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贵阳市以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低碳城市的试点工程

根据《通知》,第二批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范围为:北京市、上海市、海南省和石家庄市、秦皇岛市、晋城市、呼伦贝尔市、吉林市、大兴安岭地区、苏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宁波市、温州市、池州市、南平市、景德镇市懤、赣州市、青岛市、济源市、武汉市、广州市、桂林市、广元市、遵义市、昆明市、延安市、金昌市、市。

贵阳市以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贵阳市以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贵籀阳市以能促进源结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贵阳市以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路论文

贵阳市以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路论文

摘要: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贵阳市能源消费及结构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现阶段贵阳市能源消费及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贵阳市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发展路径及促进碳减排的对策,从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关键词: 能源 结构调整 低碳经济 对策

1 贵阳市能源消费现状

1.1能源消费情况

贵阳市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心城市,石油、天然气自给率几低碳乎为零,煤炭资源储量相对丰富,但煤炭资源赋存条件魍,自给率较低。贵阳水能资源可开发潜力有限,可开发的风能、偢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相对贫乏,同时又缺少稳定的天然砾气供给来源,因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低碳短期内很难改变。而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在日益趋紧的全 砺球和碳约束下将成为新的劣势。

“十的二五”期间嚟,贵阳市能源消费总量从1639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107啻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5.15%。能源消费以第二产业为主,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51.7锕%。2010-2012年的能源丒消结构调整费增长率呈上升态势,2011年达到1 雠3.1%,为近几年来增速快的一年;之后开始对高耗能产业进行宏观调控,能源消费增速开始下降,2015年能源消费增速为1.2%。

1.2能源结构情况

2010年到2015年贵阳市能源消费总量逐步增加,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相比2010年增加了28.57%。其中2015年煤炭消费总量相比20经济发展10年增加了25.懋76%;2015年石油消费总量相比2010年增加了36.83%;2015年天然气消费总量相比2010年增加疝了1175.93%;2015年电力消费总量相比2010年增加了7.72%。

在近年来贵阳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仍是坻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种,2010年以后比思路重始终维持在30%以上。

20 骤10年及2015年贵阳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煤炭魍、石油、天然吜气、电力的比重分别为34.53%、29.26%、0.52%、35.69与%和33.78%、31.14%、5.18%、29.90%。

2 贵阳市能源消费及结构方面面临的问题

贵阳是一个典型的能源受端城市,主要能源更多依赖外部调入,原砾煤、本地电力产量有限,油品、天然以能源气则完全依赖外部调入。

贵阳市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梼,经炿济总量相对较小,发展喌经济、改善生活仍然是首要任务,能源消俦费还将持续增长。贵阳市煤炭资源仅能满足40%左右的需求;成品油供应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统一调拨,天然气依靠“中缅”及“中卫”长输管道输送;“十二五”期间一次能源自给率为18%左右。新能源资源禀赋较,难以在短期内大幅提升。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难以改变,二氧化碳减排面临巨大挑战。

贵阳市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为2107.74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石油、电力及天然气消费量占比分别为:34%、31%、30羴%及5%。

2.1能源消费结构高碳特征明显

2.1.1煤炭消费占比较大

贵阳市2015年煤炭消费总量为711.92万吨标准煤,在贵阳市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达到34%。

由于煤薨炭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在化石能源中,因此应有效降低其消费占比,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寻求天然气等替代燃煤的途径。但贵州省是我国长江以南的主要产煤区,煤炭使用优势明显,而且火电、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煤炭用量短期内不会减少甚至会出现一定量的增长,对贵阳市减少碳排放造成较大压力。

2.1.2石油消费量持续增加

贵阳所有石油籀都靠低碳省外调入,主要通过管道、铁路、公路运输。贵阳市2015年石油(包含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和石油制品)消费量为6搒56.33万吨标准煤,占贵阳市经济发展能源消费总量的31.14%。作为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城市区域性试点城市,贵阳与市目前公共交通营运车辆推广使用LNG、甲醇、气电(油气)混合动力的改造已完成,私家车辆推广使用新能源魉汽车的相关配套设施尚不完善,暂不具备大规模推广使用条件。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对石油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强,石油消费量持续增加,比重可能会提高。而石油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较高的能源,其用量的持续增加,是贵阳市实现低碳发展面临的又一难嗤题。

2.1.3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有限

根据《贵州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估报告》成果,贵阳市有一定的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花溪、修文、息烽、乌当、清镇等地,能进行少量开发利用。贵阳市水能资源较为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进一步开发的空间十分有限。由于贵阳市自身资源禀赋原因,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匮乏,开发难度大,开发空间十分有限。

2.1.4天然气消费比重较低

“十二五”期间,贵促进阳市已基本完成亜焦炉煤气的置换工作。随着各地LNG供气站的建设以及长输管道天然气入黔,贵阳市城市燃气气源结构调整成以天然气为主、其他气源为辅的格局。

贵阳市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为109.22万吨标准煤,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18%。

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占比较低,目前贵阳市的天然气消费以民用建筑物为主,工业的天然气使用比例不高,天然气消费与全国、世界的平均水平距较大。同时,贵阳市天然气价格调控机歯制不完善,价格调节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目前的天然气价格机制并没有充分体现其对天敕然气消费结构的调节作用,用气结构不合理,市场发展不能统筹兼顾。

2.2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

煤炭是能源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常规能源品种中其排放因子,因此紬,对煤炭消费量的有效控制是实现减少碳排放控制的有效途径。

在煤炭使用方面,“十二五”时期,贵阳市提出要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因为煤炭的价格优势以及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煤炭消费总量2010-2酬015年均增速4.6呪9%,虽低于同期能源消费总量增速0.46个百分点,但实际控锕煤措施取得的效晷果并不明显。

我国目前的能源比价关系特征为煤炭较油气价格偏低。因此在煤炭的主要替代能源方面,由于天然气价格调控机制不完善,价格调节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导致天然气 媸价格偏高,除部分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自觉进行燃煤改燃气外,多数企业呪出于自身成本考虑,都不会主动寻求改变,更多只能依靠政策推动企业实施煤改气工牰程。

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导致的煤炭价格相对较低,天然气价格高,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成本高,都是阻碍贵阳市能源结构优化的主要障碍。

2.3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生活能源消费量增速过快

人口城镇化加快,经济增长比预期的快,对资源的需求超过预期,环境压力增大。人口增长是影殠响能源消费的长期因素,随着城镇化率、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锕对能源的需求亦在快速增长,2 砺010年到2015年,贵阳市平均人均生活消费能源能耗从0.63tce/人增加到0.64tce/人,生活能源消费总量从273.26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96.08万吨标准煤,而且生活能源消费对经闳济总量贡献率几乎为零,加大了贵阳市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难度。

2.4技术节能潜力有限

“十二 峁五”期间,贵阳市节能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力度逐年增强。2011年—2的015年,全市淘汰落后产能555.5万吨。由于“十二五”时期贵阳市落后产能淘汰已基本结束,继续挖潜的潜力不足,工业部门的节能潜力已非常有限。

3 实施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3.1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鼓励力度

贵阳可再生能源政策应加大对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鼓励力度。扩大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投入项目数量,加大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力度,更多地将政策的关注点转向太阳能等其幚他的可再生能源,降低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度电成本,使可再生能源产业实现均衡发展。

3.2合理开发可再生能源

虽然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投入能够有效地减少煤耗,带来环境效果,但由夿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不够成熟,其成本较高,过分地扩大可再生能源比例也会带来成本的过度增长,螭因此应该在环境效果和成本增长之间找到平衡点,确定较为合适的可再生能源比例。

3.3限制煤炭等化石能源使用量

优化电源结构,严禁新增燃煤发电机组,严控新增煤炭羴消耗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对工业企业进行“煤转气”改造,完善工业企业“煤转气”价格补偿机制。制定民用燃煤使用政策,严格限制民用燃煤的使用对策量,并在城镇逐步取缔民用燃煤的使用。瘛

3.4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率

随着“中缅油气输送管道鸱”及“中贵联络线”分别建成通气,贵阳天然气使用量逐年提升。加快贵阳燃气管网等基层设施建设,扩大天然竑气使用范围,由中心城和新城向乡镇及农村地区拓展。利用天然气助推贵阳市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

参考文献:

[1] 王褫庆一.的能源效率及比较(上)[J].节能与环保,2003(8):11- 14.

[2] 王治平.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吜术论坛论文集[C].2011.

[3] 刘小军,涂俊.发展低碳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天津市经济增长与产业能源思路消费实证分析[A].201懋1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卷)[C].2011.

[4] 陈石清,李健健,龚芳.文化产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㤘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幚(6):98- 101.

[5]酬 马艳,严金强,李真.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科学版),2010((5):119- 123.

[6] 纪玉山,张忠宇,刘静暖.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与对策研究——基于踌制度设计的视角[J].黑龙江科学,2010(2):28- 32.结构调整

[7] 潘家华,庄贵阳,郑艳,朱守先,谢倩漪.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蜯识及核心要素分析[镬J].经济评论,2的010(4):88- 101.

[8] 尤建新,陈震,张玲红,马军杰.我国连续性全要素CO2排放绩效空间异及成因研究——基于Sequen 媸tialMalmquist- Lu啻enberger指数分析[J].预测,2012(2):57- 61.

;

经开区:绿色低碳先行先试 推动有序绿色转型-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 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绿色低碳发展腌已经成为未来中长期发展的重要内容。

截至目前,经开区有51家获批生态工业园区、58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71家绿色园区、18家低碳工业园区。

新发展阶段,我国各地经开区积极出台政策措施,以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战对策略性调整为抓手,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和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畴集群。

政策措施支持

2021年,商务部促进公布修订后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经开区创新提升更好发挥开放平台作用的通知》和《经济技术砥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年版)》新的考核办法,加大碳达峰相关指标在考核评价中的比重,经开区绿色低碳思路可持续发展。

各地也相继出台相应政策措施,推进绿色制造、绿色低运输、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推动经开区经济 发展有序绿色转型。

广东省广州市经殠开区发布碳达峰、碳中和专项支撑政策,从支持循环经济、节能降碳、绿色品牌建设、能源管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重点项目配套、优化绿色产业发展环境等七个维度构建系统的政策扶持体系,全面推动企业和 向碳达峰、碳中和驺目标进发。

北京经开区制定绿色发展资金支持政策,从节能减碳技改、分布式光伏发电、浅层地源、余热、 瞓再生水黐(污水)源、绿色建筑等15个方面支持企业低碳发展。特别是对2021年获得“碳中和”认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或获得瘛“碳中和”认证的已纳入城市更新的园区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

南昌经开区发布了促进绿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鼓励开展能源审计、绿色建筑建设、绿色工厂建设、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篪电、“互联网+节能”项目、中水回用项目等多方面入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和带动制造业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转型增档提速

“张北的风,点亮了北京冬奥的灯。”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奥运史上首次‘碳中和 瞓’,张北的风电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与北京经开区的金风 科技 智慧园区分不开。金风 科技 在北京官厅风电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狼山风口)建设了33台1.5MW的风电机组,为北京奥运场馆20%的电力供应提供绿色保障。

同在北京经开区的施耐德电气,则通过其中压开关柜系列的无(SF6-free)技术,大大降低了过去电气行业因消耗所带来的温室气体,在北京冬奥场馆得到广泛应用,向电网低碳化、绿色电力迈出了关键一步。

北京经开区聚焦零碳转型,绘就了“十四五”减碳蓝图。北京经开区的金风 科技 、施耐德、松下电气、亦庄置业和京东方光电5家企业还开展“碳中和”试点项目,带动企业、产业及区域碳减排。氢能是实现一次能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是清洁的二次能源。

“贵阳市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在贵阳楱经开区挂牌成立,贵阳氢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贵阳经开区依托贵州省煤炭资源优势,全省资源禀篪赋和本地化工业优势,降氢成本,在市场以能源中形搒成竞争优势,已初步完成从制氢端到区域间氢能传输的布局,具备氢燃料电池客车、氢燃料电池等产业链核心基础。

近日,郑州经开区“十三五”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及煤炭消费减量替菗代专项考核工作获“”等级。郑州市经开区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充分利用河南省地热资源储量丰富的资源优势,积极 开发地热资源, 并推进7个安置区清洁取暖工程,目前实现地热供暖面积25俦7万平方米。同时,推动海尔创新产业园等10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安装功率约33兆瓦,贵阳市年发电量约3000万度,提升区域清洁能源使用率和装机功率。

作为“老油城”,山东省东营经开区制定了“追风逐日”方案,围绕丰富的“风”和“光”资源做好绿色能源文章。通过加快在风能、太阳蜯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方面的布局,大力发展新能源项目。“我们一方面充分发挥 科技 创新在能源清洁化利用、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深耕绿色发展的生态本底,持续能贵阳市源供给质量、提升闳能源利用效率和减 侴碳水平。”东营经开区工委、管委会主任康茂礼说。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能源结促进构调整和优化是绕不过去的重要议题。各经开区积极的 探索 风能、光能、氢雠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积极开发传统能源减排减碳技术,为我国能源结构的深入持续转型注入一股强大的驱篪动力。

调整产竑业结构“腾笼换鸟”

各经开区不断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腾笼换鸟 峁”。一方面,吸引更以能源多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的企业落户;另一方面,对触及生态底线红线的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项目“一票否决”。

天津经开区积极创新 探索 绿色发展模式,持续深入推进区域全面低碳化,从盐碱荒滩中蝶变产城融合低碳发展。凯莱英医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电化学、酶催化和连续性反应等新技术,替代了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

浙江省丽水经开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绿色低碳融入到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领绉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意志开展整治提升。园区内的浙江昶丰新材料公司积极研究全环保皮革生产技术,采用绿色制造新工艺夿,实现了相关产品不添加任何溶剂,在生产过程中达到了‘鳝无污腌染环境、加工过程无害、对人体无害、可生物降解’四大目标。

工业固废的无害化处置近年来已成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钢铁工业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篪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固胄废,电炉除尘灰就是其中一种。江苏省常州经开袤区百菲萨环保 科技 公司每年可回收处理11万吨的电炉除尘灰,同时再生年产4万吨氧化锌粉,用作粉末涂料、电池电极等,全年产值可达2亿元。

安徽省马鞍山经开区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新能牰源及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为支撑,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绿色化深度融合发展。思路2021年马鞍山市经开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111亿元,税收2.4亿元。亜目前园区共鸠有69家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涉及行业包括新能源重卡、锂电池制造、环保设备制造、水环境治理、污水处理、环保咨询、环境检测、在线监控设施运维等。

聚焦“双碳”目标,护航绿色发展。“怞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工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五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经开区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先行先试,已经积坻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将在持续推动雠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丒方面继续担任重要角色并发挥作用。

厦门市率先全国推出光环境控制规划 一文看懂内容及亮点

光污染的控制和对光环境的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低碳试点城市, 厦门市 始终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在城市管理的多方面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在光环对策境管理中,注重平衡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和控制夜间景观建设。

近日,我市在全国首开先河正式发布《魑厦门市光环境控制规划(2022-2025)》(以下简称《规划》)。什么是光环境?光环境管理究竟怎么做?市生态环境局为您做出详细解读。

>>亮点速读

光环境管理分区

●重点控制区,应严格限制人工照明,保持砥城市暗天空

●限制建设区,应在保障功能照明的基础上,严格限制景观照明

●适度建设区,在保障功能照明的基础上,应根据夜景要素特点,适度建设景观照明

●优先建设区,在保障功能照明的基础上,宜优先安排景观照明锕建设

重点控制区

通过对我市不同用地类型夜间明亮程度进行划分,将自然保护区、湿地、林地、公园绿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作为光环境的重点控制区

重点控制区域内偢的照明要求更严格,包括不宜设置全彩LE鸱D显示屏,不宜设置面积大于10平方米的广告标识等

玻璃幕墙建设规范

●玻璃幕墙的材质选择,应采用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30的玻璃

●在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立交桥、高架桥两侧的建筑物20m以下及一般路段10m以下位置鸠,以及在T形路口正歯对直线路段处设置的玻璃幕墙,应采用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16的玻璃

●对于造成严重光污染的部分,可增设遮阳板、百叶窗、雨棚等

如何系统预防光污染?

认定紬标准不完善、类型难判断、可参考经验少……要管好光环境,并不是一件易事。为尽可能让规划科学、完善,市生态环境局前期充分调研,梳理相关规划,系统性提出预防措施。

“由于光环境管理涉镬及多个部门,因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梳理道路、夜景和户外广告设置相关的标准和行业规范,整合市容市貌管理、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和夜景照明管理等有关规范和规划。”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项规划力求在前期城市建设管理成果基础上,建立光污染防治监督管豁理机制敕,魑逐步完善光环境管理的相关标准及规范。同时也将探与索光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方法,鼓励光污染治理研究,系统性地提出光环境污染的预防措施。

围绕居民生活制定措施

记者注意到,此次《规划》的亮点之一,就是以居民生活为重点,制定任务和措施,从户外照明、夜景设计、道路照明、建筑照明和广告招牌设置等方面,加强照明设备使用管理,并引绉入绿色照明、智慧照明等内容,力求提高节能效伬率,并对废弃照明设备进行充分的回收利用。

规范玻璃幕墙材质和位置

比如,针对玻璃幕墙反射光问题,《规划》立足当前的标准,从玻璃幕墙位置设置、材质选择和立面设计方面进行规范和建议,提出治理措施。玻璃幕墙的材质选择,应采用可见光反射比不藿大于0.30的玻璃。在城市贵阳市快速路、主干道、立交桥、高架桥两侧的建筑物20m以下及一踌般路段10m以下位置,以及在T形路口正对直线路段处设峯置薨的玻璃幕墙,应采用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16的玻璃。对于造成严重光污染的部分,可通过增设遮阳板、百叶窗、雨棚等,减少阳光对玻璃幕墙的照射,降低玻璃反射光的面积。在实际作过程中需敕要与建设施工方进行更深入的沟通。

如何精细管理光环境?

为让光环境管理更精细、科学,《规划》编制项目组坚持测评结合,因地制宜划分类型,并制定相对应的光环境管控措施和标准。

划以能源定四大区域

“为了更科学地划分光环境重点控制区、限制建设区、适度建设区和优先建设区,项目组采用空间抽样的方法,选取50个地面样点进行实地照度测量。”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称,通过建立地面照度值和卫星遥感影响辐射亮度值之间的俦关系,项目组对我市不同用地楱类型夜俦间明亮程度进行划分,终将自然保护区、湿地、林地、公园绿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作为光环境的重点控制区。

明确各区域管控墀原则

有了实地测量数据,不同区域的管控原饬则自然更精准明确——重点控镑制区,饬应严格限制人工照明,保持城市暗天空;限制建设区,应在保障功能照明的基础上,严格限制景观照明;适度建设区,在保障功能照明的基础上,应根据夜景要素特点,适度建荭设景观照明;在优先建设区中,在保障功能照明的基础上,宜优先安排景观照明建设。

划分出维持暗夜天空的区域

在环境管理中,光污染除了对居民造成影响外,也会对动植物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规划提出规范城市公园照明、减少公园上射光通量、不对古树等珍稀名木进行近距离照明等措施;针对河湖岸线的景观照明也提出了规范,尤其是筼筜湖和厦门市夜景建设重点区的厦门珍稀海洋物种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要求在开展夜景规划时,应充分评估其对鹭科鸟类和珍稀海洋生物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人工灯光外溢。

重点控制区的划分,正是从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在人工灯光较为集中的区域外,划分出维持暗夜天空的区域。

当然,对于重胄点控制区内的照明要求,也较其他区域严格。包括不宜设置全彩LED显示屏,不宜设置面积大于10平方米的广告标识等,并需按照《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LED显示屏干扰光评价要求》《城晷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技术标准》等标准和行业标准中严格的限值执行。

【背景】

引入“光环境”概念

先豁行先试编制规划

作为旅游城市,厦门无疑有夜间文旅消费、营造夜间消驺费氛围的需求。但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关于城市光环境问题的投诉,却呈现增褫长趋势。如何破题?我市先试先行,尝试给出答案。

治理“光污染”,首先要依法依规。

近年来,光污染现象受到广泛关注,但关于光污染的环境立法还有所欠咮缺。因此,在2021年颁布的《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中,在地方立法层面,我市引入了“光环境”这一概念——经济发展《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光环境控制规划,确定光环境重点控制区;资源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建设篪项目设计方案的光辐射环境影响;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在实施玻璃幕墙工程中,落实规划审批确定的光辐射环境影响指标进行监督喌管理。

此次,为更好地篪落实《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市生态环境局委托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编制《厦门市光梼环境控制规划(2022—2025)》。“我市对光环境的规划,不仅需要符合其自身自然资源、文化产业的特色和需求,对光环境的管理在考虑贯彻实施标准的基础上,需要体现厦门市城市风貌特色,并且还要将环保、节能、生态作嗤为城黐市光环境管理的核心目标,建立有效的光污染魉控制措施。注重平衡城市景观功能需求和咮“亮灯不扰民”的理念,敕为市民营造安全舒适的夜间生活环鳝境……”市生态环境局大气与应急处负责人王博称,考虑到种种因素,《规划》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人为的本结构调整原则和创新原则,从厦低碳门市自身自然禀赋、文化产业特色和生产生活需求出发,对标先进理念,提出有效的光污染控制要求、管理维护建议。

【名词解释】

何为光环境?

光环境是由光照射于内、外菗空间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环境,其中的光源包括自然光(日光和月光)和人工光(热辐射光源、气体放电光源和其他光源),会影响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状荭态。外部光环境是光照在室外空间而形成的环境,主要受到建筑和人工光源的影响。根据《建筑照明术对策语标准》和贵阳市《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定义,光环境是从伬生理和心理效果来评价的照明环境,是经济发展灯、光、介质峯、物影的综合。

何为光污染?

目前光污染的定义较为多㤘样,根据暗夜协会的定义,光污染是指由于人造光的不当或过度使用,对人类、野生动物和气候造成严重的环境后果。光污染的类型包括:眩光(亮度过高,导致视觉不适)、天光(照亮夜空)、光线侵入(灯墀光落在非预期或不需要的地方)和杂乱(明亮、混乱和过多的光源组分)。在我国,依据《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中的定义,光污染是人工光各种有害影响总和的通称。

虽然不同和地区在定义中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均认为该类型的污染主要由人工灯光导致,这也是光污染治理需要关注的内容。

【记者畴手记】

绿水青山依旧

繁星闪烁常在

对于很多人来说,光污染,已不再是一个陌生词汇。白天,对面写字楼玻璃幕墙的反射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夜幕降临,抬起头,璀璨星空似乎也黯淡了。

其实 骤,这些都是光污染带给我们的影响。这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除了对人体造成伤害,光污染还会影响破坏物种多样性、生物昼夜节律、增加碳排放,从而影响气候……

欣喜的是,此次《厦门市光环境控制规划(2022—2025)》的率先发布,再一次印 雠证我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炿视。

多年来,我市通过发挥地方立法优势,健全完善生态与环境法治制度;通过规划顶层设计,优化城市生态发展空间;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统筹推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自取得怞经济特区立法权之后,我市颁布的部实体性法规,就是《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

目懤前,光环境的规划和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监测体系不完善、污染程度评价困藿难、法律制度不全面等问题,但《规划》的发布,无疝疑是一次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为后续强化监测、规范光污染评价、加强光污染治理执法等工作打下了基石。

据了解,下一步,我市将在源头审核、过程管理和末端整治中再下力气,持续降低光污染对居民和生态的影响,加快推动绿色和智慧照明的普及,为厦门市光环境管理工作系统化、标准化提供依据,全面促进城市光环境健康、科镑学、 侴 有序发展。

我们的城市一定绿水青山依旧,繁星闪烁常在。

我国现在有哪袤些低碳试点城市

批试点: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

第二批试点:北京市、上海市、海南省和石家庄市、秦皇岛市、晋城市、呼伦贝尔市、吉林市、大兴安岭地区、苏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宁波市、温州市、池州市、南平市、景德镇市、赣州市、青岛市、济源市、武汉市、广州市、桂林市、广元市、遵嚟义市、昆明市、延安市、金昌市、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