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祖冲之圆周率相关资料 祖冲之与圆周率相关内容

祖冲之50字

在《缀术》中,祖冲之提出了“开幂”和“开立”的问题。“幂” 一词在刘徽为《九章算术》所作的注中就有了,指的是面积之。“开幂” 即是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的,用方的方法求它的长和宽,它的具体解法已经是用二次代数方程求解正根的问题。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祖冲之圆周率相关资料 祖冲之与圆周率相关内容祖冲之圆周率相关资料 祖冲之与圆周率相关内容


祖冲之圆周率相关资料 祖冲之与圆周率相关内容


祖冲之答道:“不错,你去砍了与我拿来。”

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有人认为祖冲之圆周率中的“朒数”.是用作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求得的;而“盈数”则是用作圆的外切正多边形的方法求得的.祖冲之如果继续用刘徽的办法,从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算起,逐次加倍边数,一直算到内接正24576边形时,它的各边长度总和只能逐次接近并较小于圆周的周长,这正多边形的面积也只能逐次接近并较小于圆面积,从此求出的圆周率为3.14159261,也只能小于圆周率的真实数值,这就是朒 数.从祖冲之的数学水平来看,突破刘徽的方法,从外切正六边形算起,逐次试求圆周率,也是可能的.如果祖冲之把外切正六边形的边数成倍增加,到正24576边形时,他所求得的圆周率应该是3.14159270208.这个数是用外切方法求得的.由于外切正多边形各边边长的总和永远大于圆周的长度,这正多边形的面积也永远大于圆面积,所以这个数总比真实的圆周率大.用四舍五入法舍去小数点七位以后的数字,就得出盈数.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源),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学识渊博,受人敬重。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

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未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

----柠檬很甜

祖冲之在天文历法上有何成就?圆周率算到第几位

祖冲之的圆周率,保持了一千多年的世界记录。终于在1596年,由荷兰数学家卢道夫打破了。他把π 值推到小数点后第15位小数,推到第35位。为了纪念他这项成就,人们在他1610年后的墓碑上,刻上: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这个数,从此也把它称为卢道夫数。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祖冲之,字文远,祖籍河北省涞水县,后来为了躲避战乱一家人搬迁到了江南,祖冲之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专家,祖冲之最为的贡献就是将圆周率到了小数点之后的七位,这一成就比起其他的科学家要早了一千多年,是我国的骄傲。祖冲之的贡献主要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数学方面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将圆周率到了小数点之后的七位,并且写出了数学专著《缀术》,在唐代的时候曾经被当做课本来使用,但是遗憾的是这本著作没有能够流传到今天。另外祖冲之还与儿子一起得出了球体的计算公式。

扩展资料:圆周率日

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编制了《大明历》,并且为《大明历》的推行与当时的官员进行了辩论,写出了许多的驳议。并且次采用了年,计算出了交点月日数,回归年日数,还发明了利用圭表测算冬至的方法。在机械制造方面,祖冲之设计制造了很多在当时来说非常先进的机械设备,比如指南车、水碓磨、定时器和千里船等。另外,祖冲之还对音律非常的精通,并且在文学和考据方面也具有非常高的造诣,并且擅长下棋,写作了《述异记》,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科学家。

为了纪念这位的伟大科学家,现在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并且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祖冲之的贡献就是将圆周率到了小数点之后的七位,也就是到了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在当时的世界上的,别的直到十五世纪才有人将圆周率到这个程度,所以说祖冲之是我国历史上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所以古代的时候人们将圆周率又称为“祖率”。祖冲之计算圆周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圆周率可以说是数学上的一个难题,自古以来计算圆周率的人很多,祖冲之首次将圆周率到小数点之后的七位,在那个依靠毛笔与算筹计算的年代其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计算量之大,计算工作需要的细心与耐心都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现代科技发展已经可以采用计算机来计算圆周率了,计算得出的圆周率已经达到了小数点后几百万亿位,事实证明,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祖冲之是在前人刘徽所采用的割圆法的基础上,将圆进行切割然后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的,可以说要将圆周率到小数点之后的七位数字必须要对圆进行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的切割,依次求出每个内接正多边形的边长,工作量是不可小觑的。正是因为其困难,所以现代人看到一千五百年前取得那样的成就才会顶礼膜拜。祖然后是正十二边形,然后24,然后48冲之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其将圆周率到小数点之后的七位,给当时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现代人称祖冲之是数学的鼻祖,这一称谓祖冲之可以说当之无愧。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其主要成就是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个领域,被人们所熟知的贡献就是将圆周率在世界上次到了小数点后的第七位,这一成就是世界上的,直到15世纪 的数学家才将圆周率到这一程度,祖冲之的计算要领先世界一千多年,这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从祖冲之的画像来看,祖冲之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就是这样一位老者为我们中华民族争得了许多世界的科学成就,在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我在心里面对着祖冲之的画像进行了深深的膜拜。

祖冲之的贡献不仅仅在数学上将圆周率到小数点之后的七位,还与儿子祖暅之一起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得出了正确的球体积计算公式,并且祖冲之还写出了数学专著《缀术》,被收录到的《算经十书》中,但是不幸的是《缀术》没有能够留存到现在。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最早将岁引进了历法之中,采用了3年加144个闰月的新闰周,首次精密的测算出交点月日数和回归年日数,并且发明了用圭表测量冬至日的方法。在机械制造方面,祖冲之设计制造了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一系列的机械设备。在其他方面祖冲之精通音律,并且在文学、考据方面也颇有建树,祖冲之擅长下棋,还写有《述异记》,所以说祖冲之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

我们今天为了纪念祖冲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月亮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并且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圆周率的历史资料(简短点)

参考资料:

祖冲之算出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一千多年后西方数学家才算出这一数值。自从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又陆续算出100多万位,这还没有完,π是无穷无尽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啊!

南北朝的时候,祖冲之为了计算圆周率,他在自己书房的地面画了一个直径1丈的大圆,从这个圆的内接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人,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正六边形一直作到12288边形,然后一个一个算出这些多边形的周长。那时候的数学计算,不是用现在的数字,而是用竹片作的计算。他夜以继日、成年累月,终于算出了圆的内接正24576边形的周长等于3丈1尺4寸1分5厘9毫2丝6忽,还有余。因而得出圆周率π的值就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准确到小数点后7位,创造了当时世界上的水平。

祖冲之是怎么算圆周率的?

祖冲之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这在当时世界上非常先进,直到一千年以后,十五世纪数学家阿尔·卡西和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才打破了祖冲之的记录.

祖冲之发明的;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

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

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

拓展资料

圆周率用字母 π(读作pài)表示,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54),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近似计算。而用十位小数3.141592654便足以应付一般计算。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数点后几百个位。

参考资料:谁才是圆周率?π 和 τ 之间的 . [2而“开立”就是已知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的,用开立方的办法来求它的边长;同时也包括已 知圆柱体、球体的体积来求它们的直径的问题。所用到的计算方法已是用三次方程求解正根的问题了,三次方程的解法以前没有过,祖冲之的解法是一 项创举。015-3-18]

祖冲之算出了圆周率的值是多少呢?

祖冲之对圆周率的主要贡献:约2000年前,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

数学家卡西在15世纪初求得圆周率17位小数值,打破祖冲之保持近千年的纪录。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误,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德国数学家柯伦于1596年将π值算到20位小数值,后投入毕生精力,于1610年算到小数后35位数,该数值被用他的名字称为鲁道夫数无穷乘积式、无穷连分数、无穷级数等各种π值表达式纷纷出现,π值计算精度也迅速增加。1706年英国数学家梅钦计算π值突破100位小数大关。1873 年另一位英国数学家尚可斯将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可惜他的结果从528位起是错的。到1948年英国的弗格森和美国的伦奇共同发表了π的808位小数值,成为人工计算圆周率值的纪录。

相关教学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π值计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49年美国马里兰州阿伯丁的弹道研究实验室首次用计算机(ENIAC)计算π值,一下子就算到2037位小数,突破了千位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用克雷-2型和IBM-VF型巨型电子计算机计算出π值小数点后4.8亿位数,后又继续算到小数点后10.1亿位数,创下的纪录。2010年1月7日——法国一工程师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27000亿位。2010年8月30日——日本计算机奇才近藤茂利用家用计算机和云计算相结合,计算出圆周率到小数点后5万亿位。

祖冲之是怎样研究圆周率的?

尽管说法有出入,但是祖冲之曾经求得“密率”,并且明确地用上、下两限来说明圆周率这个数值的范围,是可以肯定的.在一千五百年前,他有这样的成就和认识,真值得我们钦佩.

祖冲之究竟是否同时用过内接和外切这两个方法求出圆周率的朒数和盈数,是没有确切史料可以证实的.但是采用这个办法所求出的朒、盈两个数值,和祖冲之原来所求出的结果大体是一致的.所以有些数学史家认为祖冲之曾用过作圆的外切正多边形的方法求得圆周率,是很近情理的推想.

但是根据另一些古代有一种量器叫作“ 釜 ”,一般的是一尺深,外形呈圆柱状,祖冲之利用他的圆周率研究,求出了的数值。数学史家的研究,盈、朒两数也可以由计算圆内接正12288边形和正24576边形的边长而得出来.不过这种计算比较难懂,这里不说了.

在推算圆周率时,祖冲之付出圆周率的来历了不知多少辛勤的劳动.如果从正六边形算起,算到24576边时,就要把同一运算程序反复进行十二次,而且每一运算程序又包括加减乘除和开方等十多个步骤.我们现在用纸笔算盘来进行这样的计算,也是极其吃力的.当时祖冲之进行这样繁难的计算,只能用(小竹棍)来逐步推演.如果头脑不是十分冷静精细,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是不会成功的.祖冲之顽强刻苦的研究精神,是很值得推崇的.

祖冲之如何推算圆周率

祖冲之算出了圆规律

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巨大贡献

据《隋书·律历志》记载,祖冲之确定了p 的不足近似值是3.1415926、过剩近似值是3.1415927,p 的真值在这两个近似值之间,就是

3.1415926<p <3.1415927.

同时,祖冲之还确定了p 的两个分数形式的近似值:约率

他所发现的.密率是分子分母都在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1000以内的分数形式的圆周率近似值.用这两个近似值计算,可以满足一定精度的要求,并且非常简便.祖冲之提出的密率也是一千年后才由德国人奥托和荷兰人安托尼兹重新

我们知道,圆周率在生产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在科学不很发达的古代,计算圆周率是一件相当复杂和困难的工作.因此,圆周率的理论和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的数学水平.祖冲之算得小数点后七位准确的圆周率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他的研究适应了当时生产实践的需要。他亲自研究度量衡,并用的圆周率成果修正古代的量器容积的计算。,正是标志着我国古代高度发展的数学水平,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自从我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逐渐得到世界公认以后,一些人就建议

(选自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古代科技成就》青年出版社1978年版第104—106页.)

圆周率是谁发明出来的?

圆周率是一个概南北朝时代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到小数点后7位的π值(约5世纪下半叶),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355/113和约率22/7。他的辉煌成就比欧洲至少早了1000年。其中的密率在西方直到1573才由德国人奥托得到,1625年发表于荷兰工程师安托尼斯的著作中,欧洲不知道是祖冲之先知道密率的,将密率错误的称之为安托尼斯率。念,一个定义,不存在由谁发明的问题。 而对于圆周率计算,在各个时期达到如何的精度是有记录的。数学家祖冲之为圆周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个用科学方法寻求圆周率数值的人是阿基米德,他在《圆的度量》(公元前3世纪)中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研究工作和其他重大贡献记载在《缀术》一书中,可惜这部内容丰富的数学专著后来失传了.用圆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的周长确定圆周长的上下界,从正六边形开始,逐次加倍计算到正96边形,得到(3+(10/71)) < π < (3+(1/7)) ,开创了圆周率计算的几何方法(亦称古典方法,或阿基米德方法),得出到小数点后两位的π值。

3、南北朝时代数割圆术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到小数点后7位的π值(约5世纪下半叶)。

2011年,数学协会正式宣布,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数学节,来源则是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圆周率。

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有何成就?

3072边形得到5位精度;Ludolph

祖冲之个把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数学家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263年)时只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就求得π的近似值,也得出到两位小数的π值,他的方法被后人称为割圆术。他用割圆术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