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五年规划时间表 success

一五时期指的是什么时候

一五时期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是1953年到1957年,这是新中国在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以后的二五、三五也是这样来的。

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的时间安排是

“六五”普法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各单位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本镇、本单位的“六五”普法总体规划;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至2015年上半年。依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每年制定工作计划,突出年度工作重点,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指导有力、督促到位,镇依法治区办公室每年组织年度考核,确保“六五”普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

14五规划是到哪一年

目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第十四个五年规划。那十四五规划是哪一年到哪一年?规划主要内容有哪些?十四五规划重点醒目介绍如下:

一、十四五规划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十四五规划的起止时间为2021-2025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发展十分重要。 二、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有哪些?重点项目来啦!

1.推进“双循环”

“双循环”战略在今年的高层会议中已被多次强调。5月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业内预计双循环战略将贯穿“十四五”始终,成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主线。

2.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城镇化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增长模式主要是要素投入驱动加上效率提升,要素投入驱动主要是伴随着国内的城镇化工业化需求快速增长,以及外需持续扩大,资金、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投入快速增加,尤其是以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为代表的非农劳动力增加,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当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非常有限。放开除超大城市以外的落户限制,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常住人口而非户籍人口挂钩非常重要。双循环要打通循环,核心就是要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梗阻,不能城乡单向流动。

3.关键领域改革待突破

“十三五”期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深入到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发育层面,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与实践,已经进入深层次的关键环节。

目前,一系列更有针对性、更具操作性、更加精准化的改革举措将落地实施。改革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充分释放和激发基层改革活力等。

五年规划时间表 success五年规划时间表 success


请问我国共进行了几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一五”成就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式通过由周恩来主持编制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建议》明确规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二五”计划

- “二五”目标

“二五”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吨到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35%增长到40%左右

- 主要问题

“二五”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严重冒进倾向,许多计划指标不断修正和大幅度提高。由于1958年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

1966年到1970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三五”计划是从1964年初开始研究和编制的。“三五”计划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

- “三五”成就

“三五”计划期间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

- 主要问题

尽管“三五”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完成了计划,但盲目追求高速度、高积累为以后的国民经济大发展设置了障碍。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

“四五”计划于1970年开始进行编制。2月15日至3月2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制定1970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会上研究、讨论、制定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 “四五”成就

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主要产品产量完成的结果是:粮食103.5%,棉花96.5%,钢79.7%,原煤109.5%,原油110.1%,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1.6%,财政收入完成98%。…

- 主要问题

1973年7月国家计委修订“四五”计划。《修正草案》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调整,不少指标有所压缩,钢产量下调到3200-3500万吨,后又调到3000万吨。…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年-1985年)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 “五五”成就

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

- 主要问题

此时表现出明显的冒进倾向,对经济发展要求过急,规定的具体指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新的失误。…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0年-1985年)

“六五”计划的编制时间较长,1980年2月,国务院决定重新制定中长期计划,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六五”计划。

- “六五”成就

六五”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增长。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国民生产总值1985年达到7780亿元,与1980年相比平均每年增长10%。…

- 主要问题

“六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六五”后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1990年)

1983年,国务院着手组织“七五”计划的起草工作,l985年上半年拟订“七五”。1986年3月审定完毕,将“七五”提交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

- “七五”成就

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平均每年增长6.7%,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5%,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平均每年增长7.5%,进出口贸易总额五年增长35%,并相应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规模。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5%。在这五年内,继续保持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基本平衡。…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年-1995年)

1991-1995年是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1990年l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 “八五”成就

在“八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比“七五”时期的年均增长高出近4个百分点,经济波动不到5个百分点。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执行的8个五年计划中,“八五”计划是中国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小的一个五年计划。“八五”期间,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贸易总额累计达l0145亿美元,比“七五”翻了一番…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是一个跨世纪的发展规划。

- “九五”目标

“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确定为: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2005年)

1999年6月22日,国家计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十五”规划工作。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会议上说,做好“十五”规划工作,要把握好六个重要原则和四个思想方法。

- “十五”目标

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