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一个山一个寺_一个山一个寺的拼音

普陀寺和普陀山是一个地方吗

华藏寺不仅是峨眉山的寺院,也是一处超凡脱俗的佛国圣境,非常值得参拜。

普陀寺和普陀山不是一个地方,普陀山内没有普陀寺。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普陀寺一般指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

一个山一个寺_一个山一个寺的拼音一个山一个寺_一个山一个寺的拼音


普陀寺和普陀山是一个地方吗

普陀山的地形呈菱形状,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甘丹寺:(藏文: 威利: Dga'-ldan; 藏文拼音: Gandain),位于达孜县境内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距57公里。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形似苍龙卧海,面积为12.52平方千米,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普陀山的景点包括梅湾春晓、磐陀夕照、莲池夜月、法华灵洞、古洞潮音、朝阳涌日、茶山夙雾等。

普陀寺因供奉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

“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寒山”是一座山的名字,还是一个人的名字?

因为那个地方的人就特别信奉这个,所以认为是多多益善的

寒山是人名,古代有寒山、拾得两兄弟都是高僧,唐朝就有“寒山展卷,拾得持帚”的人物画。后来随着传说演变,两人的形象变为吉祥喜庆的仙人形象,合称为“而除了与达摩祖师齐名的安世高法师外,慈云寺还有一位牛人:德高望重的法师——现任慈云寺住持的释普空法师!和合二仙”。姑苏寒山寺的名字得名自古代高僧,所以当然是人名。

寒山寺:在枫桥春天漫山遍野的桃花盛开,呈现出一片粉色的世界,犹如童话王国般让人沉醉,让连忘返,仿佛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里,浪漫芬芳。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

是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是一名和尚,他的名字叫寒山,平时疯疯癫癫,他在姑苏城外的一座寺里面修炼,这座寺的名字,就因为他而叫做寒山。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夜宿山寺》,诗中的山寺在什么地方?

穿过牌坊,走到台阶的尽头,会看到一座银瓦金壁的亭阁,气派非凡,那是华藏寺的清香处。

1、这里的山寺指的是黄梅县蔡山峰顶山的江心寺。

三、四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注释

⑴宿:住,过夜。

⑶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⑷语:说话。

⑸恐:唯恐,害怕。惊:惊动。

译文

4、直接在成都东客站坐直达淮口的车,由淮口坐车去云顶山就很方便了。在淮口车站可以坐辆电三轮去。简析

《夜宿山寺》这首诗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一般认为它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想象瑰丽,夸张巧妙,活灵活现,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之感。

所宿山寺据考证却在恒山西侧的翠屏峰北魏建筑悬空寺。《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首纪游写景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出来了。

《夜宿山寺》中的山寺是黄梅县蔡山峰顶山的江心寺,在湖北省黄梅县。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诗里写的山寺是悬空寺,在恒山西侧的翠屏峰,是北魏建筑的巧夺天工,令人惊奇,叹为观止.整个建筑面对天峰,背依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凿山而建,小巧玲珑而幽雅险峻.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宿至此,奋笔疾书"壮观"二字,并写下,<<夜宿山寺>>"危楼高千尺,手可搞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下人"的千古名句.

问一下嵩山、太室山、少室山、少林寺都是什么关系

只有在故宫的太和殿上,在斗牛兽之后增加了一个行什,表示规格之高天台寺 由三组民居式殿堂组成。横卧岭凹间,东面以峰脊(青龙背)为屏障,南以玉屏台作为墙身,西面 和北面以突兀的巨岩为连接点,在凹陷地上筑高八米的石台基,构成平整的平面;殿宇的底部架空,下置蓄水井,整个建筑借高耸的悬崖峭壁隐蔽,既防风寒,又十分坚固。山门在大殿山墙南面,是一直径3.4米的卷拱下洞。进深4.2米,进寺门,过弥勒像后,一目了然,三进殿堂通连,宽敞、明亮、整齐。大殿(亦为万佛楼)宽10米,深13米,各种木质佛雕像悬满梁间,被香火熏得以铁铸一般。,足足有11个之多!

我在郑州读大学,我是今年五一的时候去的嵩山,先和你说吧:在登封,嵩山包括太室山和少室山。通常爬嵩山都是指爬太室山,嵩阳书院就是在太室山,而少室山是另一座,其中少林寺景区就在少室山,少室山和太室山不是在同一个地方,两个释普空法师曾经游学过新加坡、等地弘扬佛法。并且释普空法师也是在云顶慈云寺披剃出家。从国外回来后,一直在慈云寺修行佛法。因为法师懂命理和堪舆,在慈云寺里经常有各界名流慕名而来。如果我们漫步在慈云寺内,说不定还会偶遇前来拜望释普空法师的明星呢!地方坐公交的话有点远。你要去嵩山的话,一定要安排好时间,我是打出粗去的,我从登封老车站到少林寺是10元,然后去太室山是20元。个人感觉少林寺景区的三皇寨值得一去,超级壮观。

九华山天台寺和小天台是一个吗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⑵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九华山天台寺和小天台是同一个景点。 佛川禅寺,坐落在浙江兴县和平镇韦山村(青山),始建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公元424年)。它的渊源可以上溯南北朝开端之宋,建寺距今已有15。比长兴陈武帝建立陈朝早了132年。 天台寺又名“寺”、“禅寺”,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的天台峰顶,海拔1306米,为九华山位置的寺院。因天台是徒朝拜圣迹必到之处地,所以往往将天台称为九华山主峰。

九华山天台寺 因天台是徒朝拜圣迹必到之处地,所以往往将天台称为九华山主峰,有到九华“不上天台,等于白来”之说。另在河北、湖北等地有同名天台寺。1943年住持僧果乐。1948年住持僧果宽。1953年住持僧理空。1982年九华山管理处重修殿宇。1984年全部佛像上漆、贴金。1986年至今住持僧悟禅。1988~1998年先后新建韦驮殿、藏经楼和山门,慧居寺系民居式殿宇,坐南朝北,门前是由闵园通向天台的石板大道,前后丛列3殿,前殿为大雄宝殿,高10米、长12米、宽10米,恢宏壮观。

殿内供释迦、师、阿弥陀、三世佛及、菩萨塑像,两侧为十八罗汉坐像,工艺精美,造型生动,系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出前殿后门向南过6米巷道,拾级而上即至后殿。殿2层,楼下是殿,楼上为观音楼。大雄宝殿西边有2层楼殿,为客堂和禅堂,与后殿连成一体。前后3殿建筑面积720平方米。

的三大寺指的是哪三个?

自驾游有两条线路,一条,可以从成都出发,出三环路在龙潭立交下,走成金(堂)青(白江)快速通道,到达金堂后,向淮口方向沿沱江河行驶大约30分钟就到达云顶山路口,小车可以直接开上去,大车不行。如果想登山,车停在云顶石城,走上去就可以了。不过很辛苦。

哲蚌寺:坐落在市西郊约十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坳里,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公元1416年创建。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扩展资料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周围柳林处处,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有许多小寺环绕其间,寺东和寺南有普布觉寺、米琼热尼库寺、贡巴萨寺、帕奔岗寺、扎西曲林寺、曲桑寺、嘎丽尼姑寺;寺后还有珠康日却、色拉却顶寺等等。

色拉寺

色拉寺在三大寺中是修建的一座寺院,座落在北郊的色拉乌孜山下。传说山下原长满了色拉(野玫瑰),因而得名,全名为色拉大乘寺。

色拉寺创建于公元1419年,是宗喀巴的释迦益协受宗喀巴委派,主持修建的。建寺初期,该寺有四个扎仓,即加扎仓、卓丁扎仓、堆巴扎仓、麦巴扎仓。后来,加扎仓、卓丁扎仓、堆巴扎仓合并为一个堆巴扎仓,麦巴为一个扎仓。不久,宗喀巴的洛珠仁钦僧格从哲蚌寺移居色拉寺,兴建了结巴扎仓(1435年)。后来他又把堆巴和结巴合为一个扎仓,名结巴扎仓。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做藏王后兴建了阿巴扎仓和措钦大殿,前者是拉藏汗的颂经修。

色拉寺现在的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麦巴扎仓、结巴扎仓(二扎仓属显宗)、阿巴扎仓(属)及三十二个康村。

甘丹寺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首,而且是最早的一座。它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甘丹寺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位于以东40千米处,达孜县境内,河南岸海拔38四面十方菩萨圣像为铜质贴金,通高48米,占地1256平方米,重约600吨。须弥座上立四面六牙白象,大象背上是莲花宝座,宝座上为菩萨法相,层为菩萨的两面身四头像;第二层为菩萨四头像;层为前后菩萨头像。十个头像代表了“菩萨十大行愿”,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前,菩萨是行愿王。00米的旺古尔山和贡巴山的坳至山顶处。黄教创始人宗喀巴15世纪在藏地推行宗教改革,甘丹寺便是他亲自建立的格鲁派座寺院。 甘丹寺,全称直择为喜足尊胜洲,简称甘丹寺。也有学者称其为“具善寺”或“极乐寺”。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世宗御赐寺名“永泰寺”。由此发展起来的教派起初就叫做甘丹派,后来音变而成格鲁派,格鲁即是善规之意。

哲蚌寺

哲蚌寺是藏传格鲁派三大寺庙之一,也是全世界的寺庙,这里的僧侣数目多达10000人。位于市西郊10千米处的根培乌山上,海拔3800米,沿山势逐层而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寺内有7个扎仓(僧院)。该寺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绛央曲杰扎西班丹在大贵族朗嘎桑的资助下,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年)动工兴建的,名为“白登哲蚌寺”,后简称“哲蚌寺”。在藏语里“白登”意为祥瑞庄严,“哲蚌”意为堆积大米。哲蚌寺建成后,很快发展为格鲁派寺院中实力最雄厚的寺院。哲蚌寺的建筑很多,出名的除了“甘丹颇章”、“措钦大殿”,就是四大“扎仓”和所属康村等。

哲蚌寺:坐落在市西郊约十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坳里,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公元1416年创建。该寺僧众超过一万人,拥有141个庄园与540多个牧场,是藏传的寺庙。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是藏语,直译为“雪白的大米高高堆聚”,简译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它是格鲁派中地位的寺院。1962年,哲蚌寺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明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绛钦却杰兴建,成于宣德九年(1434)。后绛钦却杰赴,受封大慈法王。回藏后将钦赐经像等珍藏于寺内,至今仍存。寺内有结巴、麦巴、阿巴三札仓(经院)。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略次于哲蚌寺。

甘丹寺:(藏文: 威利: Dga'-ldan; 藏文拼音: Gandain),位于达孜县境内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距57公里。是黄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庙,它是由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亲自筹建的,可以说是格鲁派的祖寺,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清世宗曾赐名为永寿寺。寺院全称“甘丹朗杰林”,甘丹是藏语音译,其意为“兜率天”,这是未来佛弥勒所教化的世界。宗喀巴的法座继承人,历世格鲁派教主甘丹赤巴即居于此寺。

相传藏族中第二大佛陀-宗喀巴,在深入精妙佛偈、佛语后,同通俗的语言将学佛的次第写出来,从而使创立的戴黄帽的徒成为的教派,名为格鲁派,意为戒律严格教派,以我个人粗略的了解,属渐悟,与禅宗的别在于成佛的路径不同。。。。。

上述三大寺庙为宗喀巴始建,至少其在建造的地点有宗喀巴菩萨金身法相的后面就是大雄宝殿,该殿为铜殿。重檐歇山顶,每根脊端都雕有瑞兽,每层屋檐的四角高翘。殿宇四周出廊,廊柱全部是铜质,柱外是汉白玉的栏杆。重屋檐下悬挂一块“大雄宝殿”蓝底金字的匾额,第二重屋檐下悬挂“华藏寺”金字牌匾。整个殿宇金灿灿的,美轮美奂,仿佛是天上宫阙。及其两终生跟随的选定,成为格鲁派的三大寺院。

,哲蚌寺,色拉寺

峨眉山的寺院——华藏寺(金顶)

游客可以先参观栖霞寺,通过寺院旁的小路上山,前往栖霞山风景名胜区,座落在栖霞山脚下,是栖霞山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栖霞山风景名胜区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包括了栖霞寺、栖霞山主峰等多个景点。

华藏寺是峨眉山的寺庙,海拔3079米。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寺院毋须围墙,位于云海飘渺的山峰上,天然形成一处绝佳的佛国圣境。

什么叫三戒呢。就是中的“贪、嗔、痴”。贪,指对于声、色、味等的过于偏执,认为,“贪”是修行的大敌,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嗔,指对于仇、怨、恨的过于偏执;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的贪或者嗔的反应。戒定慧,就是对治愈:贪、嗔、痴的方法。

寺院的中轴线上依次为四面十方金身法相、大雄宝殿( 铜殿 )、金顶( 金殿 ),左侧的卧云禅院( 银殿 )以及右侧的观音院( 宝顶 )等组成,俗称“金顶”。

华藏寺最初叫普光殿,始建于东汉,后改名为元相寺。明代万历辛丑29年,妙峰禅师发大愿,募得黄金数千两,明万历乙卯做成了铜殿,置于金顶。 明神宗朱翊钧御题横额称“永明华藏寺 ” ,华藏寺的名字由此而来。

拾级而上,看到寺院的牌坊,四柱三门,飞檐翘角,每个脊端都有一金色龙头,昂首望空,气势恢宏,庄严大气。正中门楣上悬挂一匾额,上书“华藏世界”四个金色的大字。

左转可以看到一个硕大的香炉,炉内香烟缭绕,旁边供灯架上烛灯闪烁。左右两侧分别有重檐翘角的铜阁,是钟楼和鼓楼。

此时的眼前豁然开朗,长108米,宽18米的朝拜台阶呈现出来。左右竖立着十对洁白如玉的六牙白象,左侧象背上驮有如意,万事如意,右侧象背上驮有,长转。正对面是一座金光闪闪,佛光闪耀的巨大佛像,好一派佛国圣境啊。

在这样的佛国圣境之中,那个浮躁的尘世之心也安静下来,顺着台阶虔诚的来到巨大的金佛像前(四面十方菩萨),洗心静念的参拜。

此处曾经是华藏寺的前部。 历史 上华藏寺经历了几次火灾,所剩古建筑无几,为了恢复华藏寺的昔日风采。2002年开始规划清理,2006年6月18日建成四面十方圣像。

圣像的正面菩萨半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手持如意,神态安润祥和,俯参考资料瞰芸芸众生。

圣像的背面菩萨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手结心咒手印,神态慈祥安宁。

四面十方铜像内部是484平方米的佛中殿,整个殿宇金碧辉煌,浑然天成。在八根巨大的铜柱,供奉一尊站立的铜像。左手托莲台,右手向前下方伸,为接引众生之意。十方菩萨圣像内供奉,表征同归极乐。南无!

殿宇居中是一巨大的佛龛,龛内正中供奉着铜质金身的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手结禅印。左侧为菩萨金身法相,身着宝衣,手持如意。右侧是菩萨,头戴宝冠,面容俊朗祥和,看到佛像后,由心底发出想敬拜的感受。

佛龛的后面有一殿堂,里面供奉着各种精美的佛像,不计其数,还有铜磐、铜钟等法器。简直就是藏宝阁。

金殿的门柱上有一副雕刻的楹联“境界无有边际,身相犹如虚空”。殿宇居中供奉一尊菩萨的金身法相,端坐于莲花宝座,手持如意,法相庄严祥和。莲花宝座下是六牙金象。南无大行菩萨!

华藏寺除了中轴线上的建筑外,左侧还有“银殿”,建于清代。是金顶上仅存的古建筑。殿宇上铺锡压,一片银白,宛如卧在云海之中的楼阁,因此名字为“卧云禅院”。

重殿宇内供奉弥勒佛造像。穿过殿宇,来到玉佛殿,里面供奉有一尊玉佛,晶莹剔透,润泽细腻。佛像慈祥安宁,面带笑容,十分亲切。

中轴线的右侧是2021年10月24日落成开放的观音院。整个布局是四合院似结构,进门先看到一块洁白如玉的影壁墙,上面刻有金字的。过了影壁墙就到了观音殿,重檐顶,主色调银色,显得圣洁无比。

殿内居中供奉一尊玉观音,结跏趺坐于宝座上,手结禅定印,头戴宝冠,面容慈祥,法相庄严且亲和,普施众愿给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南无大慈大悲菩萨摩诃萨!

参拜完华藏寺的佛殿,可以到观景台一览美景。金顶有四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后两种要机缘巧合,很难遇到。但云海和日出还是比较易见。在苍松翠柏之间,白色的云雾翻腾,宛如仙境,煞是壮观,让人不得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在超出想象的真实面前,忘却凡俗,融入无以伦比的佛国圣境。尘归尘,土归土,荡涤着我们这个红尘凡心。

如果说万年寺的铜像是千年的镇山之宝,那么金顶(华藏寺)四面十方圣像更是峨眉山之灵气所在,让人真实的感受到佛在景中,景在佛旁,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云顶山慈云寺,这是一个能给你带来好运的地方!

“素衣虽城锱,不为京路尘。

跃马上云顶,欲呼飞仙人。”

这位写着“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多情诗人陆游,怀着对云顶仙景般景色的向往,登上了云顶山。

我们跟随着先辈们的脚步,兴奋而激动地来到了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

我们能不能也像那位大爷一样看见佛或者看见罗汉在我们面前走过呢?我们能不能也能像老和尚一样与美丽的狐狸精不期而遇呢?七佛坊真有那么神奇吗?

前两天,我们介绍了,关于云顶山慈云寺的种种传说和唐明皇、刘备、刘禅先后来到这里的故事,以及由古伊朗太子转世的安世高法师,他是如何来到这里结茅修行的,他与我们的蜀国刘备那个寺不在了、刘禅之间的文化传承的故事。

今天我们也跟随着圣人的足迹,来沾染这里的仙气,来感受这里浓厚的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

在我们昨天的描述中,知道了牡丹和菊花分别象征的含义。了解了大雄宝殿里四根镂雕盘龙抱柱的与众不同,还提到了屋梁上为了保护殿堂而存在的蹲兽。

蹲兽又叫仙人走兽,走兽、垂脊兽,戗脊兽等,是古代宫殿寺庙建筑庑殿顶的垂脊上,歇山顶的戗脊上前端的瓦质或琉璃的小兽。

只要大家留心看,在修建年代久远的寺庙宫殿里都有。这下知道为何房檐上、石柱上会有个这样的小动物了吧。

这位出生于1953年的高僧,是一位精通儒释道三教教义,并受三教戒律的高僧。

慈云寺的罗汉堂也颇具规模,一般大型寺院都会设一个罗汉堂。所谓罗汉,就是修行取得一定成就,但还需要继续修行的人,其中也有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士。罗汉的地位仅次于菩萨。所以,只要我们努力一下,也是可以修行到罗汉果位哦。

慈云寺的碑亭也非常有名。其中有四块比较重要的碑刻,它们是《菩萨戒经碑》、《波罗密多心经》、明代《重建天宫禅寺碑记》、清代的《慈云寺高僧列传碑》。石碑四边均无纹饰,碑文简炼通畅,字体端庄秀丽,碑刻也保存得比较玩好。

除此外,寺中还有的活化石之称的两株梭罗树,它们相互缠绕在一起,如同依依不舍的情侣一样。因此,如果恋人们在这梭罗树面前双手合十,顶礼膜拜的话,就会帮你实现你的愿望,也让相爱的人更加恩爱,分离。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慈云寺大雄宝殿后面,有两株千年银杏拔地而起,树干粗大,是名副其实的参天大树。这两株银杏栽种于南宋时期,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一株为雌,一株为雄,一男一女,阴阳协调,吸收大地之精华,所以非常有灵气。如果是夫妻前来朝拜的话,一定会保佑夫妻更加恩爱,白头到老,并且,凡是来朝拜的人,回去后,运气都比原来好了呢!

离云顶山慈云寺几十公里之外的青城山的天师洞,有一株树龄达到0年的参天古银杏树,堰功道上有一株三国时张松栽种的银杏,1800年左右,慈云寺的这株银杏树龄的话要排在第三名啦。

这里一年四季都适合游览。

夏天在沱江河风的吹拂下,非常凉爽,适合避暑。秋天,那些草呀、树呀,那种成熟的红,让你倍感人生成长的快乐!让你觉得这种红,就是人生最灿烂的写照!

冬天,河风习习,山风徐徐,大地有一刻的安静,在这种安静中,传来晨钟暮鼓的声音,让你闻听佛法,净化心灵!

在成都,如果你有两天时间,可以乘车来到这里。晚上可以住在云顶山脚下欧洲风情的小镇——科马小镇,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可以去沱江河边散步。

另外一条线路,,沿城南高速,到淮口下,穿过科马小镇,向金堂方向走,大约10来分钟就到云顶山路2、原文口,开车上去就可以了。

坐大巴的话,可以在城北客运中心或金沙车站乘班车到达金堂,再转到云顶山的专线车。不过比较麻烦。

连续三天,都在述说关于慈云寺的故事,游览寺庙要带着里写的山寺是悬空寺,此寺在恒山西侧的翠屏峰,是北魏建筑的.悬空寺,巧夺天工,令人惊奇,叹为观止.整个建筑面对天峰,背依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凿山而建,小巧玲珑而幽雅险峻.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宿至此,奋笔疾书"壮观"二字,并写下一颗虔诚礼佛的心去,你会收获很多。如果是游客的心态去参观游览,是对文化的不敬重,也不会受到真正修行的人的欢迎。

文化就是教导我们,慈悲为怀,不争名逐利。

有没有浙江省湖州兴县吴山乡韦山村的朋友?我想知道吴山乡附近有没有一个叫“青山”的山?谢谢。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重建,此前称离相院,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改额离相教寺、后称佛川放生池等,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毁,明初(1368年)归并广寿教寺(吴山寺)。佛川寺曾是一所规模宏大、香火极盛、名冠江南的古刹。寺侧原有吴均故宅、吴王(夫概)古祠。杭州刺史卢幼平、湖州刺史颜真卿、明州(宁波)刺史独孤问俗、江宁(南京)少尹杜位、鄂州刺史裴清等名士纷纷拜佛川南宗传教菩萨慧明为徒。佛川禅寺的放生池为颜真卿出资凿成,安吉县令胡浚明立《重修放生池碑》,池在佛川禅寺山门之外,目前遗迹尚存。

所有的寺院里都有蹲兽,它们放的地方不同,所起到的作用也就不同。

禅宗第三十八世、曹洞宗第二十八世瑞白明雪大和尚法嗣曹洞宗第二十九世离言净义禅师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中兴佛川。崇祯六年,殷德明拜佛川禅寺曹洞正宗三十世慧峰为师,剃度为僧法号白光,受比丘戒。后又有其弟殷德昆于崇祯十三年拜兄为师,落发为僧,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八日,到龙华祖庭受具足大戒。同年冬遇佛川禅寺慧峰和尚在龙华寺讲经,于是正式拜慧峰为师,法号主峰。清顺治九年,白光、主峰尊师命成为曹洞正宗传三十一世。1654年慧峰从佛川寺退山后白光德明继主佛川禅寺。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又一次重建,现存有湖州知府杨荣绪书丹、长兴县令赵定邦篆额、内阁中书协办侍读钟麟撰文的《重建佛川禅寺碑记》一块,字迹清晰,保存完好。清光绪末年自成法师从弁山龙华寺来佛川寺住持至解放初。

参拜过大雄宝殿,拾级而上,就来到金顶。该殿宇不仅是华藏寺的建筑,也是最闪耀夺目的殿宇。铜殿上部为重檐歇山顶,环以绣棂琐窗,上面都雕刻有精美的图案,纯铜鎏金,巍峨浩漾,迢耀天地,华贵非凡,故称“金殿”。现在金顶为1990建成。

1654年秋,白光、主峰离开佛川寺前往广西云游,归途之中遇台风,后转至湖北汉口十方庵,应当地居士、寺院主持的邀请停驻太平兴国寺验阅藏经。期间战乱频繁、灾疫横行、饿殍当道,他们在佛川寺曾受过中医之术,在当地为施送医,又于1658年建普同塔院收殓遗骨,深受当地人推崇。公元1660年,汉中巨贾孙耀先、戴天成等人买葵园捐建寺宇,弘扬佛法。白光、主峰取《楞严经》中菩萨偈语“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中取“归元”为寺名,两人历经多年艰苦创业,遂为归元寺开山之祖。

吴均是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

有啊!!在山矿往沙埠这边过来点。

有,横简村就是青山所在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