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

《庄子》一则原文_庄子一则原文注音

庄子一则拼音版

北běi冥míng有yǒu鱼yú,其qí名míng为wéi鲲kūn。鲲kūn之zhī大dà,不bù知zhī其qí几jǐ千qiān里lǐ也yě;化huà而ér为wèi鸟niǎo,其qí名míng为wéi鹏péng。鹏péng之zhī背bèi,不bù知zhī其qí几jǐ千qiān里lǐ也yě;怒nù而ér飞fēi,其qí翼yì若ruò垂chuí天tiān之zhī云yún。是shì鸟niǎo也yě,海hǎi运yùn则zé将jiāng徙xǐ于yú南nán冥míng。南nán冥míng者zhě,天tiān池chí也yě。《齐qí谐xié》者zhě,志zhì怪guài者zhě也yě。《谐xié之zhī》言yán曰yuē:“鹏péng之zhī徙xǐ于yú南nán冥míng也yě,水shuǐ击jī三sān千qiān里lǐ,抟tuán扶fú摇yáo而ér上shàng者zhě九jiǔ万wàn里lǐ,去qù以yǐ六liù月yuè息xī者zhě也yě。”野yě马mǎ也yě,尘chén埃āi也yě,生shēng物wù之zhī以yǐ息xī相xiāng吹chuī也yě。天tiān之zhī苍cāng苍cāng,其qí正zhèng色sè邪xié?其qí远yuǎn而ér无wú所suǒ至zhì极jí邪xié?其qí视shì下xià也yě,亦yì若ruò是shì则zé已yǐ矣yǐ

《庄子》一则原文_庄子一则原文注音《庄子》一则原文_庄子一则原文注音


《庄子》故事两则原文译文

原文(一)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fú)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yé)?”

译文(一)

惠子做了魏国的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到魏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所以惠子非常担心,在国都里搜捕了几日几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yuān chú),你知道它吗?鹓雏鸟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鸟(yuān chú)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鸟,发出‘吓’(hè)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魏国(相位)来恐吓我吗?”

原文(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二)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出处:《庄子·秋水》——战国·庄子

扩展资料

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限别的)。

庄子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 界,安时处顺,逍遥无待。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奉为《道德经》或《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惠子相梁》出自《庄子·秋水》,作者是古代哲学家庄周。在这篇短文中,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鸟,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参考资料来源:

庄子一则富贵不能原文注释译文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作者乃是孟子,并非庄子。

全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逸,贫不能使我改移节,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八上语文课本第5单元有原文,课释

庄子一则原文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

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注释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鲲(kūn):本指鱼卵,这里借表大鱼之名。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④怒:奋起。

⑤垂:边远;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陲”。一说遮,遮天。

⑥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徙:迁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⑨志:记载。

⑩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11)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12)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停歇。

(13)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14)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5)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16)极:尽。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庄子》全文和翻译是什么?

《庄子》全文和翻译如下所示。

一、《庄子》全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计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二、翻译

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入黄河。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这时,河伯转变了自己的脸色,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俗话所说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难以穷尽,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北海若说:不可与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的眼界受狭小居处的局限;不可与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因为它受到时令的局限。

不可与见识浅陋的乡曲书生谈论大道理,因为他受到了礼教的束缚。现在你河伯从黄河两岸间走出,看到了大海,才知道你自己的鄙陋,可以跟你谈论一些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

千万条河流流归大海,没有停止的时候,而大海却并不因此而盈满;尾闾不停地海水,不知到什么时候停止,但大海并没有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大海水位不变,无论水灾还是旱灾大海没有感觉。大海的容量超过了长江、黄河的水流,简直不能用数字来计算。

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自夸,我自认为自己列身于天地之间,接受了阴阳之气。我在天地之间,好比是小石块、小树木在高山一样,正感到自己的渺小,又怎么会自傲自夸?考虑到四海在天地之间,不正像小小的蚁穴存在于大湖之中吗?考虑到中原地区在四海之内,不正像米粒存放在大粮仓之中吗。

世间万物数量有万种,人不过是其中之一种;人类虽遍布九州,但其所居之地也只占谷食所生、舟车所通之地中的万分之一。拿人和万物相比,不正像一根毫毛在马身上一样吗。

五帝所延续的(业绩),三王所争夺的(天下),仁人志士所忧虑的(事情),以天下为己任的贤能之士为之劳苦的(目标),都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周王授予的职位而取得名声,孔子以谈说仁、礼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当初因河水上涨而自夸一样吗。

《庄子》一则原文是什么?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

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注释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鲲(kūn):本指鱼卵,这里借表大鱼之名。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④怒:奋起。

⑤垂:边远;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陲”。一说遮,遮天。

⑥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徙:迁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⑨志:记载。

⑩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11)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12)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停歇。

(13)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14)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5)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16)极:尽。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

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平!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

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

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

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

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

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

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

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

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

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

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庄子·人间世》的一则故事

一则出自《庄子·人间世》的故事:

鲁国有一位贤士叫颜阖,受卫灵公之邀,要去卫国给卫灵公的大儿子当师傅。结果发现这个太子很难伺候,因而去求教一位高人叫蘧伯玉(齐国一位学问很高的贤德之人)。

他问道:“先生啊,假设有一个人,他天性残暴。我如果放弃原则去迁就他,我怕因此受害。我如果坚持原则去辅导他,我怕自己因此受害。这个人的智商呢,就老觉得是别人错,自己没错。遇到这样的人,我应该怎么办呢?”

蘧伯玉回答说:“这个问题问得好,要谨慎小心,严格自律,自己要行的端做得正。表面上要顺和亲近,内心要循循善诱,进行疏导。

虽然如此,这两种方式方法都有其隐患。就是说,顺和亲近,但也不能太亲密;循循善诱,但不能显露心迹。

顺和亲近太亲密,到了的时候,就会毁灭,崩坏失败;若诱导太露心迹,就会被人认为是沽名钓誉,被视为妖孽的行为,进而招致灾祸。

怎么办呢?他如果像婴儿一样天真无邪,你也同他一样天真无邪;他若没有界限,你也同他一样没有界限;如果他跟你无拘无束,你也同一样他无拘无束。这样慢慢找到时机切入,达到教化的目的和结果,就不会有行为上的过失了。”

“不要与人设限”,这个故事,内涵深切,道理通达,哲理广袤。

这也是一个很高级的故事。

就像老子在道德经里所说:“上善若水”。

水,是无形的,它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真正厉害的人,就像一个管道一样,别人什么样,他就是什么样。

他的内心是如如不动的,这是“道”要达到的境地,是要坚守的内心。但他的外在,可以像水一样无形。

所以为什么要给自己设限?自己完全有无限的可能。你希望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是以此来获得安全感,但是也限制了,其他更多的可能性。

正如萨古鲁的《幸福的三个真相》里说的:“你今天建立的,自我保护之墙,明天将会成为,自我囚禁之墙。”

因此去尝试挑战一下,和固定的人格相反的事情,说不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然而古往今来,天下无完人,唯心存善意,又虚怀若谷,善于趋下,不倦学习,才是难能可贵的精神。

“做人如水,优雅从容,你高,我便退去,绝不淹没你的优点。你低,我便涌来,绝不暴露你的缺陷。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你热,我便沸腾,决不耽误你的热情。你冷,我就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流。”

这也是上善若水的一个境界。

因为有时候讲道理, 没有办法承接、共情到对方的情绪。尤其是亲近的人,他们此刻需要的是你的同理心,及与他们立场一致的态度。

所以,为人要以理融合,有“道”更要有“术”。而往往越得“道”的人,越会用“术”。修的越高的人,边界越广,人格呈现一种融化若水的状态。

可见,做事符合规律,方法多样、因人而异。要像水一样宽容柔和,上善若水,外柔内刚。

“形就而心和,顺而化之”。

原文:

白话文释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