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

我国古代五声音阶 我国古代五声音阶包括

五声音阶指的是什么?

五声音阶,汉族古代音律。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zhǐ) 羽。唐代时使用“合、四、乙、尺、工”。

我国古代五声音阶 我国古代五声音阶包括我国古代五声音阶 我国古代五声音阶包括


我国古代五声音阶 我国古代五声音阶包括


五声音阶,古代文献通常称为“五声”“五音”等。传统乐学理论对“音阶”这个现代概念,常分别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揭示其内涵。

扩展资料

结构特点——

(1)相邻音级间没有小二度关系

(2)相邻两音级的距离是大二度或度

(3)宫音和角音之间为大三度

宫音和角音的确认,对判定五声音阶的调高(宫音的位置)有着重要作用:当五个音按五度关系排列时,宫音和角音处于这个五度音列的两端,形成五声音阶中的大三度。

由于宫音和角音的大三度音程关系,所以在确认某段乐曲的宫音位置时,只要找出大三度的下方音,即此段乐曲的宫音。这种方法被称为“宫音定位”。

五声音阶,汉族古代音律。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zhǐ) 羽。唐代时使用“合、四、乙、尺、工”。

五声音阶,古代文献通常称为“五声”“五音”等。传统乐学理论对“音阶”这个现代概念,常分别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揭示其内涵。

扩展资料:

通常我们认识的音乐,由七个音符组成,按固定音名称为“C、D、E、F、G、A、B”,在简谱中记为“1、2、3、4、5、6、7”,用唱名则说成是“do、re、mi、fa、sol、la、si”,这就是七声音阶。在七声音阶的二度音中增加五个半音,就成了12音阶,而传统的民族音乐中,使用更多的却是五声音阶。虽然只用了五个音符,但有着独特的魅力。

传统乐学理论对“音阶”这个现代概念,分别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揭示内涵。传统民族调式,最常用的主音有五个,即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在首调唱名的“do、re、mi、sol、la”,称五声音阶。”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五声音阶,汉族古代音律。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1,2,3,4,5,6,宫 商 角 徵(zhǐ) 羽。唐代时使用“合,四,乙,尺,工”。

五声音阶,古代文献通常称为“五声”“五音”等。传统乐学理论对“音阶”这个现代概念,常分别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揭示其内涵。

扩展资料:

五声音阶的特色在于,它没有半音阶(小二度)音程,详称“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或“全音五声音阶”。广泛流行于、非洲、中太平洋的一些群岛、匈牙利、苏格兰民间音乐以及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的美洲本土部族中。

参考资料:

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zhǐ) 羽。唐代时使用“合、四、乙、尺、工”。

五声音阶,古代文献通常称为“五声”“五音”等。传统乐学理论对“音阶”这个现代概念,常分别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揭示其内涵。

扩展资料:

五声音阶的特色在于,它没有半音阶(小二度)音程,详称“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或“全音五声音阶”。广泛流行于、非洲、中太平洋的一些群岛、匈牙利、苏格兰民间音乐以及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的美洲本土部族中。

常被称为“音阶”。其五阶在传统文化中有专用的名称,分别称为:宫、商、角、徵、羽,唐代时使用“合、四、乙、尺、工”。

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3处全音,分成两个一串(宫-商-角)和一个单独的(徵-羽),两段之间以音隔开。

在五声音阶基础上,每处□音的区间可以插入不同的附加音(偏音)而形成七声音阶(以五声为正声的七声音阶)、偏音有:变宫、变徵、清角、清羽,附加音的插入可有 3种不同的方式,形成3种不同的音阶形态。附加音的音高常可游移,游移音高有时将音的区间划分成两个各约为四分之三音的音程。

汉韵二胡老师谈一谈传统五声音阶

古代音律五音顺序是什么?

古代音律五音顺序是:宫—商—角—徵—羽。

五声音阶,汉族古代音律 。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

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zhǐ) 羽。唐代时使用“合、四、乙、尺、工”。

传统乐学理论对“音阶”这个现代概念,分别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揭示内涵。传统民族调式,最常用的主音有五个,即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在首调唱名的“do、re、mi、sol、la”,称五声音阶。

起源:

音阶的起源似应早于律制。远古至青铜时代的乐器从实际调查已见者说,其乐音系列都由音阶组成,而并无任何按律编排的事例。在十二律的数理规律被发现以后,诸如故宫所藏的金编钟,则确实是按律编列的乐器了。

春秋时,七声音阶在实践中已经相当普遍,并已形成“七律”的概念,而写作《地员》篇的那个学派,却只算到五音为止,这件事情就很耐人寻味。

五音的计算是:“一以三之,四开以合”,就可以得到五音的弦长关系的简单整数比。那么,沿着同样的原则推下去,需要计算到七音时,也只消“六开以合”就能得出完满的结果

以上内容参考:

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音阶由低到高如何排列?

宫、商、角、徵、羽”(读音为gōng shāng jué zhǐ yǔ)是我国五声音阶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类似现在简谱中的1、2、3、5、6。即宫等于1(Do),商等于2(Re),角等于3(Mi),徵等于5(Sol),羽等于6(La),亦称作五音。

古代五音发那些音

传统乐学理论对“音阶”这个现代概念,常分别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揭示其内涵。五声音阶,古代文献通常称为i“五声”、“五音”等。简单地说,五声音阶的意思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

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zhǐ) 羽

同七声音阶相比较,五声音阶的结构有如下特点: (1)相邻音级间没有小二度关系 (2)相邻两音级的距离是大二度或度 (3)宫音和角音之间为大三度 宫音和角音的确认,对判定五声音阶的调高(宫音的位置)有着重要作用:当五个音按五度关系排列时,宫音和角音处于这个五度音列的两端,形成五声音阶中的大三度。 由于宫音和角音的大三度音程关系,所以在确认某段乐曲的宫音位置时,只要找出大三度的下方音,即此段乐曲的宫音。这种方法被称为“宫音定位”。

宫商角羽徵

刀Right

米骚

宫、商、角(jue)、徵(zhi)、羽

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 羽

宫、商、角、徵、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