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水的介电常数_水的介电常数与温度对照表

介电常数对象分别是空气和水,而水的常数值大于空气,如何理解?

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介电常数基本的原理是电介质所产生的一个电场的大小。

水的介电常数_水的介电常数与温度对照表水的介电常数_水的介电常数与温度对照表


式中:T2log为 T2对数平均值,对砂岩地层通常取αl=4,a2=2。

对于空气,由于大部分是不带电的非极性分子,因此在电场下产生的极化小,因而电场强度小。而对于水,它本身就是一个极性分子,因此产生的电场强度大,所以其常数值要大于空气的。

材料加水后介电常数

如图所示,当出现雨滴时,打破平衡,自动雨刷开始工作!这种由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如;醋酸、一水合氨(NH3·H2O),以及少数盐,如:、。另外,水是极弱电解质。 于问题现在出现了另外一种形式的!(以上来源于百度)

在物理学领域,介电常数是指介质中电场强度与电位移的比值,通常用ε表示。材料加水后的介电常数对于一些电子设备制造非常重要。在加入水之前,材料的介电常数通常比较低,但是加入水后,材料的介电常数会显著增加。这是因为水分子在电场中会发生极化,增加了材料的极化程度,从而增加了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的变化对于一些设备的工作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在电容器中,增加介电常数可以增加电容器的存储电荷量,从而提高其性能。因此,通过控制材料中水分子的含量,可以调节材料的介电常数,从而改进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

 参数测井

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

地质灾害勘查中涉及的地理物理参数很多,包括电性参数、放射性参数、弹性参数、热学参数等,均与岩石的物理性质、状态有关。相应的参数测井方法包括电阻率测井、放射性测井、声波测井、井温测井及新发展的核磁共振测井、介电常数测井。前四种方法在前面章节中介绍,本节仅介绍可连接获取地层流体特征参数的核磁共振测井、介电常数测井两部分内容。

由于水是偶极分子,使水具有很大的介电常数,常温常压下水的介电常数高达81,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在水中将比在空气中降低81倍,这导致离子键化合物在水中极易溶解。与此相价键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则很小。

14.4.1.1基本原理

14.4.1.2观测方法

在核磁测井中测量核磁弛豫的方法主要有自由衰减度、自旋回波、反转恢复法等。

自由衰减度是利用某种方法使与静磁场Bo平行的核磁化强度M0反转90°,以激发自由进动信号。例如:射频脉冲法使用一个90°射频脉冲,使原来的静磁场方向的磁化矢量反转90°,然后进行观测,得到的信号即是自由感应信号或称FID信号。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即预极化法。在稳定磁场Bo的垂直方向上加以较强的预极化强度 Bp,由于极化磁场很强,最初沿稳定磁场建立起来的平衡态静磁化强度 M0会发生偏转而转向沿总磁场的方向,在极化场的作用下,以纵向弛豫时间T1确定的速率产生新的磁化强度Mp。在垂直于B0方向上探测,在接收线圈中可以观测到一个频率的自由感应信号即FID信号,并按(14.2)式变化。

自旋回波法是首先发射一个90°脉冲,接着再发射一个或一串180°脉冲,由此构成一次测量序列。在一个测量序列中,开始质子线性排列,其后依次为自旋扳倒、进动,重复以失相及重聚。

反转恢复法用于测量纵向弛豫时间T1,测量原理见图14-7。初始磁化矢量B0沿静磁场方向(图14-7a)施加一个与M0完全反向的180°脉冲使B0反转(图14-7b),经过τ延迟,z方向的纵向磁化矢量受纵向弛豫作用逐步恢复(图14-7c),更施加以90°脉冲将z方向剩余的纵向磁化矢量反转到x轴(或y轴),进行检测。测出FID(图14-7d)。经过一段延迟PD,使磁化矢量完全恢复正常,再开始下一个测量。

图14-7反转恢复法测量原理

14.4.1.3资料解释

核磁测井测量的主要是地层孔隙介质中氢核对仪器读数的贡献,它不受岩延迟性的影响,在解释孔隙度、渗透率等储层参数时,具有其他测井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1)孔隙度的解释

核磁测井与其他测井方法在孔隙度解释中的不同之处,就是核磁测井能解释束缚水流体和可动流体孔隙度。核磁测井的原始数据是所接收到的回波率,它是求各种参数和各种应用的基础。数据处理确定核磁共振孔隙度 φe、自由流体孔隙度φf和束缚流体孔隙度φb的方法是:对回波串的包络线做两指数、三指数或单指数扩展后,外推至零时间得到地层核磁共振自旋回波总信号AONMR,经刻度后成为核磁共振测得孔隙度φe。对大于一定门槛时间的所有回波包络线做单指数拟合后外推至零时间得到自由流体指数(可动流体孔隙度);孔隙度也可以由反演提取的 T2分布来评价。研究表明,短 T2部分对应着岩石的小孔隙或微孔隙,而T2长部分是岩石较大孔隙的反映。基于此,全部T2分布的积分面积可以视为核磁共振孔隙度φNMR(φe)。

通过选择一个合适的截止值 TR,可以区分开反映小孔隙或为孔隙水的快速弛豫组分与反映可动孔隙中的慢速弛豫组分,使得大于 TR的组分下面包围的面积与可产出的水相当。因此自由流体指数可以表示为:

毛细管束缚孔隙度φb可以通过上面求得的φNMR和FFI相减求得,或者直接对 T2分布小于 TR的组分进行积分得到:

因此可以看出,核磁测井可以很容易地求出不受骨架岩性影响的有效孔隙度φe,可动流体孔隙度φf、毛细管束缚水孔隙度φb等。

(2)渗透率的解释

由 T2和φNMR(φe)建立渗透率模型(斯仑贝谢):

由NMR测得的束缚水和可动流体参数组合φNMR、φFFI(φf)、φBVI(φb)、渗透率K建立的关系式(Coatas模型):

对于砂岩地层,通常取b1=4,b2=2。

其中:C为经验系数,受岩石表面弛豫能力的影响。对应不同地区,不同层段,C值不一样,需做岩心实验分析确定;F为泥浆滤液影响系数;S为孔隙表面积;V为孔隙体积。

(2)要求有较长的极化时,测井时速度要非常慢。

(3)为了消除井液影响,有时需往泥浆中掺杂顺磁物质。

14.4.1.5展望

核磁测井经过50年的发展,可以提供十分丰富的地层信息,能够定量确定有效孔隙度、自由流体孔隙度、束缚水孔隙度、孔径分布以及渗透率等参数。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测量仪器和数据处理功能日益完善,核磁测井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在地质灾害勘查方面可涉及许多灾种,如滑坡、崩塌等,核磁测井可以研究滑坡、崩塌区内的地层水分布情况,定量地给出有关参数,为地质灾害勘查和施工设计提供有关数据。可以预料,随着核磁测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地质灾害勘查工作中必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14.4.2介电测井

介电测井(Dielectric logging或Dielectric constant logging)是研究高频电磁场中岩石电学性质的一种测井方法。通过测量电磁波在穿过岩层后其相位的变化,来确定所探测岩石的介电常数,进而可确定地层的含水量。

14.4.2.1基本原理

介电常数是表征介质极化能力的一个物理量。绝大多数矿物的介电常数是4~7,而水的介电常数约为80,具有明显的异。因此,利用介电常数可以区分含水层与矿物。理论研究指出,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幅度和相位均与电磁波的频率、介质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有关。当采用较低频率时,电磁波幅度和相位的变化主要反映岩石电导率的变化,而很少反映岩石介电常数的变化。反之,采用较高频率时,电磁波的相位主要反映的是岩石介电常数的变化,而与电导率关系不大。电磁波的幅度则综合反映了介电常数及电导率的变化。因此采用较高频率(如60MHz)测量高频电磁波的相位,更有利于测定介质的介电常数。

14.4.2.2观测方法

测井时,在井轴上放置三个线圈,组成一线圈系,其中一个为发射线圈,其余二个为接收线圈。当发射线圈供以高频交流电时,就会向地层辐射高频电磁波,穿过一段地层之后先后到达两个接收线圈,记录下高频电磁波经过一段距离(即两个接收线圈之间的距离)之后的相位。对于不同性质的地层,其相位的数值是不相同的,因此可根据所测地层相位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来分析地层。在高频条件下相位的变化受地层电阻率的影响很小。

14.4.2.3资料解释原则

介电测井是利用所测出的相位的变化来反映地层的含水量的变化。因此,对于含水层,其含水量(即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的乘积)增加,介电测井所测得的相位也随之增加。

14.4.2.4展望

介电测井能够准确区分含水层和非含水层,能反映地层的含水量变化。在地质灾害勘查工作中,可以解决滑坡体内地层水的含水量变化,对滑坡体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介电测井技术及设备的进一步发展,在地质灾害勘查工作中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将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用自己的爱车欧蓝德为例子继续讲一点小知识自动感应式雨刷!

2、原谅:yuán liàng,也作“谅宥”,释义:指对人的错误给予宽恕,不责备,不惩罚。出自《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还得求姐姐原谅妹子个糊涂,耽待妹子个小。”

各位老铁们,我又来了,最近不是很忙,就想写帖子研究研究自己的爱车,并和车友分享分享学习心得!欧蓝德是配备的有这个功能的——感应雨刷,也就是大家说的自动雨刷。 简单的说感应雨刷能通过雨量传感器感应雨滴的大小,自动调节雨刷运行速度,为驾驶者提供良好的视野,从而大大提高雨天驾驶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为两种分别是光学式传感器和电容式传感器。 先说光学式的传感器的原理: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工作的。在光学式传感器中有一个发光二极管,它发出一束锥形光线,这束光穿过前挡风玻璃。当挡风玻璃上没有雨水、处于干燥状态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光都会反射到一个光学传感器上;当下雨的时候,挡风玻璃上会存有雨水,一部分光线就会偏离,这就造成了传感器接收到光的总量的变化,从而检测到了雨水的存在。光学式传感器能够接收反射光的面积越大,得到的信息就越详尽。光学式传感器十分,甚至有可能准确地判断出落在被感应区域上的雨点数目。 早期的光学式传感器如下图:

晴天的时候试没有雨滴,两边发射管折射的光线一样,所以不会工作!

这个图就是对应的原理上的那种光学式的结构,一个发射管,一个接收器,然后转化为电信号传给ECU单元。

这种原理就很好解释,避免了上面那种当两边折射位置相同是,导致不工作的情况。

这是这样形式的电路图

雨量传感器根据雨量情况发送雨刮控制LIN报文给主节点BCM,主节点控制雨刮进行相应的动作。从而实现雨刮的自动控制

简单的说就是,两个极板,不下雨的时候没有导电介质,没有电信号,下雨的时候,雨水充当电介质,导电,然后就有信号了。

下面来看看我的爱车,和欧蓝德自动雨刷的使用方法和开关!

下雨天才能体现,哈哈哈!刚好是下雨!

正面来一

停车开双闪,下雨天体现过路车辆

侧面来一

大来一

好了,看完我的小欧,下面该说欧蓝德的自动雨刷了!

说明书里面的详细介绍!

内容如图,借用的,偷个懒!

雨中大桥

雾气环绕

仙水分子的偶极性结构和水分子间的氢键联结,使水具有一系列特异性质。境

金盆打水银盆装什么意思

金盆打水银盆装的意思是:原谅。

水的相关知识

1、水(化学式为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也叫氧化氢。

2、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它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空气中含量虽少,但却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3、纯水导电性十分微弱,属于极弱的电解质。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电解质而有较多的阴阳离子,才有较为明显的导电性。2022年9月,科学家发现嫦娥五号矿物表层中存在大量的太阳风成因水。

4、虽然水是许多物理常数的标准,但是它本身却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和绝大多数物质凝固时体积缩小、密度增大的情况不同,水结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减小;和绝大多数物质的密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的情况不同,水的密度在277.14K时有一个值。

5、在所有固态和液态物质中,水的比热;水的分子量虽然不大,但其沸点和蒸发热却相当高;同族同水分子是一个键能很强的偶极分子,这是氢与氧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决定的。氧的电负性很大,为3.5,氢的电负性也较大,为2.1,且两者的离子半径接近。H-O之间属离子-共价键,共价键成分约占70%。由于氢与氧的电负性,氧带有一定的负电荷,氢具有一定的正电荷,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因而水分子为偶极分子。类型化合物的沸点及凝固点一般皆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高,而水与其同族分子量比它大(1)要使产生的磁化场足够大,电流要求很大。的同类物的沸点及凝固点还要高。

水的结构及水溶液的基本性质

由于水偶极分子间的分子键强大,使水具有较高的溶点(冰点)和沸点。而其他分子化合物如CO2,SO2,CH4,NH3,H2S,HF,HCl等的熔点与沸点都低得多。这样就使水成为地球化学体系中的重要液相流体。而其他的分子化合物都是呈气相存在,或成水溶液中的溶解物。

水的沸点与水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随压力的增加,沸点不断增高(图7.1),而随着温度的提高,水的密度不断降低。高压条件下的高温水遇到压力骤降时,水将发生沸腾、汽化而导致温度骤降,这在地球化学热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当温度与压力超过临界点时(374.15℃和221×105Pa),水转化为超临界流体,H2O以超临界流体存在,不再有两相平衡。此时液体的密度主要决定于压力。

图7.1 液体水的密度和蒸气压的变化

(据戚长谋,1994)

在这些条件下,从气体状态到液体状态的转变具有连续性。水蒸气和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是随压力而改变的。在高温时一个给定相的水的密度是物质在这个按那个定义,能全部电离的化合物就是强电解质,可以通电,导电能力的强弱来判断!相溶解度的主要14.4.1.4技术要求控制因素。

常温常压下中性水pH=7,天然水中pH值可变动在0.8到11之间。水的解离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00℃时[H+]×[OH-]=10-12,于是100℃时中性水的pH值为6。

水溶液中溶质的增加导致与之平衡的溶液蒸气压的减小,这使水溶液的冰点降低,沸点增高。随溶液中盐度的增加,水溶液的临界温度和压力也将增加。在一般热液矿床形成的温度、压力以及常见的那种盐度条件下,成矿热液基本上是处于液体状态的。

水的相对介电常数与温度对照表

总之,材料加水后的介电常数对于电子设备制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材料的物理性质,可以有效地控制其介电常数,从而提高设备的性能。

开尔文公式(Kelvin)是化学中 描述弯1、这里的“金盆打水银盆”是歇后语,原意指用金盆打了水,装在了银盆里,一点儿也没损失,还是原来的分量。“原量”谐“原谅”的音,指对人的过错持宽恕谅解的态度。曲液面的蒸气压与曲率半径的关系式子,其纯表达式为:

pr为温度T时半径为r的液滴的蒸气压,p0是平面液体在相同温度的饱和蒸气压,v为液体的摩尔体积,γ为液体的表面张力,R为气体常数。由式可知:液滴的蒸气压随其半径减小而增加。r液面上蒸气压随曲率半径减小而降低开尔文公式也可用于固液界面的研究,在毛细凝结、结晶成核、新相生成等方面有一泛的应用

水的特异性质

目前由NMR参数或由NMR参数与其他参数结合建立的求取渗透率的关系式多达几十种,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

(一)水具有独特的热理性质

1.水的生成热很高

水的生成热为—285.8kJ·moL-1。所谓生成热是指由稳定单质(H与O)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由于水的生成热很高,故水的热稳定性很高,在2000℃的高温下其离解的(H2O中H与O的分离)百分数也不及百分之一,约为0.5%。这是水能在地球初期的炽热环境下存留下来。

2.水具有很高的沸点和达到沸点以前的极长液态阶段雨中大桥2

在101325Pa下,水的沸点为100℃,冰点为0℃,这比氧的同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和冰点均高出很多。例如H2S,H2Se的标准沸点分别为-61℃和-41℃,这是由水分子间的氢键强度大大超过其它氢化物之间的氢键强度及水中强烈的氢键缔合作用引起的。

水随着温度的变化可在物相上发生三相的改变,而水分子的结构却基本保持不变,只是氢键断裂得越来越多而已。

水的这一反常特性,使得地球上有大量液态水的存在,因此地球上才有生命物质繁衍存在。

3.水的热传导、比热、熔化热、汽化热以及热膨胀等性能几乎比其它所有液体都高

所谓热传导,是指水传导热的能力,以导热系数表示。所谓比热,是指1g物质在温度升高1K时所需的热量。所谓熔化热,是指1mol固体物质在熔点时转变为液体所吸收的热量。所谓汽化热,是指1mol液体在沸点时转化为汽体所吸收的热量。热膨胀是物体受热后所具有的膨胀能力。水的热传导能力强,能使热迅速传导和散失。水的热膨胀也是其它物质难以比拟的。

由于水具有上述一系列特殊的热理性质,特别是非常高的比热,因此水能很好地起到调节自然界温度的作用,防止温度变化过大。如海洋的巨大热容量对昼夜和冬夏的温都起着调节作用,使地球上的气候适于人类居住与动植物生长。相反,在无水的月球,昼夜温竟高达200℃。

(二)水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

如图1-5所示,就水内部分子a来说,四周分子对它的作用是各向相等的,彼此相互抵消,合力等于零。位于表面层的b分子所受内部分子的引力与外界分子的引力是不相同的。因为液体的上方为气体,气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因此对表面层分子的引力也小。于是表面层b分子受到一个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力P。这个内向合力能使表面具有缩小的趋势。

图1-5水的表面状态示意图

当液体表面缩小时,一部分表面分子被内向引力拉回到了液体的内部,内向引力对外界作了功。若过程为可逆的,则所作的功应为δW,其量值与缩小的表面积(—dA)成正比,即:δW=—σdA,式中“σ”为比例常数,叫表面张力。其物理意义是:沿着与液体表面相切的方向垂直作用于表面上任意单位长度上,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值与体系的温度、压力和物质性质有关。水的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常温下,液体中除汞以外,水的表面张力(20℃时为72.75×103N·m-1),影响着水溶液的吸附现象,对研究包气带水的地球化学现象将具有重要意义。水的表面张力产生着毛细现象,此现象在胶体结构的物理化学性质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水具有较小的粘滞性和较大的流动性

粘滞性是一种表征液体内部质点间阻力(内摩阻)程度的性质。一般来说,液体的运动可视为是液体的变形,而粘滞性就是一种阻抗液体质点间形变的能力。不同液体具有不同的粘滞性。水的粘滞性小,流动性大,从本质上来说,同样也是由于水分子的极性和氢键联结所决定的。水分子间的韧性,是氢键使水分子间联结不易断开,但可作一定距离的摆动和拉长,所以水易于变形。

(四)水具有高介电效应

当水与盐类接触时,盐类离子晶体便发生离解。一些水分子围绕着每个离子形成一层抵消外部静电引力(或斥力)的“绝缘”外膜,它会部分地中和离子的电荷,并阻止正、负离子间的再行键合。这种水分子的封闭外壳起着类似绝缘介质的作用,从而减少离子间的引力(或斥力)。这种绝缘效应(或屏蔽效应)称为介电效应。水的介电效应高,是由于水具有很高的介电常数(水的介电常数ε在常温下为81。介电常数ε表示某介质中两电荷间引力或斥力比真空中的引力或斥力减小的倍数)。盐类离子间的引力(或斥力)随水的介电常数ε增大而减弱。故水成为离子化合物的良好溶剂,几乎所有物质都能被水溶解,当然,有的物质易溶解些,而有的则难溶解些。

(五)水具有使盐类离子产生水化作用的能力

水分子是一种偶极分子并且有很大极性,因此它们可借助相当强的静电引力来吸引和牵制溶于水中的离子。水分子的正极(氢端)吸引水中阴离子,而负极(氧端)吸引阳离子。这种水中离子与水分子偶极间的相互吸引作用,使水中正、负离子周围为水分子所包围的过程称为离子的水合作用(或离子的溶剂化作用)。离子的水合作用减弱了正、负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这就是多数盐能够溶解于水的重要原因。离子水合后生成水合离子,如水合氢离子 等,又如水合金属离子 等。

人体的介电常数是多少

6、在众多的物质中,水的介电常数特别大,因此也是特别优良的极性溶剂。所有这些“反常”现象,都同水能形成氢键并发生缔合作用密切相关。

人体中的大部分物质都是水(水的介电常数为80),介电常数很高,还包含了离子物质,这些物质使人体成为很好的电导体。 频率100KHz时,肌肉的介电常数是66.2,脂肪的介电常数是12.7; 频率400KHz时,肌肉的介电常数是58.0,脂肪的介电常数是11.6; 频率900KHz时,肌肉的介电常数是56.0,脂肪的介电注意事项,就是有一点要注意,天气晴朗的时候如果自动雨刷工作了,那你就要检查一下,传感器位置是不是又东西,污染物会影响自动雨刷的功能!常数是11.3。

介电常数与击穿场强

介电常数:

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原外加电场(真空中)与最终介质中电场比值即为介电常数(permeablity)。

击穿场强:

学术上被称为“介电强度”。是指:单位厚度的绝缘材料在击穿之前能够承受的电压,即电场强度值,单位是kV/mm。

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电介质被击穿,分为:固体电介质被击穿、液体电介质被由于自己知识水平的限制,目前就分析到这里,又说错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指导。感谢各位老铁!奉上美丽的雨后景色!这是318的美景哦!击穿、气体电介质被击穿。

具体到每种电介质被击核磁测井(Nuclear magneti logging或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ogging)仪由流过强大电流的直流电线圈组成,由此产生磁场,使得质子按一定方向排列,当磁场消失后,质子也获得自由。通常像陀螺一样旋转的质子,开始从人工磁场的控制中解脱出来,回到原来为大地磁场所控制的排列方式中去,这一过程导致质子的旋进,通过测量质子旋进信号的强度、弛豫时间等参数进而求得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等有关地层参数。穿,影响因素比较复杂。

例如,对于固体电介质被击穿,分为三种形式:电击穿、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虽然都是电击穿,但其作用机理是不同的。

不管怎么说,击穿场强与介电常数没什么关系。

空气的介电常数约为1,水的介电常数约为80,显然水的导电能力大于空气,所以那说法不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