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

三大改造的意义历史课本 三大改造在历史中的必要性

小篇今天给分享三大改造的意义历史课本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三大改造在历史中的必要性进行解释,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请看下面的文章阅读吧!

三大改造的意义历史课本 三大改造在历史中的必要性三大改造的意义历史课本 三大改造在历史中的必要性


三大改造的意义历史课本 三大改造在历史中的必要性


1、“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的改造,是我国由新主义向过渡的重要时期。

2、全国在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8月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从中华成立,到改造基本完成,这一个过渡时期。

3、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的改造。

4、这条总路线应该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5、”(《选集》第5卷第89页)也就是说在整个过渡时期要实现“一化三改”。

6、“一化”即工业化,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7、“三改”就是要改变生产关系:即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8、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

9、手工业的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

10、工商业的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

11、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2、首先,三大改造奠定了我国制度的基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3、以农业改造为例,在土地改革后,农村面临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状况。

14、广大农民翻了身,拥有了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增,在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这是经济的重要标志。

15、同时,这种生产方式满足了农民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交流与提高,对于粮食的增产增收,工业原料来源的极大丰富,经济的整体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16、其次,三大改造在丰富的指导思想方面的功劳不容忽视。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