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高二化学有机化学课件(高二化学有机化学视频讲解)

人教版高二化学课件

人教版高二化学课件已经为大家整理好啦,老师们一起来,参考以下是教案内容,整理好授课思路吧!

高二化学有机化学课件(高二化学有机化学视频讲解)高二化学有机化学课件(高二化学有机化学视频讲解)


高二化学有机化学课件(高二化学有机化学视频讲解)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的第3节。初中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钠离子与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本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微粒观和转化观较深层次的学习。为今后学习有机化合物、化学反应与能量打下基础。并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知识性还是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从分类的角度上来看,前面有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本节内容则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上进行分类,根据物质的成键方式,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在选修3中再介绍金属键),共价键再分为极性键与非极性键。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前面知识的联系,一是各种化学键与各类物质的关系,二是化学键变化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3.课标要求

化学键的相关内容较多,教材是按照逐渐深入的方式学习,课标也按照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本节的课标要求为:“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第三章《有机物》要求“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中要求“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要求“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能说明简单配合物 的成键情况;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也就是说,在本节教学中,对化学键的要求并不高,教学中应当根据课标要求,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及认知规律,降低难度,注意梯度。在电子式的教学中,不必用太多时间将各种物质电子式都要学生练习一遍,取几个典型的投影出来让学生知道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就行了。并且交待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去钻复杂物质的电子式,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电子式的书写。要注意本节课概念较多,且概念又比较抽象,因此要注意教学手段的科学使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键的概念,知道常见物质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了解形成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简单规律;

(2)知道电子式含义,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物质及其形成过程;

(3)了解键的极性;

(4)了解共价键的概念,从化学键的变化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1-2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得出感性认识,结合动画从微观模拟氯化钠的形成,建立离子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的实质;通过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简单归纳出形成离子键的条件。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强化对离子键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3)通过P22思考与交流,并结合动画模拟演示,建立共价键的概念,了解共价键的实质和共价键的极性。并从原子得失电子能力角度简单归纳出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4)通过P22表1-3、学与问等,巩固用电子式表示出共价键及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5)通过P23思考与交流,知道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区别;并且建立化学键的概念;

(6)通过模拟演示氯化氢的形成,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理解;电子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键概念、共用电子对、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理解;物质变化中被破坏的化学键类型判断。

四、课时建议

第1课时:离子键

第2课时:共价键

五、教学流程

1.离子键

提出问题(分子、原子、离子是怎么构成物质的;物质种类多于元素种类原因)→实验(钠与氯气的反应)→表征性抽象(通过钠与氯气反应的结果得出结论)→原理性抽象(动画模拟氯化钠形成,得出离子键概念)→得出结论(离子键定义)→离子键形成条件→离子键形成条件→离子键的实质→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离子化合物概念→实例→反思与评价

2.共价键

复习离子键及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提出新问题(氯化氢的形成原因)→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共价键定义)→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方法→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构成共价键的粒子的特点→共价键的实质→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共价键的种类(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离子健与共价键的概念辨析→归纳总结出化学键的定义→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评价

六、教学片段

第一课时 离子键

[设问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可是这一百多种元素却组成了数以千万计的物质,他们共同造就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子又是怎么形成分子或离子的?哪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哪些物质由离子构成?本节课我们从微观上探究物质的构成。

一、离子键

[实验1-2]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

再用滤纸吸干上面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

待钠熔化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

(如图所示)观察现象。

学生完成表格

现象钠剧烈燃烧、集气瓶内产生大量白烟

化学方程式2Na+Cl2 2NaCl

[提问]氯化钠是一个分子吗?

[投影] NaCl的晶体样品、晶体结构模型。

与Na+较近是Cl-,与Cl-较近是Na+,Na+ 与Na+、 Cl-与 Cl-未能直接相连;无数个Na+与 Cl-相互连接向空间无限延伸排列就形成了NaCl的晶体。

[思考与讨论]

1、请同学们写出Na和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Na和Cl的原子结构是否稳定?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稳定结构?

2、请写出Na+ 和Cl-结构示意图,讨论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时微粒之间的作用力。

[学生活动后投影]

[学生回答] Na+带正电荷、Cl-带负电荷,它们所带电荷电性相反、相互吸引而靠近。

[追问]他们可以无限靠近吗?

[动画展示] 钠离子与氯离子靠近到一定程度时,静电引力与斥力平衡,离子之间有一定间距。

[讲述] Na+ 与Cl-之间的作用力:①异性电荷之间的静电引力;②原子核外电子之间的静电斥力;③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斥力。当离子之间距离较大时,F引>F斥,离子不断靠近,靠近过程中,F斥逐渐增大,当到一定距离时,F引 = F斥 ,如果继续靠近,则F引 < F斥,将使两离子距离又增大,直到F引 = F斥。所以,氯化钠中, Na+ 与Cl-是保持一定的距离,静电吸引作用和静电排斥作用达到平衡,于是就形成了稳定的物质——氯化钠。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的两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氯化钠是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和静电排斥作用的对立统一体。

[板书]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这间的相互作用(静电作用)称为离子键。

静电作用:F引 = F斥

[讨论] 1、形成离子键的粒子是什么?这些粒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活泼性怎样?

2、离子键的本质是什么?您是怎样理解的?

3、NH4+与Cl-、CO32-能形成离子键吗?为什么?Na+与OH-、CO32-、SO42-呢?你还能举出哪些粒子可以形成离子键?根据氯化钠的形成,讨论离子键的形成原因、成键粒子、本质与形成条件

[归纳小结]2、离子键的形成原因、成键粒子、本质与形成条件

成键本质成键原因成键微粒成键条件实例

静电作用电子得失阴阳离子①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即ⅠA、ⅡA和ⅥA、ⅦA之间易形成离子键。②离子也可是带电的原子团。NaCl

MgBr2

NaOH

3、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过渡]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物质的形成较麻烦,由于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也体现了原子结构的特点,我们只需要在元素符号周围把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表达出来就可以把原子的结构特点表达出来,这就是电子式。

[讲述投影]二.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 (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

1. 原子的电子式:

H× Na ×Mg× Ca 等

2. 离子的电子式:

3.化合物的电子式

[投影、学生讨论] 下列电子式的书写是否正确,为什么?

[反馈矫正] 1、错误 。如果是氧原子的电子式,就多了两个电子;如果是氧离子的电子式,则漏掉了括号和电荷。2、错误,Na原子失去了最外层上的电子,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一般不把次外层上的电子表达出来,阳离子的离子符号就是它的电子式。

3、错误,-2表示硫的化合价而不是硫离子带的电荷。4、错误,硫离子的电子式应该加上括号。5、错误,应该把Cl-的电子式写在Ca2+的电子式的两侧。6、错误,应该把Na+的电子式写在O2-的电子式的两侧。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氯化钙的化学式写成CaCl2 的形式,而它的电子式必须写成

这样的形式?

[答疑] CaCl2只表示氯化钙的化学组成和Ca2+与Cl-个数比例关系,电子式不仅表示组成和比例特点,还表示了离子键的特点,它表示的是Ca2+与Cl-以离子键的方式相结合,而不是Cl-与Cl-以离子键结合,如果把两个Cl-的电子式写在一起就容易引起混淆,所以应该把Cl-的电子式写在Ca2+的电子式的两侧。

[讲解、投影]4.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强调] 1.箭号不是等号。2.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要注意二标:标正负电荷、阴离子标[ ]。3.箭号右方相同的微粒不可以合并写。4.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小结]

高二化学《乙醇》课件

高二化学《乙醇》教案 一、教材

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乙醇是一种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的有机物,引入对乙醇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讲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乙醇的物理性质

我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乙醇的颜色、状态、气味,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结论。这一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在讲解乙醇的化学性质之前,我会首先提问学生乙醇的分子式是什么,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既然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是有所关联的,那么能否通过探究物质的性质推知物质的结构呢,从而进入接下来的学习。

2.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材涉及了两个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1)乙醇与钠的反应

我会首先请学生观看乙醇与钠反应的视频,并请学生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判断产物是哪种气体。接下来提出钠与烃不能反应,请学生判断乙醇分子中的氢的连接方式与烃分子中的氢的连接方式是否相同。接着让学生根据乙醇的分子式写出乙醇可能的结构简式,并最终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乙醇的结构简式为。在这里我会指出—OH即为羟基。

在此基础上,我会让学生对比乙醇和乙烷的结构简式有何不同,由此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从中提出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并且说明之前学习的卤代烃、硝基苯都属于烃的衍生物,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有着极其紧密的关联,我会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乙醇和乙烷的化学性质不同,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出有关官能团的学习,由此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的学习模式。

(2)乙醇的氧化反应

首先请学生写出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思考乙醇还能不能发生其他的氧化反应。接着请学生自主实验3-3,观察实验现象,根据教材判断生成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铜丝的作用是什么。并且通过分析铜丝先变黑后变红的过程写出由乙醇生成乙醛的化学方程式:

在这里我会详细讲解在乙醇生成乙醛的过程中,乙醇分子内的化学键是如何断裂的,由此提出新的问题,如果醇经催化氧化能生成醛,醛应该具有怎样的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请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其他的有关乙醇、乙醛、乙酸相互转化的信息。

环节三:巩固提升

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学生完成学案上有关乙醇的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我也会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作业,比如将本节课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中,或者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这一作业的设置也能够体现出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无处不在。

七、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板书内容包括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有2个,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反思一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获得了乙醇的性质知识,而且充分体会了假说和推理在学习中的应用,逐步了解通过实验现象剖析反应的本质,体会到有机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并为学生进一步探究乙醇的性质留下充分的余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部分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少数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大,不能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更注重对不能层次学生的关注。

设置“身边的化学”,把乙醇的学习和生活与社会联系起来,体现化学教育中的sts思想。学生提出了许多乙醇应用的例子,一时难解释,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

从现象到本质:观察乙醇推断物理性质;观察实验现象推断性质,如乙醇与钠的反应,金属钠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通过生成的气体具有能燃烧的特性,推断可能是氢气等。学生能感觉到乐趣。

通过展示模型,让学生观察描述,写出结构式,结构简式,讨论结构特征。让学生开展探究,推断乙醇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节课的教学中,看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差,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能做的实验必须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

1,看是否反应

2,一般都是看甲烷型的,还有苯环都在一面,双键在一条线上,然后再考虑最多和最少问题

第2个问题· 根据基本的官能团的结构·

要子纸上写出来 ··看

有机化学多记书上基本反应方程式,做题时多注意给出的示列有时候读完题是不能回答起问题的,这时就要从文中找重要信息1.氯碱工业的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2Nacl+2H2o==2Naoh+cl2(gas)+H2(g)离子方程式:2cl- + H2o==2oH- +cl2+H2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Mno2+4HCl====mncl2+cl2+h2o离子方程式:Mno2+4H+ 2Cl- ====mn2+ cl2+h2o2.钠在氯气中燃烧;na+cl2===2nacl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2fecl3铜在氯气中燃烧;Cu+cl2===cucl2 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h2+cl2===2hcl*3.氯气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cl2+h2o===hcl+hclo离子方程式:cl2+h2o===h+ cl^ +hclo新制氯水存放在棕色瓶的原因,化学方程式:新制氯水中存在 h+,oh^,cl^,clo^,h2o,cl2,hclo 7 等微粒,当它与不同物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微粒可能不同,其现象也可能不同。向新制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先 变红 后 褪色 ,向新制氯水中滴入AgNO3,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的离子方程 Ag+ cl^===Agcl ↓ 。向新制氯水中滴入FeCl2,颜色变深现象 *4.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化学方程式:2cl2+2ca(oh)2===cacl2+ca(clo)2+h2o*5.实验室制取Cl2的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 离子方程式:cl2+2oh~ ==cl~ +clo~ +h2o6.漂白粉用于消毒的原理化学方程式:hclo氧化物质漂白粉失效原因化学方程式:ca(clo)2+co2+h2o===caco3+2hclo7.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氯气是否收集满化学方程式:cl2+2ki===2kcl+i2离子方程式:cl2+2i~ ===2cl~ +i28.氯单质能将溴化钾中的溴置换出来,溴单质能将碘化钠中的碘置换出来化学方程式:cl2+2kbr===2kcl+br2离子方程式:cl2+2br~ ===2cl~ +br2溴单质能将碘化钠中的碘置换出来化学方程式:cl2+2nai===2nacl+i2离子方程式:cl2+2i~ ===2cl~ +i29.用硝酸银溶液检验Cl—(以NaCl为例)、Br—(以NaBr为例)、I—(以KI为例)化学方程式:AgNo3+nacl===Agcl+NaNO3离子方程式:Ag+ +cl~===Agcl 二、钠*1.钠投入水中,现象: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 +H2↑2.刚切开的钠的断面很快变暗;钠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4na+O2===2NA2O3.钠将四氯化钛中的钛置换出来化学方程式:4NA+TiCL4====4NACL+TI4.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澄清石灰水,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离子方程式:CO3 2~ + CA2+===CACO3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CO3 2~ + CA2+===BACO3*5.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纯碱化学方程式:NA2CO3+CO2+H2O===2NAHCO3离子方程式:CO3 2~+CO2+H2O====2HCO3~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2NAHCO3===NA2CO3+H2O+CO2*6.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离子方程式:HCO3~ +H+ ===H2O+CO27.碳酸钠溶液和醋酸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离子方程式:CO3 2~ +2CH3COOH===2CH3COO~ +H2O+CO2*8.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离子方程式:CACO3+2H+====CA2+ +H2O+CO2*9.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BACL2+H2SO4===BASO4↓+2HCL离子方程式:BA2+ +SO4 2~===BASO4↓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BA(OH)2+CUSO4===CU(OH)2↓+BASO4↓离子方程式:BA2+ +2OH~ +CU2+ +SO4 2~ ===CU(OH)2↓+BASO4↓*10.往烧碱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离子方程式:2OH~ +CO2===CO3 2~+H2O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NAOH+CO2+H2O===NAHCO3离子方程式:OH~ +CO2===HCO3 ~11.少量碳酸钠与足量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离子方程式:CO3 2~ +2H+ ===H2O+CO2 少量盐酸与过量碳酸钠反应化学方程式:NA2CO3+HCL===NAHCO3+NACL离子方程式:CO3 2~ +H+===HCO3~三、镁铝1.将石灰乳加入到海水沉淀池中,得到氢氧化镁沉淀化学方程式:CA(OH)2+MGCL2===MG(OH)2+CACL2提问人的追问 2011-01-01 12:03 谢谢,把剩下的写完我追加30分检举 团队的补充 2011-01-01 14:12 2.氢氧化镁溶于盐酸化学方程式:MG(OH)2+2HCL===MGCL2+2H20离子方程式:MG(OH)2+2H+===MG2+ +2H203.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2MG+O2===MGO*4.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来扑灭镁的火灾化学方程式:2MG+CO2===2MGO+C5.镁条在氮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3MG+2N2===MG3N4*6.一块表面已被氧化的铝片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刚开始无气泡,过一会儿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两个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AL2O3===2NAALO2+H20,2NAOH+2H2O+2AL==2NAALO2+3H2离子方程式:2OH~ +AL2O3===2ALO2~ +H20,2OH~ +2H2O+2AL==2ALO2~ +3H2*7.制备氢氧化铝(1)往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化学方程式:ALCL3+3NH4OH===AL(OH)3+3NH4CL 离子方程式:AL3+ +3NH4OH===AL(OH)3+3NH4+ 由铝盐制备氢氧化铝时,一般用弱碱——氨水,不用强碱,为什么;因为强碱为溶解 AL(OH)3 (2)往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CO2化学方程式:NAALO2+CO2+2H2O===AL(OH)3+NAHCO3离子方程式:ALO2~ +CO2+2H2O===AL(OH)3+HCO3~由偏铝酸盐制备氢氧化铝时,一般用弱酸——CO2 +H2O,不用强酸,为什么? 强酸会反应 AL(OH)3 *8.往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至过量,先产生白色胶状沉淀,最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两个反应)化学方程式:3NAOH+ALCL3===AL(OH)3+3NACL,NAOH+AL(OH)3===NAALO2+2H2O离子方程式:3OH~ +AL3+===AL(OH)3 OH~ +AL(OH)3===ALO2~ +2H2O9.表面已被氧化的铝片溶于过量的稀盐酸(两个反应)化学方程式:AL2O3+6HCL==2ALCL3+3H2O离子方程式:AL2O3+6H+ ==2AL3+ +3H2O*10.以铝粉和氧化铁为铝热剂进行铝热反应;化学方程式:2AL+FE2O3===2FE+AL2O3以铝粉和四氧化三铁为铝热剂进行铝热反应化学方程式:8AL+3FE3O4===FE+4AL2O311.工业上用电解法制取钠、镁、铝化学方程式:2NACL=熔融=2NA+CL2 12.明矾的净水作用离子方程式:AL3+ 3 H2O====AL(OH)3(胶体)+3H+

选择A和D

某烃W与溴的加成

产物

是2,2,3,3-四溴丁烷

2,2,3,3-四溴丁烷的结构简式:

Br

Br

丨丨

CH3

-C

-C

-CH3

丨丨

Br

Br

则该烃有可能是

2-丁炔

CH3-

C三

C-

CH3

,也可能是

1,3-丁二烯

CH2=CH-CH=CH2

所以

同系物

可能是炔或者二烯

所以选A

乙炔

和D异戊二烯

丙醇在浓硫酸加热(不是170,注意)出丙烯(消去)

丙烯,氯化氢催化剂,773K,生成3-氯丙烯(注意烯丙氢的特殊性)(取代)

3-氯丙烯加氯气四氯化碳生成1,2,3-三氯丙烷(加成)

加烧碱水解,得丙三醇(水解)

乙烯加卤素然后水解得乙二醇,乙二醇加氧铜或银催化加热成乙二醛,进一步氧化得乙二酸,乙二酸乙二醇酯化得

乙烯到乙二酸乙二酯

强调一下,CH3-CH=CH2+HCl→(催化剂 加热)CH3CH2CH2Cl违反Markovnikov规则

CH3CH2CH2Cl+2Cl2→(光)CH2ClCHClCH2Cl+2HCl

丙醇-浓硫酸170度-

CH3CCLCHCL与CL2在光照条件下生成123三氯丙烷和HCL

这些都不合理。难以控制反应所得产物

方程式自己配就行了吧

丙醇-浓硫酸170度-ch3chch2-氯气-ch3chClch2Cl-氯气光照—ch2ClchClch2Cl—NaOH水溶液加热—ch2OHchOHch2OH

1.乙烯-氯气-1,2二氯乙烷—NaOH水溶液加热-乙二醇(取代反应)

2.乙烯-氯气-1,2二氯乙烷—NaOH水溶液加热-乙二醇—KMnO4——乙二酸(消去氧化反应)

3.乙二醇乙二酸两者酯化反应

(1)1、CH3CH2CH2OH在浓硫酸、加热的情况下生成ch3chch2,消去反应

2、ch3chch2与CL2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3CCLCHCL,加成反应

3、CH3CCLCHCL与CL2在光照条件下生成123三氯丙烷和HCL,取代反应

4、123三氯丙烷和NaOH水溶液反应生成丙三醇,取代(水解)反应

(2)简写了烯烃--加成---卤代烃---水解---醇---氧化----酸(我不写这些方程式,和书上类型一样)

然后上述的醇和酸发生酯化(取代)反应。

丙醇-浓硫酸170度-ch3chch2-氯气-ch3chClch2Cl-氯气光照—ch2ClchClch2Cl—NaOH水溶液加热—ch2OHchOHch2OH

1.乙烯-氯气-1,2二氯乙烷—NaOH水溶液加热-乙二醇

2.乙烯-氯气-1,2二氯乙烷—NaOH水溶液加热-乙二醇—KMnO4——乙二酸

3.乙二醇乙二酸两者酯化反应

1,有机物的分类(主要是特殊的官能团,如双键,三键,羟基(与烷基直接连的为醇羟基,与苯环直接连的是芬羟基),醛基,羧基,脂基);

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不包括镜像异构),一般指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

3特殊反应,指的是特殊官能团的特殊反应(烷烃,烯烃,醇的转化;以及纯的逐级氧化(条件),酯化反应,以及脂的在酸性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等);

4特征反应,用于物质的分离鉴别(如使溴水褪色的物质,银镜反应,醛与氯化铜的反应等,还有就是无机试剂的一些);

5掌握乙烯,1,3--丁二烯,2-氯-1,3-丁二烯的聚合方程式的书写;

6会使用质谱仪,核磁共振氢谱的相关数据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7会根据反应条件确定反应物的大致组成,会逆合成分析法分析有机题;

8了解脂类,糖类,蛋白质的相关物理化学性质;

9,物质的分离与鉴定,一般知道溴水,高锰酸钾,碳酸钠,四氯化碳等;

10,有机实验制取,收集装置。甲烷,乙烯,乙酸乙酯,乙醇的制取以及注意事项。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适用的情况,分液法制取液体。还有就是分液,蒸馏,过滤的装置及注意事项

(特别要求化学方程式,要有正确的反应条件。仅供参考)

高二化学中学教材全解 有机化学基础第39页例二 谁有详解? 还有有机物的一氯代物怎样判断?

书没带39页不太清楚。。。。。

看有多少个不同的氢原子就有多少个一氯取代物

注:有时候要看清题目:例如:

问(1)甲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几种(有2种)即看整个甲苯上有几个不同的氢原子

(2)甲苯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几种(1种)即看苯环上有几个不同的氢原

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很想帮助你,但你问题不清楚多少。把例题写出来好点。你第二个问题,我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化学选修5(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

专题3:“常见的烃”教材分析

北郊中学高二化学备课组

【专题结构】

(一)本专题在全书中的地位

在必修II学习了几个典型有机物代表后,学生通过学习《有机化学基础》专题1和专题2,初步从理论上掌握有机物组成与结构方面的基础知识。本专题主要介绍各类烃的分子结构、性质、制法和主要用途,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是对上两个专题理论学习的一个具体的应用与演译过程,同时为下一专题进一步学习其它烃的衍生物奠定基础,巩固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二)本专题结构

(1)本章内部结构关系

1.内容分为脂肪烃和芳香烃两大块,按组成与结构不同进行质分块,突出官能团的性质和比较。

2.采取呈现方式主要是用对必修II已有的知识进行回顾,并补充新的性质(如烯烃的不对称加成、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苯的同系物的性质),“由点到面”的完善有机物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会的对比和归纳等学习方法,初步形成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和化学研究的方法。

3.丰富和巩固了化学反应的有关知识。同时也为下一章学习烃的衍生物打下基础。

4. 比较必修II中有机内容和本章的学习编排充分体现了非线性的螺旋梯次递进学习规律。

(2)本章相关内容的新旧对比分析

在过去编写的多套教科书中,有机化学知识是基本都是一步到位在高二下半学期的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对于与有机物有关的知识,放在必修II介绍基础的物质的性质,形成初步的概念,在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中作为核心内容介绍。

1.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

新课程内容标准 原化学教学大纲内容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甲烷的化学性质

乙烯的化学性质

苯的结构、苯的性质

烯烃、乙炔、

乙烯的用途、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2.能说出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汽油的组成,认识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

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

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4.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和取代反应 渗透在各个环节的考查中,未单独列出。

5.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某些烃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渗透在环保内容部分,未单独列出。

对比发现:

1. 新课程更注重贴近生活生产,注重高科技的呈现。

2.新课标注重以代表物质入手,从如何研究这一类物质的角度去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更多地需要从不同类别的有机物,其结构上的区别去认识其性质和应用的区别,更多的需要关注不同类别的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注重实验的探究性与师生的互动(新增)

2.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

要的话发给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