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考老二字同属于汉字六书中的 考老二字构字类型

二、指出下列汉字结构各属六书中的哪一类

甲骨文:主要指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是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今天的汉字也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

鹿( 象形 ) 亦我觉得全部属于异体会意字的一组是组莫朝(指事 ) 尘( 会意) 赖(形声 ) 笃( 形声) 伐(会意) 戊(会意 ) 来去的“来”( 象形 )

考老二字同属于汉字六书中的 考老二字构字类型考老二字同属于汉字六书中的 考老二字构字类型


爨 (象形 )初(会意 ) 都( 会意) 波(会意 ) 你我的“我”(会意 )

鹿( 象形 ) 亦(指事 ) 尘( 会意) 赖(形声 ) 笃( 形声) 伐(会意) 戊(会意 ) 来去的“来”( 象形 )

爨 (象形 )初(会意 ) 都( 会意) 波(会意 ) 你我的“我”(会意 )

我国的汉字六书指的是什么?

牧(会意)

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 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

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等较抽象中的东西。

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和声旁。形旁表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转注属于“用字法”。两个字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

假借是同音替代。口语中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使用与其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其含义。

六书指的是造字、用字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其中,前四种为造字法,后二种为用字法。

指汉字的构造规律,分为六种: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没有对“六书”详细的名称,也没有对六书的解释。西汉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这是对六书最早的解释,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六书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六书一词出于《周礼》:“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然而,《周礼》只记述了“六书”这个名词,却没加以阐释.

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

六书,首见于《周礼》,清代以后一般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一、概念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1、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如何阐 释汉字的“六书”理论的?简要评价 “六书”

许慎在 《说文解字》 中说:”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实际上,只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是”造字法”,转注、假借只是”用字法”,并不产生新字。

许将意义可以相互联系的字或词组合在一起,用以表达新的意义。慎在《<说文解字>叙》中阐述了汉字“六书”理论,具体内容如下: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六书”理论,有人说是造字法,大体上是不错的。仔细分析,可以说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指事字一看就可以认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的意义。象形字就是字形画成字义所表示事物的形状,随着物体的外形而曲折字的笔画。形声字是用于字义所表事物有关的字来做形符造字,取比拟新字读音的字即读音与新字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跟它合成新字。会意字是并列字类即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表现该字义所指向的事物“武”、“信”二字就是这种字。以上四种,说的是这四种字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转注字指的是两字同义,可以互相注解。考的意思中有老的意思,老的意思中有考的意思。假借字是语言中早就有了一个表达某事物的词义,本无表示它的字,就依据读音去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现成字来寄托这个词义所要表达的事物,令字、长字就是这种字。以上两种,说的是如何运用这类汉字。

许慎的“六书”理论

有哪位能帮我看看下面的字分属于六书中的哪种?到牙首兵郡祖陛秉北闻涉风

“莫”字。甲骨文“莫”字的写法是:上下都是草,中间是个太阳,意思是太阳已落入草丛之中,《说文解字》“朝”作“”,字形由“倝”和“舟”构成,“倝”是古文字中“日”和周围“屮”形的讹变,而“舟”则是水形的讹变。有资料认为“舟”与“朝”声古音接近,故可用为声旁。天色已暮。是“草”和“日”两个象形字的会意字。隶变以后简化为“莫”。

帮你看看下面的字分属于六书中的哪种。 一、按你的顺序排列讲解 “到”:会意字。由至和人两部分组成,表示人至某处。后来人被讹写为刀,“到”成了形声字,至为形,刂为声。 “牙”:象形字。牙的本义指“牡齿”,即大牙、臼齿,特指象牙。 “首”: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像长着鬃毛的兽头。在金文中,下面有眼睛的部分更像首字的本意。 “兵”:会意字。小篆的兵字,上面是“斤”(即斧子),下面是双手。本义指作战用的武器。 “郡”:形声字。阝(邑)为形,君为声。古代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宋朝改郡为府。 “祖”:最初在甲骨文中祖是会意字,原用作切肉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又用作祭祀时盛放祭品的礼器,后加示为祖。祖是形声字。礻为形,且为声。 “陛”:形声字。阝(阜)为形,坒为声。蔡邕《独断》:“陛,阶也,所由升堂也。”即依次升高的阶梯。 “秉”:在小篆中是会意字,由又和禾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禾束、禾把。秉的本意是持、握。 “北”:会意字。甲骨文时的形体可以看得很清楚是两个人背靠背的站着,所以北字的本意是“背”。 “闻”象形字。甲骨文的闻是象形字,像一个人竖起耳朵听的样子。篆文的闻就是形声字,耳为形,门为声。闻的本意是“知声”,即听到或听见。 “涉”:会意字。涉字的中间是一条水流,水的两边各有一个脚印,表示趟水过河。 “风”:形声字。虫为形,凡为声。风的本义指地面上流动的空气。《说文》:“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从虫凡声。” 二、学会观察汉字六书的造字之法 六书是战国末年的文字学理论,一直到西汉末年以后,才有详细的叙述,那是刘歆的《七略》,后来班固采录于《汉书·艺文志》。 其次是郑众的《周礼·保氏注》,郑众是郑兴的儿子,郑兴是刘歆的,但六书的次序名称都和刘歆不同了。 再后来就是汉许慎《说文·序》解释得非常详细:“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归根结底,不熟悉古代文字,比如甲骨文、金文,想透彻了解六书造字法还是比较困难的。

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几家,有什么异同

莫拼音:mò、mù,部首:艹,笔画:10,繁体:莫,五笔:AJDU。

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班固、郑众、许慎三家。三家之说大同小异,郑众由于是随文注经后世很少采用,据为典要的是班、许两家,其中以许慎之说影响,班固次第。许慎用功最勤,以“六书”为指导剖析了近万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汉字史上部汉字研究的巨著——《说文解字》。

六书的造字原则主要是基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方法。

搜百度文库。亲。

六书的造字原则

1、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

“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 “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条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2、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中较抽象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

“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象的部分。

4、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又称“义符”)和(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6、假借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以及后世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完善周密的条例。它对于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能够予以充分说明。并对汉字的演化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六书理论”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创见。音与“婴”字一样。

“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 “监”,表示它的韵母与“监”字一样(古音及部分方言);“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两字韵母相同。

5、转注

属于“用字法”。各说文家解释不同。大致有“形转”“音转”“义转”三说。江声认为所谓“建类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属老部。戴震认为转注就是互训,《说文解字》“考”字下说“老也”,“老”字下说“考也”,“转相为注,互相为训”的例子。

汉字是由象形 、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 ,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指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

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 ,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

六书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六书,首见于《周礼·地官·保氏》,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普遍采取的是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是后人对汉字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也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当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二、历史背景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没有对“六书”详细的名称,也没有对六书的解释。

西汉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这是对六书最早的解释,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指出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

夜(形声)

字是【形声字】。

3、会意

古人把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是古人根据汉字结构归纳出来的汉字构造结论,而决不是古人依照这六种法则来创造文字的。

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哪一种?

急转注字和假借字在汉字形态中非常少,使用的更少,因此,几乎可以忽略它们的存在。只要掌握形(象形字)、声(形声字)、意(会意字)、事(指事字)四种汉字构成形式,就足以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形声)

责(形声)

梁(形声)

咎(会意)

特(形声)

信(是会意,有人认为是形声)

企(会意)

欠(象形)

斌(会意)

名(会意)

取(会意)

安(会意)

蛊(会意)

执(会意)

为(会意)

夹(会意)

不是所有的汉字都能归纳到“六书”造字法的。众多的汉字,能找出规律的是“六书”,这是徐慎《说文解字》里面归纳总结的。

但是,大多是归纳不到六书里去的。

如果你有研究的兴趣,我建议您买本影印版的《说文解字》看看,主要是从小篆里面去体味这个字原来的形状,从而有利于对其本义追根溯源。

比如“行”字,它原来就是四个脚印而已,表示“行走”。可是硬要归纳的话,那就是象形了。可是说“象形”也不准确,因为“行”的抽象的概念,怎么能用象形表达抽象的概念呢?不是象形,当然也不会是指事,说是会意吧,每个“脚印”都不是字,又怎么去会意呢?所以“行”实在是不好归类。

其他的字也是这样的这实际上是“(潮)” 的本字,潮水晨涨夕退,故“朝”的另一古义是早上涨潮。小篆以后,字形发生了不少变化。 楚文字中右部进一步讹变为“舟”。战国文字或径从“水”旁,作“(潮)” 。情况。

汉字六书指的是什么(汉字六书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文·段宏刚

由于汉字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在历史上不断向周边的语言体系辐射,以至于目前东亚文化圈许多的语言里,少不了汉字的衬托,如,日语里的表音符号假名,常常用汉字来书写的名字。越南京族语里的喃字,是仿照汉字结构原理重新创造的一种文字。韩语里的表音文字谚文,虽然属于拼音文字,但在结构组成上,具有汉字的形态。语系羌语支系的西夏文,在形态上完全就是汉字的孪生兄弟。女真族的语素文字女真文,借助汉字笔画来拼写,在形态上也属于汉语的孪生兄弟。

甲骨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汉字的形成过程相当漫长,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仓颉走进大自然,风餐露宿,以日月星辰、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为伴,通过长期观察它们,根据它们的造型特征,尝试着创造出了批汉字,这些汉字就是象形文字。、行书等阶段,完全按照化繁为简的过程在演进,变圆笔为方笔,简化笔画和结构,最终让其达到易认、易写、易记的要求,成为优质的书面交流工具。

说到汉字的产生过程,就不得不说六书。

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和构成方式,按照诞生时间顺序,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宝(形声)借。

“六书”最早的出处来自儒家经典著作《周礼·地官》里: 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虽然出现了“六书”的名称,但具体指代什么内容并没有阐述清楚。

直到汉代,六书才有了具体的内容,就是汉字的六种类型。

金文

这六种类型的确立,是东汉学者许慎(58年——147年)和班固(32年——92年)的功劳,其中,六书的名称由许慎命名,字数排序则由班固归纳和排列。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汉字字库总共收录汉字达到000多个,而常用汉字不过3000多个,这3000多个汉字能满足99%的书面语言的使用。反观所有汉字,它们的形态都包含在这六书之中,其中,以象形字最为常见,更容易理解。

说到象形字,就绕不开“仓颉造字”的故事。

相传,汉字是由三皇五帝时期,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创造。

在原始早期,人们用“结绳记事”的方式来记录生活,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复杂,智力越来越发达,结绳记事已经无法满足记录生活的任务,于是,仓颉带着使命去创造文字。

仓颉造字

象形字也叫图画文字,是汉字构成的基础,文字的形状跟指示对象的形状十分相似,依靠物象的形状来表达含义,是象形字的本质。

常见的大多数汉字属于象形字,它们都是的字体。比如,日、月、水、火、山、田、口、门、马、牛、羊,等等。在甲骨文和篆字里,象形字更接近物象的本来造型。

虽然象形字看起来很直观,看到文字就能领会含义,但是,象形字有不少局限性,无法表述抽象的东西,大象无形,即使对于很大的、具象的物象,象形字也很难表述出来,比如,宇宙、天、地、江河湖海,等等,因此,随着时代发展,汉字由表形进入了表意,由具象变成了抽象,于是,就产生了其它造字方法。

大篆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当某个具体形象无法画出具体形状时,就只好以抽象的符号来代替,人们去领会它的意思。从本质上讲,指事字只表达物象的含义属性,不表达图形。

在造字法则上,一些指事字采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意象的东西,比如,一、二、三、上、下,等字,它们属于指事字里边的字体。

还有一些指事字往往通过增减象形字的笔画,来完成造字目的。比如,“中”字,表示把某个物质从中间划一条线均分成两等分,再如“刃”字,在“刀”字上加上一点,表示刀口。还有甘、元、示等字,都属于这个类型,是指事字里的复合字体。

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进行组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汉字形态,有效补充了象形字和指示字的单一性和局限性。

由于了象形字和指示字的优点,文字可以形成多种组合形式,因此,会意字能表达出更加丰富的抽象含义,表达出来的意思也更生动、更具体。

比如“男”,一个人在田里劳动代表男人。“妇”,拿着笤帚打扫房子代表女人。“林”、“森”,树木集中而茂密就形成森林。把一个人关在深宅大院里就成了“囚”。一群人就成了“众”。从自己内心发出来的呼吸就称为“息”。等等。

因为汉字都是单音节字,有许多同音不同义、不同形的字体,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形声字一经发明后,就得到了大力发展,是目前汉字中最多的一种字形。

楷书·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带偏旁部首的汉字,绝大多数属于形声字,比如,所有树木都带木字旁,松、柏、椿、桦、杨、樟、柳、桑、李、桃,等等,看到这些字,完全能明白它们指代一种树木,也能猜出它们的读音。

又如,跟水有关的物质都带三点水,跟土地有关的物质带提土旁,跟金属有关的物质都带金字旁,跟石头有关的物质都带石字旁,等等。

转注字和假借字的造字方法基本类似,都是指一些字本身并没有被创造出来,然而,人们在生活中,却遇到了一些无法表述清楚的抽象意念,只好借用已有的汉字字体,来表达这些新产生的意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