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手机 >

宋代官制辞典 宋代官制辞典龚延明

总辖在宋朝是什么官?宋朝有吴太乙总辖吗?

辅国大将军(正二品)试迁补屯戌赏府 知府事罚之事”

宋朝的官制

从四品下:中大夫

宋朝的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

宋代官制辞典 宋代官制辞典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 宋代官制辞典龚延明


总辖”一职应是编制之外的非正式官职,大约相当正二品:辅国大将军于现代的“民兵连长”。明冯梦龙编《智囊全集》中也有“总辖”一目,是专司捕盗的职务,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治安联防队队长”。

宋代主义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为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的专权独裁,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 宋代官员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所谓集权,是指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主义则是把权力集中到手里,君主主宰一切。秦汉时代,集权制就已经确立起来,但主义还未至登峰造极的程度。宰相权力的变化就是一个例子。汉代的宰相,权力相当大,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到了宋代以后,宰相的权力就越来越小了,权力越来越集中到手里。可以说,主义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

宋朝的官制,用现在的话说,分为县官和现管,冗繁而庞大的官僚机构中,很多职位都是空有其名,真正管事的,都是临时派遣的官。

宋朝初年,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宋太祖在、军事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防范武将专权,也不以开国功臣及其后代组成统治亦称文官体制。

三省六部制

宋朝宫中所有的职位

宋朝在礼部之外设有礼仪院,主管礼仪之事,礼部变成仅掌科举等事的机构。

文官中县:千户以上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正二品:特进

从二品:光禄大夫

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

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正四品上:正议大夫

正四品下:通议大夫

从四品上:太中大夫

正五品上:中散大夫

从五品上:朝请大夫

从五品下:朝散大夫

正六品下:承议郎

从六品上:奉议郎

正七品下:宣德郎

从七品上:朝散郎

从七品下:宣议郎

正八品上:给事郎

正八品下:征事郎

从八品上:承奉郎

从八品下:承务郎

正九品上:儒林郎

正九品下:登仕郎

从九品上:文林郎

从九品下:将仕郎

从一品:骠骑大将军

从二品:镇军大将军

正三品上: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从三品上: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

从三品下:归德将军

正四品上正三品下:怀化将军:忠武将军

正四品下: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

从四品上:宣威将军

从四品下: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

正五品上:定远将军

正五品下:宁远将军、怀化郎将

从五品上:游骑将军

从五品下:游击将军、归德郎将

正六品上:昭武校尉

正六品下:昭武副尉、怀化司阶

从六品上:振威校尉

从六品下:振威副尉、归德司阶

正七品上:致果校尉

正七品下:致果副尉、怀化中侯

从七品上:翊麾校尉

从七品下:翊麾副尉、归德中侯

正八品上: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宣节副尉、怀化司戈

从八品上:御侮校尉

从八品下:御侮副尉、归德司戈

正九品上: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

从九品下: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上

武将:

骠骑大将军 从一 辅国大将军 正二上 镇国大将军 正二

冠军大将军 正三上 怀化大将军 正三 云麾将军 从三上

归德将军 从三 忠武将军 正四上 壮武将军 正四

宣威将军 从四上 明威将军 从四 定远将军 正五上

宁远将军 正五 游骑将军 从五上 游击将 从五

昭武校尉 正六上 昭武副尉 正六 振威校尉 从六上

振威副尉 从六 致果校尉 正七上 致果副尉 正七

翊麾校尉 从七上 翊麾副尉 从七 宣节校尉 正八上

宣节副尉 正八 御武校尉 从八上 御武副尉 从八

仁勇校尉 正九上 仁勇副尉 正九 陪戎校尉 从九上 陪戎副卫 从九

宋代官制非常复杂,而且经历多次变化,宫中的内侍省也是一样

宋代全部官职名称及他们的从属关系

从六品下:通直郎

宋代官职表

(2)存留史籍丰富,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此前任何朝代难比。

(三师)

(三公)

(三孤)

太师、太傅、太保 正一品

太尉、司徒、司空 正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 正一品

(宰相)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从一品 全国政事

参知政事 正二品 副相

枢密院 枢密使

(知院事) 从一品 正二品

专司“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以及“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

副使

(同知院事) 正二品

门下省 侍中 佐天子,审中外出纳之事。

门下侍郎 佐侍中

中书省 中书令 佐天子,宣奉天子命令

侍郎 佐令

尚书令 奉天子命而施政

尚书省 左、右仆射 佐令

左、右丞相 佐令

三司使 三司使 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

副使

翰 林

学士院

翰林学士 正三品 掌由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文件

翰林侍读学士 正三品

翰林侍讲学士 正七品

崇政殿说书 从七品

谏院 知谏院 掌规谏朝政缺失

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

尚书

(各一人) 从二品 宋之六部、组织上属于尚书省。

侍郎

(各一、二人) 从三品

郎中 正六品

员外郎 从六品

御史台

御史大夫 从二品 专掌监察、执法 1.“大夫”为加官,不除人。“中

丞”为实际上之台长。

御史中丞 从三品 台长

侍御史

殿中侍御史

(殿院) 正七品

监察御史

(察院) 从七品

(九寺)

卿(各一人) 正四品(或从四品)

宋之九卿:太常寺、宗正寺、光禄寺、卫尉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

农寺、太府寺少卿(各一至二人) 从五品(或正六品)

国子监 祭酒 从四品 掌教育行政

司业 正六品

国子博士 正八品

路转运司:转运使、副使、判官 掌一路财赋、又兼管监察官司吏之事南宋

谓“漕司”

提刑司:提点刑狱公事 掌司法和刑狱 南宋谓“宪司”

提举常平司: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掌常平仓及贷放钱谷等事务 南宋

谓“仓司”

提举学事司:掌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

以上各官谓之“监司”。

经略安抚司

经略安抚使 南宋谓“帅司”

(各一人)

(府尹) 开封尹正三品 掌府之事 宋于首都、陪都及特要之地称“府”

(少尹) 开封少尹从六品

(判官)

(推官) 开封府均从六品

(刺史) 从五品 掌州之治 宋不设“太守”,“刺史”乃虚衔。

判某州事

(权知某州军州事)

(简称) 兼指挥军事

监县 知某军事 戌兵驻县官,兼管军事

宋代之县,分为:

赤县:在京城内

畿县:京城外

望县:四千户以上

紧县:三千户以上

中下县:不中千户

下县:五百户以下

知县(县令) 赤县:正七品

畿县:正八品

其它:从八品 掌县之治

县丞

畿县:从八品

其它:从八品

主簿

(小邑不置者以尉兼) 赤县:从八品

畿县:正九品

其它:从九品

畿县:正九品

其它:从九品

01.通直郎 随奉太子的侍从官

02.承信郎 武职官一阶,宋武职共有52阶。

03.成忠郎 武职官第48阶,充左班殿前侍卫官。

04.秉义郎 武职官第45阶

05.武翼郎 武职官第41阶

06.宣抚使 负责督察军事的重任,职位高于安抚使。

07.节级 弓手班头,统制弓手,听命于县尉。

08.巡检 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务,正三品:属于较高一级官职。

10.士曹参军 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11.司录参军 书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

12.局务官 掌监造盐、铁等业的官员。

13.主簿 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等事的县级官员,官阶次于县丞。

14.县尉 掌管训练兵丁、防奸禁暴、查缉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

15.兵曹 六曹之一,置参军一人掌兵事、缉捕等事。

16.兵马都监 马步军统制官。

17.都监 有两种,一种是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事。另一种是州府都监,掌本城的屯戍、训练、器甲、使等事。

18.监当官 州府所设掌管征收茶、盐、酒税事务的官员。

19.典级 掌礼仪制度的官员。

20.胥吏 办理文书的小吏。

21.都统制 属于御营使,为监护诸军将领协同作战的军事长官。

22.同都统制 官职相当于副都统制。

23.御营使 统管全国军事。

24.保义郎 右班殿前侍卫官。

25.团练使 州府一级的常设武官,从五品。

26.钤辖 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统制官。有路分钤辖、州钤辖。

27.武经郎 又称西京左藏库副使,即西京(洛阳)供备库副职武官

28.朝奉郎 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

29.宣谕使、抚谕使 派往各地巡察民情,处理冤狱,措置营田的监时性官员,即所谓“钦大臣”。

30.忠训郎 又叫“左侍禁”即内宫侍卫官。

31.镇抚使 由委派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州府军事防务的临时设官。负责辖区军事防务兼理民政、财政等事务。

32.宜文字 简称“机宜”如同秘书或机要秘书。

33.龙图阁学士 侍从的荣衔,掌管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属籍、世谱等事。

34.提举 原意管理,主管专门事务,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而设,光领俸禄不管事。

35.枢密使 掌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军事长官。

36.大理评事签书判官 掌管刑狱的京官。

37.参政知事 宰相的辅助,通称“使相”。

38.起居舍人 又称右使,的近臣,负责记载的言行。

39.中书舍人 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诏书。

40.翰林学士 最亲近的顾门兼秘书,权力极大,有“内相”之称,往往是“将相之储”。

宋朝的官制是什么样的?

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都堂就是政事堂。参知政事原来与【勋】:护军宰相在地位和职权上的别。至此完全消除。这就形成了对宰相的有力牵制。所以宋代常以“宰执”并称。参知政事一名虽沿自唐代。而唐代的参知政事并非常制。凡以他官而居宰相职的。即称为参知政事。也有称为参预朝政。参议朝政。而宋代所设的参知政事。则成为宰相副职之定制。参知政事地位的提高。是宋代统治者削弱宰相之权。并使之与宰相互相牵制从而加强皇权的重要措施。

宋朝的官制是这样的:我的专业是历史,所以我就来大致说一下宋朝的官制。当时,宋朝建立后,刚开始仍旧学习的是唐朝的官制,也就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就是由三省组成,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管理决策,审议,执行。这个就构成了机构,然后三省下面又是六部,也就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六部直接向三省负责,由此就形成了唐代的官制。而到了宋代,刚开始就是向唐代学习这种制度。但是后来又做了一些改变。这个改变就是后来将中书门下作为的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的权力,并且又增加了三个,也就是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这三个分别分割宰相的权力,分别掌管,军事,财权。这个就是宋代后来的官制。

当然在地方上也有相关规定。地方上一般都是让文官来担任官职,武官在地方上是权力很小的。因此,整个宋代就体现出一种重文轻武的特点。也就是重视文官,轻视武官。当然这样的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使得宋代军三司使 三司使 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事实力减弱,而文化方面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代的文化可以说是整个封建最为繁华的。造成宋代这样的状况和官制,其实跟当时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宋前面的唐朝就是由于藩镇割据,武官在地方上叛乱导致灭亡,所以宋的统治者就很在意武官,因此一直打压他们,可以说宋代整个时代对武官都是很不重视的。

以上就是宋代的官制以及形成这种官制的原因。

宋史必读书目

工部的职权就更为扩大了。工部还兼管军器所和文思院;高宗时还设立制造御前军器所。委任提点官二员和提辖。监造官各若干员。负责制造武器;文思院负责制造金银。犀玉等器物。设提辖官一员。监官三员三司是北宋前期财政机构。号称“计省”。唐末税法混乱。田赋。丁税的收入无法维持王朝的庞大费用。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盐铁和度支。五代后唐明宗始设盐铁。度支和户部“三司”。宋初沿之。三司的职权是总管全国各地之贡赋和的财政。

一、宋代的时空及历史地神宗时设兵部尚书、侍郎各一员,职方、驾部、库部和本部等四司郎中、员外郎各一员,职权略有扩大,主管民兵、弓手、厢军、蕃兵、剩员,武士校试武艺,及少数民族官封承袭等事。位

正五品下:朝议大夫

1、时间:绵延320年,经历18帝。(1)北宋九帝(960--1127):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 (2)南宋九帝(1127--1279):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恭帝、端宗、帝昺。晚宋史一般以宁宗嘉定元年(1206年)算起。

2、空间:较小,前不及秦汉、隋唐,后不及元明清。(1)北宋:东边至海,南及海南岛,西至大渡河,西北至西宁,北至大同。共有23路。 (2)南宋:主要是北方的变化,与金为邻,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共有15路。详见《宋史·地理志》。

3、宋代在古代史上的地位。

(1)宋代的发展阶段。国内的封建后期说与日本的近世说。

(4)有很多转折性因素,承上启下特点明显。

二、宋代(北宋)的基本国策

1、建国特点:一是没有大规模农民打击,由军事而来;二是经过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2、基本国策:(1)上:强化皇权。(2)经济上:不抑兼并。(3)军事上:守内虚外。(4)思想文化上:重文尊儒,三教并用。

3、后果:(1)积极面:维护统一,巩固统治;士风开放,文化繁荣。(2)消极面:积弊太重,因循保守,积贫积弱。

三、有关宋史的文献

1、基本知识查找:《历史大辞典·宋史》、《辽夏金元史》,《大百科全书·历史·辽宋西夏金史》,《宋代官制词典》。

2、基本史籍:

(1)纪传类:《宋史》、《东都事略》、《宋史翼》等。

(3)政书类:《宋会要辑稿》、《通志》、《文献通考》、《宋大诏令集》、《玉海》等。

(4)纪事本末类:《长编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三朝北盟汇编》等。

宋朝的武将品级顺序是?

正一品:

骠骑大将军(武官从一品)

镇军大将军(从二品)

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正三品上)

怀化将军(正三品下)

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从三品上)

归德将军(从三品下)

忠武将军(正四品上)

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正四品下)

宣威将军(从四品上)

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从四品下)

定远将军(正五品上)

宁远将军、怀化郎将(正五品下)

游骑将军(从五品上)

游击将军、归德郎将(从五品下)

昭武校尉(正六品上)

昭武副尉、怀化司阶(正六品下)

振威(2)编年体:《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全文》、《宋季三朝政要》(附:《二王本末》)、《两朝纲目备要》、《续资治通鉴》等。校尉(从六品上)

振威副尉、归德司阶(从六品下)

致果校尉(正七品上)

致果副尉、怀化中候(正七品下)

翊麾校尉(从七品上)

翊麾副尉、归德中候(从七品下)

宣节校尉(正八品上)

宣节副尉、怀化司戈(正八品下)

御侮校尉(从八品上)

御侮副尉、归德司戈(从八品下)

仁勇校尉(正九品上)

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正九品下)

陪戎校尉(从九品上)

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上(从九品下)

不知

宋代武官有哪些职位

国子监丞 正八品

政和新官 政和之前旧官 官品 阶次

太尉 政和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为武阶之首。 正二品 1

通侍大夫 内客省使 正五品 2

正侍大夫 延福宫使 正五品 3

宣正大夫 履正大夫 正五品 4

协忠大夫 并政和新置。 正五品 5

中侍大夫 景福殿使 正五品 6

中亮大夫 客省使 从五品 7

中卫大夫 引进使 从五品 8

翊卫大夫 从五品 9

亲卫大夫 从五品 10

中缺

拱卫大夫 并政和增置。 正六品 12

左武大夫 东上合门使 正六品 13

右武大夫 西上合门使 正六品 14

正侍郎 正七品 15

宣正郎 正七品 16

履正郎 正七品 17

协忠郎 正七品 18

中侍郎 并政和增置。 正七品 19

中亮郎 客省副使 正七品 20

中卫郎 引进副使 正七品 21

翊卫郎 正七品 22

中缺

拱卫郎 并政和增置。 从七品 24

左武郎 东上合门副使 从七品 25

右武郎 西上合门副使 从七品 26

武功大夫 皇城使 从七品 27

武德大夫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 从七品 28

武显大夫 左藏库、东西作坊使 从七品 2【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9

武节大夫 庄宅、六宅、文思使 从七品 30

武略大夫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使 从七品 31

武经大夫 西京左藏库使 从七品 32

武义大夫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 礼宾使 从七品 33

武翼大夫 供备库使 从七品 34

武德郎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副使 从七品 36

武德郎 左藏尉 赤县:从八品库、东西作坊副使 从七品 37

武节郎 庄宅、六宅、文思副使 从七品 38

武略郎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副使 从七品 39

武经郎 西京左藏库副使 从七品 40

武义郎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 从七品 41

武郎翼 供备库副使 从七品 42

敦武郎 内殿承制 正八品 43

修武郎 内殿崇班 正八品 44

从义郎 东头供奉官 从八品 45

秉义郎 西头供奉官 从八品 46

忠训郎 左侍禁 正九品 47

忠翊郎 右侍禁 正九品 48

成忠郎 左班殿直 正九品 49

保义郎 右班殿直 正九品 50

承节郎 三班奉职 从九品 51

承信郎 三班借职 从九品 52

下班祗应 殿侍 无品

地方节度使和州郡长官有什么区别?(宋代的)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

宋代后,节度使已经没有了唐和五代时期的权力,已经被剥夺了,只是个荣誉官职,而地方州郡长官则开始掌握军政权力,直接对负责。

正六品上:朝议郎

节度使是一种虚职就像和现在的军衔类似只是代表你的功劳或者是大员下派地方给的,州郡长官有实权有的地方甚至有知州军事但受到通正四品:判的制约如果知州的政令没有通判的署名或同意这个政令无效

宋代的官职划分,谁能告诉我啊

宋代官制,最为紊乱。官与职分,名与实殊。官制中的主要特点是官、职、遣的划分。这是一种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分离的职官体制。

这种官、职、遣的划分,使宋代官制出现了官与职分,名实不符的怪现象,所以《宋史·职官志》中所言:"三省六曹二十四史,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故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预朝政,侍郎、给事不领省职·····至于仆射、尚书、丞、郎、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因此,宋代官僚只重遣。这种官、职、遣的划分本质上是为防止官僚的专权,以达到皇权集中。实施的结果是造成了叠床架屋式的庞大官僚队伍。

结合宋代官制的特点,我们来看看宋代的官制。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九寺、诸监等职官系统和名称宋代都有,但多为闲散机构,权力往往为一些新设立的机构所取代。

宋代在中枢机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之外的最重要的机构是主管全国财政的三司。

宋代在吏部之外另设有审核朝官的"审官院"和考核地方官的"考课院",还有负责对武臣考核和遣的"三班院"。审官院和考课院的设立使吏部的职权被侵削大部,兵部也因枢密院、三班院和三衙的设立而成为闲衙,仅负责仪仗,武举等不甚重要之事。

刑部之外,宋又设审刑院,刑部的职权也被侵夺了许多。

至于正七品上:朝请郎工部,职权范围中屯田、虞部、水部之掌划归三司,工部职权也所剩无几。

宋朝侍郎 佐令的九寺仍然存在,但九寺各卿、少卿多为闲官,往往以另外的(3)有不少值得研究的突出问题: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文化高度,国内,制度种种。京朝官"判本寺事"。各寺除大理寺、太常寺还较有职权外,其它各寺职权都比较小。

宋朝六监即国子、少府、将作、军器、都水、司天监。国子监掌管教育,司天监掌天文历法,其余各监权限多被其他机构侵削。

宋朝的御史台和谏院变化较大,地位重要。这些留待监察制度中论述。

在一般的职官系统以外,宋朝还有沿袭唐朝,直属的机构"翰林学士院"。

宋代官员,待遇丰厚,加上有所谓的"磨勘法"一岁一考,文官三年、武官五年任内,只要无过错,照例可得升迁。因此,宋朝官僚因为官、职、遣不一而数量庞大。因为磨勘法等而因循守旧,办事效率极低,官场积弊日甚而难有作为。神宗时期改革官制,裁废了许多临时设置机构,权利归并回宰相系统下的六部等机构,使吏治稍有振作,但因官制积弊太深,加以变法中途夭折,不久仍成紊乱的状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