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数码 >

2022年考研简单还是难 2022年考研简单还是难

2022年考研容易上岸吗?

2023考研对于不同专业而言还是比较容易上岸的,要说什么专业容易上岸,那么非农学专业莫属了。

2022年考研简单还是难 2022年考研简单还是难2022年考研简单还是难 2022年考研简单还是难


事实上,考研国家线比较低的专业、非全日制专业、学校所在地地理位置较差专业及学费较高专业都比较容易上岸。

一、考研国家线比较低的专业

考研国家线是考生初试分数的最低要求。但是,不同学科门类及专业的分数要求并不一致。以2022考研国家线为例,部分学科考研国家线很高,如文学要求367分。同样地,部分学科考研国家线极低,如农学要求252分。二者之间的国家线分数差距高达115,谁更加容易一目了然。

因此,考研国家线分数较低的专业就是相对容易上岸的专业。

二、非全日制专业

非全日制和全日制是我国硕士研究生的两种学习模式。全日制就是全天候在校学习,非全日制则是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时间学习有关课程。目前,非全日制硕士学费相对较贵且不发放三方协议,更加适合那些有工作的考生,自然容易许多。

三、地理位置较差专业

许多学校地理位置并不好,考研竞争也小很多。部分地处于新疆西藏的专业基本上通过国家线就能上,部分学校的这类专业真的超级容易,比如国科大偏远所。

四、学费较高专业

研究生专业学费越高,竞争越小。部分学费高达十几万的专业简直超级容易。

综上,23考研比较容易上的专业主要是农学类专业。

2022年考研比2021年难吗

2022年的难。考研网显示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录取难度比2021年有较大幅度地增加,2021年考研报录比是2:1,2022年考研报录比为3:1。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简称“考研”、“统考”。

2022考研数学难度如何

2023考研数学难不难:适中

总体上,近八年的数学是一年容易一年难,如同过山车。

/2016考研(难,几乎是史上最难):给了相当多考生当头一棒,完全不同的题风和较大的计算量让很多考生在考后直接崩溃。

/2017考研(易):总体难度又回归平和,只有少量题体现数学思维水平,以供体现区分度。

/2018考研(难):又是相当惨淡(尤其是数学二和数学三),很多考生叫苦不迭,不过难度要低于

2016考研,因为2016考研出了许多新套路,是往年找不到的套路,而且有各种陷阱,但是

2018考研几乎没有什么新套路,很多题第一眼看上去相当熟悉。

/2019考研(易):总体难度适中偏易,较2018考研难度明显降低,特别是数学三难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2020考研(难):全卷没有一个超纲或冷门考点,也没有刻意堆积计算量(从线代出二阶来有意降低全卷计算量可见)。

但是,高数和概率部分的不少主观题对熟悉考点的命题角度进行了改装,使得很多考生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就是找不到解题方向,或者做不到一上来就能找准解题方向,需要多次试错,因此浪费大量时间。

这就是2020考研数学难的主要体现。

/2022考研(难):总体难度比2021考研高一点(选择题的难度是平和的,主观题的综合度稍有增加),但并没有达到往年偶数年的难度水准。主要特点是,第一,基础为主,往年真题的考点考法重复得比较多;第二,计算量有所增加。

/1.高度重视计算能力的训练,包括计算准确度和计算速度两个方面。快而准的计算是基本功,每天都要练(每天不需要花大把时间练,每天练个10来道题就可以),要贯穿整个复习过程始终,一刻也不能放松。

练到条件反射,几乎不需要思考就知道怎么处理,就比较理想了。但要注意,训练计算能力并不是要埋头苦算。

以2021和2022的二重积分题为例,2021可通过换序简化,2022可通过加辅助线找对称简化,可见其中还是体现了计算中的区分度。也就是说,若是思维能力强能够冷静分析,就能找出更好的方法,省时而且准确。这就是考研的区分度。

/2.完全独立做题,而且要规范做(以实考为标准,有条理,不跳步,不潦草),对错题和做不出的题要归纳总结,包括分析错因或做不出的原因,写出题目的关键突破点(关键步骤),分析出题角度,尝试寻找更简洁明了的做题方法,等等。

/3.熟练掌握多年没考过或不常考的边角(冷门)知识点,因为在大纲变化后的新试卷结构下,边角(冷门)知识点在客观题中的出场率会提升。

2022年考研数学难吗?

考研数学2023年难度如下:

不少考生认为数学难度较低,数学二和数学一难度差不多,最简单的当属数学三。

当然,数学一选择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然后6个解答题都中规中矩,只是计算量有些大。不少考生表示分数能达到130分以上,但另外一批考生反应却完全不一样。

同学1:难不难不知道,我发烧做题挺难的。

同学2:感觉数二不是特别难,但我38.8度,是真思考不了。

同学3:感觉答案就在手边就是算不出来。

同学4:感觉数二这次两次分化,简单的觉得爆简单,我觉得很难,基础太糟糕了。

有的考生数学成绩高,有的考生数学成绩特别低,导致同考生之间可能会拉开十几分,从热搜上的词条也能看出考生的绝望,关于考生的灵魂发问,想必出题人会松一口气,幸好还是难住他们了。

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为474万,比去年涨了6%,但也有不少人因身体状况等原因未能如期到场参加考试,还有考生“带病考试”“异地借考”,因此具体参考率还未出炉,应该比预想低。

另外,根据历年国家线分数涨幅预测,各专业涨幅控制在2-5分内。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国家线涨与降影响并不大,主要还是看报考院校得自划线。

今年考研难吗2022

2022年今年考研较难。

2022年考研已经结束了,考研变得越来越难,这似乎成为了不争的事实,那么22考研到底有多难,难度体现在哪几方面呢?

今天咱们来好好看看今年考研难度吧~

考生数目激增

在就业高压下,伴随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近年来研究生报名人数不断高涨,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57万,比2021年增长80万,增幅为21%。

从近几年数据来看,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比2019年增加了51万人,2021年比2020年增加了36万人。

自2016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长趋势。2015-2022年,7年平均增长15.8%。

各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增长:

2022年山东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1万人,较2021年增加了6.2万人,增幅为17.8%;

2022年四川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26.5万人,较2021年增加了4万余人,增幅为22%;

2022年河南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7.9万人,较2021年增加了7.7万人,增幅为25.5%;

多所高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相比2021年增长率超过40%。据统计,长江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超过50%。

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7604人,比2021年增长1161人,增长率为4.39%。最近三年,该校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逐年增长。

深圳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7966人,比2021年增长8231人,增长率为41.7%。

2022年“双一流”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报考增速放缓,相比之下,双非院校的报考热度上涨,考研报考人数大幅度增加。

西藏民族大学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23.2%。

这一变化既说明了部分同学的理性,也说明了很多同学在迅速降低目标,“上岸”为第一目标,而不再是名校。

学科差异明显

学科差异明显,具体体现在人文社科类学科竞争激烈。

从深圳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来看,应用心理、心理学、新闻与传播、计算机技术等成为网报人数排前四的专业,均突破千人。而智能制造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理工科专业报考不足百人,差异较大。

从报考计划比来看,工商管理(学术学位)、心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理论、新闻与传播等专业报考计划比值均超过40。但临床医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等报考计划比值不足10,差异明显。

与此类似的情况还有:

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这所工科高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中,工商管理专业报考1147人位居第一,会计与法律(非法学)报考人数也均超过了400人,高居第五与第六位;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中,电子信息专业报考2723人位居第一,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及工程管理专业报考人数也均超过了1000人…

近年来,在研究生招生扩招的大形势下,部分院校的推免招生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相比招生增量,推免并未完全实现同比例的增长。

双非院校推免数量增幅明显。从推免招生的整体情况来看,双非院校的推免名额增幅最为突出。

山东财经大学2022年推免名额为163人,较2021年增加40人,增长率为32.52%;

江苏大学2022年推免数量为293人,较2021年推免数量增加50人,增长率为20.58%;

燕山大学2022年推免数量为531人,较2021年增加75人。增长率为16.45%。

推免重点向国家急需领域倾斜,推免作为高质量研究生招生的重要渠道之一,名额也同样向国家急需领域倾斜。

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村发展、核科学与技术等国家急需领域相关专业只招收推免生,推免比例达到100%。

其他部分专业的推免比例在50%以下,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推免比例为40.28%,翻译专业的推免比例为3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推免比例为23.08%,科学技术史专业的推免比例为16.67%。

总体来说2022年考研又又又是最难考研年,每年考研人数都在激增,同时往届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