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汽车 >

方孝孺绝命诗翻译 绝命词方孝孺翻译

斋中原文_翻译及赏析

颇嫌多事是尊生,但得心闲近道情。长与疏梅耐幽独,更教瘦鹤伴凄清。扫花欲便亲苔坐,删竹当防碍月行。片石颓然无位置,也同老懒畏经营。——明代·范景文《斋中》 斋中 颇嫌多事是尊生,但得心闲近道情。

长与疏梅耐幽独,更教瘦鹤伴凄清题画赠别。

方孝孺绝命诗翻译 绝命词方孝孺翻译方孝孺绝命诗翻译 绝命词方孝孺翻译


杯宜就花前饮。

片石颓然无位置,也同老懒畏经营。猜您喜欢明月出高树,上悬青天中。下有万顷之长江,扬波泛彩清若空。江风吹人色凄凛,此时对月谁能寝?十千斗酒何足论,举杯宜就花前饮。花前饮酒无与俦,酒酣意气轻王侯。仰招行云不可得,但见月与河汉俱西流。仙人伐桂树,玉女倚琼楼。顾盼暂相悦,弃去终莫留。昨日已浩浩,今日复悠悠。人生如飞光,及时不饮空白头。君不见月中玉兔捣灵,不能医此万古愁。何如醉卧长不醒,天地与我同虚舟。混混六合间,浩然何所求。——明代·方孝孺《题李白对月图》 题李白对月图

明代方孝孺

展开阅读全文∨ 明月出高树,上悬青天中。

下有万顷之长江,扬波泛彩清若空。

江风吹人色凄凛,此时对月谁能寝?十千斗酒何足论,举

花前饮酒无与俦,酒酣意气轻王侯。

仰招行云不可得,但见月与河汉俱西流。

顾盼暂相悦,弃去终莫留。

昨日已浩浩,今日复悠悠。

人生如飞光,及时不饮空白头。

君不见月中玉兔捣灵,不能医此万古愁。

何如醉卧长不醒,天地与我同虚舟。

混混六合间,浩然何所求。 ▲ 扁舟暮归去,别路江南树。愁指楚山遥,明朝望君处。——明代·高启《题画赠别》

扁舟暮归去,别路江南树。

愁指楚山遥,明朝望君处。客里逢人喜,相过况阿宜。远游惊岁晚,多难惜门衰。帆落江桥近,钟来野店迟。一杯灯下语,浑似在家时。——明代·高启《客舍喜侄庸至》

客舍喜侄庸至

客里逢人喜,相过况阿宜。

远游惊岁晚,多难惜门衰。

帆落江桥近,钟来野店迟。

一杯灯下语,浑似在家时。

指喻文言文阅读翻译

文言文阅读积累是考试必胜的法宝之一,下面是我整理的指喻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指喻文言文阅读翻译

参考译文

浦阳县有位青年名郑仲辨,他的身体强壮,面色红润,精神充沛,从来没有生过病!有一天,左手的大拇指生了一个疹斑,肿起来像米粒一般大,郑君疑惧给别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过了三天,疹粒肿得像铜钱那般大,他更为担忧,又拿给人看,看得人像以前一样笑他。又过了三天,拇指肿得像拳头那般大,靠近拇指的指头,都被它牵引得疼痛起来,好象割刺一般,四肢心及背脊骨没有不受痛的。郑君心中害怕,就去请教医生,医生看了,吃惊地说:「这是奇特难治的病,虽然病在指头上,其实成了影响全身的病了,不赶快治疗,将会丧失生命。可是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天就可治好,发病三天以后,要超过十天才能治好;现在病已经形成了,不到三个月不能治瘾。一天治得好,用草才可。用艾草就可以了!过十天要治得好,用草才可。到成了重病时,甚至会蔓延到肝、横隔膜,不然也可能有一只手臂残废。除非能从内部治它,否则病势不会停止,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病就不容易治好!」郑君听从他的话,每天内服汤,又外敷有效的良。果然到两个月后就好了,三个月后精神脸色才复原。

我因此想到:天下的,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隐而不显的地方,成为莫大的祸患。最初认为不值得处理,可是会变成没有办法处理的地步。当初发生,容易处理时,往往吝惜些微的精力,轻忽它而不加顾虑,等到祸患形成了,花费很长的时间,用尽了脑筋,精疲力竭,才仅仅能把这祸患克服。天下事,像这拇指的,可太多了!我们可以说,一般人能知道的事,一般人自然能处理,在情势上看来虽然危急,却不值得过于惧怕;只有那些发生在一般人不会去担忧的事情上,起初是隐藏着而看不到的,一般人以开玩笑的态度处理它、轻忽它。这就是君子们所深深戒惧的。

从前天下的情形,有像郑先生的身体一样的强壮无病痛吗?爱天下的人,能像郑先生那样爱惜他的身子吗?可是足以成为天下的大患的,何止于像长在郑先生手上的疮痏呢?郑先生对拇指上的疮痏不敢忽视它,只因为没有及时看医生,因而几乎形成大病。何况一般人对问题,总是以非常疏忽态度来看待它,又加上久经战乱,民力疲困之后,一般官吏残害剥削,更加速问题的恶化,此种事情加速祸害的形成是非常的!侥幸问题还没发生,就认为不必忧虑而不知畏惧,这真能算得上是聪明的.做法吗?

我才能低下,不敢筹谋治国大计,而郑先生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居平民的人。左传不是这样说吗?:「三折肱而成良医。」(一个人曾三次折断手臂,接受那么多的医疗经验,经验有了,自己也就成为疗伤的良手了。)郑先生以后如果居官的话就应该以「拇病」的例子来作借镜。

原文

指 喻

(明)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其色渥然,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①刺状,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文余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选自《逊志斋集》)

相关阅读题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色渥然 渥然:红润的样子。 B.以示人 示:告诉。

C.而傅以善 傅:同“敷”。 D.岂特疮痏之于指乎特:只。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今疾且成 彼且奚适哉

B.而终为大患 是以就极刑而扫花欲便亲苔坐,删竹当防碍月行。无愠色

C.而寓于不可见之初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D.则宜以拇病为戒 6.D(文章是给筹谋治国大计的人的提醒与警戒,但“把针对的矛头直指的统治者”无中生有,属过度解说。)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层次清晰,构思谨严。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后半部分阐发道理,叙事贵在简练而又生动,哲理则富有警策,有独到之见。同时两者间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B.本文取譬设喻,借喻立论。文章从友人手指生疹一事,阐明“防微杜渐”的道理:天下之事,常发生在至微之处,因为忽略轻视,终成大患。

C.本文不以文采词藻炫耀,不发空泛的议论,而是从实际出发,同时又有因小见大的深度发掘。从小事发端,深意在于治国,文意深远。

D.本文含有针砭时弊的意味。处在“疲敝之余”,官吏又“戕摩剥削”,更加速了小患的发展,这样的问题只能是“幸其未发”。对于这一切,作者把针对的矛头直指的统治者。

7.翻译(10分)

1.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2.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仙人伐桂树,玉女倚琼楼。医,而几至于甚病。

【参】

4.B示:给……看)

5.D(表承接,就,那么;表转折,却。A将,将要; B表转折,却;C在,介词)

7,见文言译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