征收的额度也就越高。这种异性的收入标准目的是调节收入距。那么,个税的征收标准究竟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律图小编将介绍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境内居住而从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二、个人所得税退税条件如下:括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在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其他所得。公众对“起征点”存在误解。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起征点”与“免征额”有着严格的区别:所谓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时不征税。一旦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时,则要就其全部的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对其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所谓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法律依据:《个人所得税法》的新修订,目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已经从之前的3500元提高到了5000元。意味着,现在要是月收入低于5000元的,那么就会因为没有达到个税的征收标准,而不需要再交纳个税。除此之外,在按照新个税法计算个税的时候,可以享受一些专项附加扣除。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有几档分别是什么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有几档分别是什么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有几档分别是什么,2020年,我国de GDP首次突破百万亿,财政收入18万亿,其中1万亿来自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有几档分别是什么.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有几档分别是什么1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税率档分为7档。7档税率划分的标准是以应纳税所得额,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所在区间的不同,适用的税率分为7档:3%,10%,20%,25%,30%,35%和45%。

第二档: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6000元不超过144000元的部分,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20;

第三档: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44000元不超过300000元的部分,适用的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16920;

第四档: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000元不超过420000元的部分,适用的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为31920;

第五档:应纳税所得额超过42000元不超过660000元的部分,适用的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为52920;

第六档:应纳税所得额超过660000元不超过960000元的部分,适用的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为85920;

第七档: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60000元的部分,适用的税率为45%;速算扣除数为181920。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有几档分别是什么2

9类个人所得应缴个税(一)工资、薪金所得;

依据《中华个人所得税法》,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九)偶然所得

按年计算 or 按月计算?

居民个人:

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

非居民个人:

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不办理汇算清缴。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有几档分别是什么3

个税起征点,5000元或以下的工资,是不需要缴纳个税的。其实,2020年1月个税起征点依然是5000元。如果你工资低于这个数,是不需要纳税的。超过这个起征点,则要按照规定纳税。具体纳税标准,还要看工资对应的税率。

2、工资范围在30000-40000元之间的,包括4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5%;工资范围在40000-60000元之间的,包括6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0%;工资范围在60000-85000元之间的,包括8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5%;工资范围在85000元以上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45%。

2021个税税率表

1、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

2、工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九)偶然所得。3%;

3、工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

4、工资范围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

5、工资范围在30000-40000元之间的,包括4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5%;

6、工资范围在40000-60000元之间的,包括6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0%;

7、工资范围在60000-85000元之间的,包括8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5%;

8、工资范围在85000元以上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45%。

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是多少

第七档: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60000元的部分,适用的税率为45%;速算扣除数为181920。

【法律分析】: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三千五百元提高到五千元。工资范围在五千元以下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百分之零。工资范围为五千元到八千元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百分之三。如果工资范围在八千元到一万七千元之间的,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百分之十。根据《中华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法律依据】:《中华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八)财产转让所得;纳税人。

【温馨提示】

个人所得税缴纳比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法律分析: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如下:1、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2、工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3、工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4、工资范围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5、工资范围在30000-40000元之间的,包括4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5%;6、工资范围在40000-60000元之间的,包括6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0%;7、工资范围在60000-85000元之间的,包括8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5%;8、工资范围在85000元以上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45%。法律依据:《中华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法律主观:

一、个人所得税缴纳比例个人所得税交纳比例的计算方法有3种,分别是: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一级为45%,一级为3%,共7级。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一级为5%,一级为35%,共5级。3、比例税率。对个人的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中,对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税外,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二、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影响按照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工资、薪金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为3500元/月,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全国人大正式通过了个税法草案,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10月1日起标准提高到5000元/月(6万元/年)。财政部负责人表示,按此标准并结合税率结构调整测算,取得工资、薪金等综合所得的纳税人,总体上税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别是中等以下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分析人士称,以月薪1万元为例,起征点为3500元的情况下,每月要缴纳个税323元。如果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在现行税率下,每月缴纳的个税降至173元,也就是每月收入多增加150元,每月吃饭你可以多加很多鸡腿了。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九条 除税务机关、税务人员以及经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 法规 委托的单位和人员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税款征收活动。 法律依据: 中华 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 对在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境内有住所而在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