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股静脉穿刺部位 股静脉穿刺部位在股三角区位于

股静脉穿刺管可以用来测中心静脉压吗

⒈静脉选择单位。经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穿刺插管至上腔静脉。经右侧腹股沟大隐静脉插管至下腔静脉。一般认为上腔静脉测压较下腔静脉测压更能准确反映右房压力尤其在腹内压增高等情况下。2、中心静脉搏压测定装置:用一直径0.8-1.0cm的玻璃管和刻有cmH20的标尺一起固定在输液架上,接上三通开关与连接管,一端与输液器相连,另一端接中心静脉导管。有条件医院可用心电监护仪,通过换能器,放大器和显示仪,显示压力波形与记录数据。

股静脉穿刺部位 股静脉穿刺部位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静脉穿刺部位 股静脉穿刺部位在股三角区位于


⒊插管前将连接管及静脉导管内充满液体,排空气泡,测压管内充液,使液面高与预计的静脉压上。

⒋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穿刺后插入静脉导管,无论经锁骨下静脉、颈骨静脉或股静脉穿入导管时,导管尖端均应血管内导管感染(CRI/CRBS)又称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敏结果的致病菌。达胸腔处。在扭 4、注意事项:动三通开关使测压中心静脉压测定&管与静脉导管相通后,测压内液体迅速下降,当液体降至一定水平不再下降时,液平面在量尺上的读数即为中心静脉压。不测压时,扭动三通开关使输液瓶与静脉导管相通,以补液并保持静脉导管的通畅。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0.49-1.18kpa(5-12cm H20)

股动脉的生理部位

股动脉是下肢动脉的主干,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来。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深面入股三角。在股三角内,股动脉先位于股静脉的外侧,逐渐从外侧跨到股静脉的前方,下行入收肌管,再穿收肌桡动脉:腱裂孔至腘窝,易名腘动脉。股动脉在腹股沟中点处位置表浅,可摸到搏动,是临床上急救压迫止血和进行穿刺 3、作方法:的部位。

请问静脉输液时,如何快速、准确的挑选合适的血管?

3、按要求备齐各种物品,准确选择穿刺点。股动脉位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联线中点,股静脉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选准位置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前提。

护士一般用扎带扎起手腕,露出血管,方便扎针,想快速准确的扎到位,平时还得多练习因为熟能生巧。

4.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

通常在手背上找血管,婴儿或2岁以下的小宝宝通常扎头皮针。一看二摸三感觉

先看血管是否充盈,再摸血管是否有弹性,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血管要靠感觉和经验。

浅静脉穿刺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浅静脉穿刺的目的是:采血,用于献血、血液检查;输血、补液;注射物,适用于不宜口服和肌肉注射的物或要求迅速产生效的物。

由于颈铃静碎仅被皮肤、浅筋胰及颈阔肌覆盖,位重表浅,管径较大,在小儿病人常被选作穿刺抽血的静脉,尤其在小儿病人拼哭时或压迫该静脉近心端时,静脉怒张明显,更易穿刺。颈部皮肤移动性夫,不易固定,通常颈外静脉不作为穿刺输液的血管,但用硅胶管在此插管输液者日渐多见,使其应用范围扩大。

2 浅静脉穿刺应用解剖学基础

浅静脉位于皮下组织内,又叫皮下静脉,位置表浅,透过皮肤在体表易于看见。浅静脉 数目较多,多吻合成静脉网,无动脉伴行。浅静脉有静脉瓣,其数目以四肢较多,下肢多于上肢。静脉管壁薄,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较少,收缩性和弹性,故当血容量明显减少时,静脉管壁发生塌陷。静脉血流缓慢,尤以近心端受到压迫或压力增高时血流更为缓慢,且常出现静脉充盈。

2.1 头皮静脉

头皮静脉分布于颅外软组织内,数目多;在额部及颓区相互交通呈网状分布,表浅易见。静脉管壁被头皮内纤维隔固定,故示易滑动,而且头皮静脉没有瓣膜,正逆方向都能穿刺,只要作方便即可,故特别适用于小儿静脉穿殉;也可用于。头皮静脉中的主要静脓有,①滑车上静脉,为起自冠状缝处的小钵脉,沿额部浅层下行,与眶上静脉末端汇合,构成内毗静脉。②眶上静脉,白领结节处起始斜向内下走行,在内毗处构成内毗静脉。③颞浅静脉,起始于颅顶及颞区软组织,在颞筋膜的浅面,颧弓根稍上方汇合成前后两支。前支与眶上静脉相交通,后支与枕静脉、耳后静脉吻合,而且有交通文与颅顶导静脉相连。前后支柱颧弓根处汇合成颞浅静脉,下行至腮腺内注入面后静脉。

2.2 颈外静脉

颈外静脉是颈部的浅静脉,收集颅外大部分静脉血和部分面部深层的静脉血。颈外静脉由前后两根组成,前根为面后静脉的后支,后根由枕静脉与耳后静脉汇合而成,两根在平下顷角处汇合,沿胸锁乳突肌表面斜向后下,至该肌后缘、锁骨中点上方2.5cm处穿颈部固有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此静脉在锁骨中点上方2.5~5.Ocm处内有二对瓣膜,瓣膜下片宙扩大成囊。颈外静脉的体表投影相当于同侧下顷角与锁骨中点的连线。

2.3 上肢浅静脉

3 浅静脉穿刺作的解剖学要点 3.1 部位选择

根据年龄及病情可选择不同部位的静脉。婴幼儿多选用头皮静脉和颈外静脉,其次选用手背静脉和足背静脉。常选用手背静脉和足背静脉。

3.2 穿经层次

股动脉的生理部位

1.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采血方法:(桡动脉和股动脉常用,肱动脉和手足背动脉不常用)。

股动脉是下肢动脉的主干,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来。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深面入股三角。在股三角内,股动脉先位于股静脉的外侧,逐渐从外侧跨到股静脉的前方,下行入收肌管,再穿收肌腱裂孔至腘窝,易名腘动脉。股动脉在腹股沟中点处位置表浅,可摸到搏动,是临床上急救压迫止血和进行穿刺的部位。

(3)用75%酒精消毒局部,用三梭针快速刺入皮内约3mm,勿用手挤压使血液自溢,随即接上肝素化的毛细玻璃管,吸满血后用橡皮泥封闭两端,同时用棉球压迫穿刺部位。

股静脉穿刺后按压不当,最容易发生什么?

2.4 下肢浅静脉

一般穿刺部位血肿,凝血功能好血肿不会太大,凝血功能不好可能会产生约5厘米×5厘米紫色皮下肿块,大概几天会慢慢吸收,不用担心,但如果质量持续增加,你必须去医院来解决,并检查了是不是凝血功能障碍。

2、清醒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减轻病人的恐惧取得配合,评估病人动脉做好穿刺选择,昏迷患者协助摆好。

股动脉采血定位方法有哪些

插到下腔静脉时可以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它可判断病人血容量、心功能与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有别于周围静脉压力。后者受静脉腔内瓣膜与其他机械因素的影响,故不能确切反映血容量与心功能等状况。

股动脉采血定位方法有哪些呢?一般情况下我们是能够定期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从而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以及潜在的疾病。保证血液系统的健康。在血液检查之前当然都需要采血,在这过程当中也需要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股动脉采血定位方法有哪些吧。

碘伏,棉签,弯盘,1ml或2ml注射器,橡皮塞,配置好的肝素抗凝剂,一次性治疗巾等。

股动脉采血定位方法有哪些1

股动脉采血定位方法有哪些

1、让患者“勾手”:将手心向前,指尖垂向地面,将患者前臂微向尺侧旋转(见图),目的是为了程度暴露桡动脉。可在患者腕关节下垫纸巾盒以固定。

2、用左手食指与中指定位,定位到搏动最强点,用食指指腹感受动脉搏动的最强点,位于你食指指腹的中间、偏左还是偏右,就像你能透过皮肤看见它具体的位置。

3、确定位置后将食指稍移开,大于45度角进针,进针浅,见回血鲜红且上下跳动时,用左手固定针头,回抽至所需要的刻度。

股动脉采血定位需要准备哪些工作

1、做好心理护理。作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情绪,如为婴幼儿,应取得家长配合。

2、要正确。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膝关节微屈。

股动脉采血定位方法有哪些2

正确鉴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静脉血由于氧合血红蛋白把氧释放到组织,而成了还原血红蛋白,同时组织代谢产物回收收入血液,使静脉血呈暗红色,而且静脉血压力低,血管搏动不明显不易触及。

动脉血含有较多的氧合血红蛋白,使血呈鲜红色,压力高,动脉血管搏动较明显,容易触及。

抗凝剂的合理应用:

肝素被作为常用抗凝剂,但肝素呈酸性,使用过量会使血标本稀释,影响PH值以及会使PCO2偏低,PO2值偏高,使用过少则达不到抗凝的作用。{最适用肝素钠:浓度10U/支×(2-5)支加入100ml盐水配用。}

采血部位的选择:

采血作流程:

1、作前准备:

2、病人准备及穿刺方法:

患者平卧或半卧位,腕部伸直略外展,掌心向上,手自然放松放于软枕上保持过伸位。作者左手中、食指定点至腕横纹一横指(1-2cm)、距外侧0、5cm处,以搏动点明显为准,食指边动脉搏动处:或以桡骨茎突为基点,向尺侧移动1cm,再向肘方向移动0、5vm为穿刺点。

垂直进针法:食、中指在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的纵向两侧,相距1cm固定桡动脉,中间搏动最明显注射器中间垂直进针0、5-1cm,见回血后固定针头,血抽至0、5-1ml标注后拔针,局部用无菌棉签压迫止血5-10分钟(针头进入桡动脉后常引起血管收缩,不能立即见到回血,稍等片刻方可见到回血,不要急于进退针头,以免造成穿刺失败)。

肱动脉:

患者平卧或斜坡卧位,上肢伸直略外展,手心朝上,肘下垫一软枕,穿刺点在肱二头肌内侧沟肱动脉搏动明显处,穿刺时绷紧皮肤固定血管,在搏动明显处压一指印,做进针点标记,斜刺进针十字交叉法:以肘横纹为横轴,肱动脉搏动为纵轴交叉点±0、5cm为穿刺点,在搏动明显处压一指印做进针标记,垂直进针。

股动脉

NAVEL定位法:将穿刺一侧大腿伸直稍向外展外旋。在腹股沟韧带中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股点下方1-2cm股动脉处,或耻骨结节和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处触摸股动脉搏动,搏动点最明显处为穿刺点,食指中指都应摸到搏动,两指中间为穿刺点。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成90°垂直进针,如无回血可缓慢退针,见有鲜红色回血右手固定穿刺的深度和方向,左手以最快的.速度抽取血液后拔针,局部用以无菌纱布加压止血5-10min。

足背动脉

搏动最明显处在足背、内外踝连线的中点处。

逆动脉血流穿刺:与皮肤呈45-60°,用已消毒的手指触及足背动脉搏动准确定位,使动脉恰在手指下方,在食指下动脉搏动处进针。

1、进行患者身份识别与核对工作。

3、选取合适注射器抽取配置好的肝素抗凝剂,转动针栓使整个注射器内均匀附着肝素,针尖向上推出多余液体和残留的空气,也可用动脉血气穿刺针直接抽取。

4、选择动脉穿刺部位,触摸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用碘伏棉签消毒穿刺部位(大于5cm)和作者左手食指和中指。

5、根据选取的动脉选择合适的采血方法进行采血。

6、取血后立即拔针,将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内,以免进入空气影响结果。如注射器内有气泡应立即排出,将注射器轻轻转动或用手搓动1min,使血液肝素充分混合,防止凝血。用无菌棉签或纱布压迫穿刺点,力度以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准,按压10-15分钟。

7、标本采集好后立即送检,注明患者采血时间、体温、吸氧方法、氧浓度、氧流量等各项参数。

1、血液采集过程中,血液是自然流出,保证血液以最快速度进入针筒。

2、隔绝空气:抽血完毕立即将针头斜面插入橡皮塞。

3、保证肝素与血液充分混合均匀。

4、标本放置时间:宜在30min内检测,否则会因为全血中有活性RBC代谢,不断消耗O2,产生CO2,影响结果准确性。如30min内不能检测,应将标本置于冰水中保存,最多不超过2小时。

5、对于凝血机制的患者要延长按压时间,并随时观察有无再出血或渗血现象。

5、分析作:

1、选择动脉血,吸样针弹出。

2、去掉针管最前端血样(一两滴),让吸样针深入血样中(触到底部后退2mm)

3、按屏幕上的ok(开始吸样)

4、听到提示音时迅速离开血样(吸样完毕)

5、输入患者ID,编号,作者,体温,吸氧浓度,自动打印结果。

发生CRI/CRBSI的危险性顺序,是什么意思?

“发生CRI/CRBSI的危险性顺序”是属于抗菌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是历年来抗菌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考试百出不厌的试题

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作规程。

5.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感染预防要点

置管时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虽选用的静脉部位不同,但穿经的层次基本相同,即皮肤、皮下组织和静脉壁。因年龄不同,静脉壁的厚度、弹性及硬度有所不同。 3.3 进针技术与失误防范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作。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上肢常用作穿刺的浅静脉主要有手背浅静脉和前臂浅静脉。手背浅静脉较为发达,数目多,相互吻合成静脉网,网的挠侧汇集向上延续为头静脉,网的尺侧汇集成员要静脉。头静脉起始后向上绕过前臂挠侧缘至前臂掌侧面,在肘窝稍下方发出肘正中静脉后;沿航二头肌外侧沟上升,予三角胸大肌间沟穿入深部,汇入锁骨下静脉或胶静糠。员要静脉沿前臂尺侧上升,在肘窝下方转向前面,接收肘正中静脉后,经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至臂中部,穿深筋膜汇入肱静脉。肘正中静脉在肘部连接头静脉与贯要静脉之间,其连接形式变异甚多。前臂正中静脉起自手掌静脉丛,沿前臂前面上升,沿途接受一些属支,并通过交通支与头静脉及贵要静脉相连。前臂正中静脉末端注入肘正中静脉,有的末端分为二支,分别注入贵要静脉和头静脉,这种类型通常无肘正中静脉。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1.小儿头皮动脉和静脉的区别。 2.股静脉穿刺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

静脉为青色的,可以看的见得,动脉看不见,但是可以触及搏动,一般都行走于静脉边上。

3.

1,局部必须严格消毒,不要选择有感染的部位作刺.

2,避免反复多次穿刺,以免形成血肿.置管后

3,若需向静脉内输注液体时,穿刺角度为30°~45°斜刺,刺入静脉后应将针头固定好.

4,如抽出鲜红色血液,即示穿入股动脉,应拔出针头紧压穿刺处数分钟,至无出血为止.

5,如为婴幼患儿,助手固定肢体时3.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对静脉置管患者的专业护理质量。勿用力过猛,以防损伤组织.

我国首例上市人工心植入患者出院,无导线起搏器是怎样植入人体心的?

目录 1 拼音 2 浅静脉穿刺应用解剖学基础 2.1 头皮静脉 2.2 颈外静脉 2.3 上肢浅静脉 2.4 下肢浅静脉 3 浅静脉穿刺作的解剖学要点 3.1 部位选择 3.2 穿经层次 3.3 进针技术与失误防范 1 拼音 qiǎn jìng mài chuān cì

无导线起搏器的手术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过股静脉穿刺,将起搏器通过导管植入到心腔内部,手术时间30分钟,术后也不需要换、拆线。 减少了创伤、电极故障与并发症,也显著降低了感染风险。 这粒小小的起搏器,即便是满负荷、全天候的工作,也能保证12年的工作量。

我国首例上市人工心植入患者出院,无导线起搏器植入人下肢常用做穿刺的浅静脉主要有足背静脉和大隐静脉起始段。足背浅静脉多构成静脉弓或网。弓的外侧端延续为小隐静脉,经外躁后方转至跟键的后面上行。弓的内侧端延续为大隐静脉,该静脉经内躁前方约lcm处沿小腿内侧上升,约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3~4cm处穿卵圆窝注入股静脉。体心,有待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