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手机 >

三顾茅庐的解释和意思 三顾茅庐的解释和意思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解释

三顾茅庐的释义: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三顾茅庐的解释和意思 三顾茅庐的解释和意思三顾茅庐的解释和意思 三顾茅庐的解释和意思


典故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群雄四起,一片混乱。曹操趁机挟持天子,控制朝廷,以天子的名义向各诸侯发号施令。而刘备为了实现建国大业,也到处搜罗人才,积蓄力量。

一次,刘备听说隆中有位叫诸葛亮的隐士很有才干,就带上厚礼,与关羽、张飞一起来到隆中的卧龙岗,想请诸葛亮出山,帮自己打天下。他们来到诸葛亮隐居的茅舍,不巧诸葛亮已外出不在家,刘备等人扫兴而归。时隔不久,刘备等人又冒着风雪来到隆中,结果又扑了个空。

刘备只好给诸葛亮留下一封信,表明自己对他的景仰和希望他出山的愿望。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第三次去拜访时,诸葛亮正好在家睡觉。他们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一直等到诸葛亮醒来。

刘备不辞劳苦,三次拜访,使诸葛亮大为感动,终于答应做刘备的军师。他以经天纬地之材辅佐刘备,屡建奇功,最终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

三顾茅庐的意思是什么?

三顾茅庐的意思: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

【解释】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成语用法】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多含褒义。

近反义词

【近义词】草庐三顾、三催四请、礼贤下士

【反义词】妄自尊大、拒人千里

礼贤下士

【拼音】[ lǐ xián xià shì ]

【解释】礼贤:对贤德的人以礼相待。下士:降低自己的身份结交有才能的人。指有地位的人能够敬重有德有才的人。

【出处】南朝·粱·洗约《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多矜尚,先哲所去。”

【成语用法】“礼贤下士”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形容重视人才,含褒义。

【近义词】爱才若渴、爱才好士、彬彬有礼、吐哺握发、三顾茅庐

【反义词】盛气凌人、傲世轻才、居高临下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三顾茅庐的解释[repeatedly request somebody to take up a responsible post;call on a famous scholar repeadedly to solicit his help;make three calls at a thatshed cottage and request the owner to take up a responsible post] 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 帮助 打 天下 。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 邀请 或 访问 详细解释 见“ 三顾草庐 ”。 词语分解 三顾的解释 .指 汉 末 刘备 三次往 隆中 访聘 诸葛亮 。 宋 陈亮 《酌古论·诸葛孔明下》:“雍容草庐,三顾后起。” 清 魏源 《定军山》诗:“三顾起 南阳 ,六出来 渭 岸。”.泛指一再顾访或诚 茅庐的解释 茅舍;草屋详细解释亦作“茆庐”。草屋。 唐 张籍 《送韩侍御 归山 》诗:“新结茆庐招隐逸,独骑骢马入 深山 。” 宋 梅尧臣 《对雪忆往岁钱塘西湖访林逋》诗 之一 :“折竹压篱曾碍过,却穿松下到茅庐。”

三顾茅庐的意思是什么?

《三顾茅庐》翻译: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做事,但都没有见到诸葛亮,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还是没能见到。冬去春来,准备再去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不忍打扰,在草堂门口耐心等待许久。等诸葛亮醒了,刘备才进屋拜访。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的大业。一天,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我家先生行踪不定,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叫人立即备马。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怏而回。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张飞满口答应。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高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

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好长时间不见动静,便走进门来。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忙答礼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大事。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三顾茅庐的意思

三顾茅庐指的是汉末刘备三次前往南阳卧龙岗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寓意: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向别人请教问题,或者有求于人,态度一定要真诚,并且要有耐心。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就像刘备一样,不因此而鄙视诸葛亮,因而蜀汉皇朝才有了更进一步的辉煌。假设刘备无礼节,诸葛亮肯定不会出山相助;假设没有诸葛亮相助,刘备很难建立蜀汉政权。其实,“三顾茅庐”的背后,是求贤若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