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

生化km的单位是什么(生化k值的概念)

生物化学蛋白质习题,氢酶的催化,运用米氏常数计算

在生物化学中,涉及到蛋白质与配体(包括蛋白质结合小分子,酶催化底物和抑制剂结合等等)的相互作用时,有不少衡量相互作用的生化指标,其中包括 Ki值(抑制常数),Kd值(解离常数),Km值(米氏常数) 1) Kd值:dissociation constant 针对的是蛋白质与小分子(如LAC等),指的是解离常数,单位是M.该常数反映了与蛋白质结合的小分子的解离速率,也直接决定蛋白质与小分子的亲和力(affinity)。是定量描述蛋白质与小分子结合的主要生化指标。 2) Ki 值:inhibitor constant 针对的是蛋白质与抑制剂,指的是抑制剂常数, 单位是M. 与Kd值的计算一样,反映出抑制剂与蛋白质的结合紧密程度。 3) Km值:是针对酶与底物的催化反应,Km指的是米氏常数(为了纪念Michaelis和Meten),是由一些速率常数组成的复合常数,等于酶的反应速率达到反应速率的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M. 这几个常数,Kd与Ki,按照我的理解来说别不大,只是Ki代表的是抑制剂与蛋白质的Kd,本质上无异。Km值的推导Km值的推导比Kd,Ki要复杂,主要在于酶的催化过程,不仅包括前面的结合,还有后续的催化得到新的底物,这与前面的单一可逆过程是有区别的。

生化km的单位是什么(生化k值的概念)生化km的单位是什么(生化k值的概念)


底物浓度的单位

底物浓度的单位:KM。

底物为参与生化反应的物质,可为化学元素、分子或化合物,经酶作用可形成产物。 底物浓度是指实验反应物的浓度 。 比如淀粉酶分解淀粉 淀粉溶液的浓度就是指底物浓度。

底物浓度对酶的活性不产生影响,只对酶促反应速率产生影响。随着底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达到某一值后不再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生化协会酶委员规定

1分钟内将1微摩尔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为1个单位,称为标准单位。并规定了酶作用的条件,因标准单位在实际应用时不够方便,故生产上往往根据不同的酶制定各自的酶活力单位,例如蛋白酶以1分钟内能水解酪蛋白产生1微克酪氨酸的酶量为1个蛋白酶单位;液化型淀粉酶以1小时内能液化1克淀粉的酶量为1个单位,等等。

以上内容参考:

反应常数(Km)

Km是酶的特征常数,又称米氏常数这是酶促反应动力学里的内容,影响反应速度的有六大因素:1酶浓度2底物浓度3温度4pH5激活剂6抑制剂,而1和2是内因,3-6是外因。 这个问题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Km值,先看一下推导: E+S->ES 平衡常数K1 ES->E+S 平衡常数K2 ES->P+E 平衡常数K3 其中:E是酶 S是底物 P是产物 开始时: ES生成速度:V1=K1[E][S] ES分解速度:V2=K2[ES]+K3[ES]=(K2+K3)[ES] 在恒态时: V1=V2 => (K2+K3)[ES]=K1[E][S] =>(K2+K3)/K1=[E][S]/[ES] 令:Km=(K2+K3)/K1 即:Km=[E][S]/[ES] Km的意义: 设V=1/2Vmax Km=[S] 即Km是反应速度为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一个酶对一个特定的底物,有一个特定的Km与之对应。 注:Km与酶的浓度无关,与酶的性质有关,与底物浓度有关,同一酶对不同的底物有不同的Km值。 因此Km是酶的特征常数。适温度和pH只是影响因素。 米氏常数非竞争性抑制剂米氏常数不变,反应速度减小;竞争性抑制剂米氏常数增大而,反应速度不变。Km:米氏常数,是研究酶促反应动力学重要的常数。米氏常数-意义它的意义如下: 它的数值等于酶促反应达到其速度Vm一半时的底物浓度〔S〕,图示以及公式推导。 它可以表示酶和底物之间的亲和能力,Km值越大,亲和能力越弱,反之亦然。 它可以确定一条代谢途径中的限速步骤:代谢途径是指由一系列彼此密切相关的生化反应组成的代谢过程,前面一步反应的产物正好是后面一步反应的底物,例如,EMP途径。限速步骤就是一条代谢途径中反应慢的那一步,Km值的那一步反应就是,该酶也叫这条途径的关键酶。 它可以用来判断酶的适底物,某些酶可以催化几种不同的生化反应,叫多功能酶,其中Km值小的那个反应的底物就是酶的适底物。 Km是一种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种类有关而与酶的浓度无关,与底物的浓度也无关,这一点与Vm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Km值来鉴别酶的种类。但是它会随着反应条件(T、PH)的改变而改变。竞争性抑制剂米氏常数不变,反应速度减小;反竞争性抑制剂米氏常数减小,反应速度减小。

米氏常数的意义

米氏常数(Michaelis constant,)(Km)

Km:米氏常数,是研究酶促反应动力学重要的常数。它的意义如下: 它的数值等于酶促反应达到其速度Vm一半时的底物浓度〔S〕,图示以及公式推导。 它可以表示酶和底物之间的亲和能力,Km值越大,亲和能力越弱,反之亦然。 它可以确定一条代谢途径中的限速步骤:代谢途径是指由一系列彼此密切相关的生化反应组成的代谢过程,前面一步反应的产物正好是后面一步反应的底物,例如,EMP途径。限速步骤就是一条代谢途径中反应慢的那一步,Km值的那一步反应就是,该酶也叫这条途径的关键酶。 它可以用来判断酶的适底物,某些酶可以催化几种不同的生化反应,叫多功能酶,其中Km值小的那个反应的底物就是酶的适底物。 Km是一种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种类有关而与酶的浓度无关,与底物的浓度也无关,这一点与Vm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Km值来鉴别酶的种类。但是它会随着反应条件(T、PH)的改变而改变。竞争性抑制剂米氏常数不变,反应速度减小;反竞争性抑制剂米氏常数减小,反应速度减小。

大学化学单位 Km hm Mm Em Tm 之间的换算

1Km=1000m 1hm=100m 1Mm=1×10^6m(兆米) 1Em (EXA兆兆兆)=10^18m 1Mm=1×10^6m(兆米) 1Tm=10^12米=6.7 天文单位(太米)

米氏常数为什么有单位

因为这是物理单位。

米氏常数

(Km)的含义是

酶促反应

达速度(Vm)一半时的底物(S)的浓度。它是酶的一个特征性物理量,其大小与酶的性质有关。

它被广泛应用到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基因工程、

生物制

、临床用等领域的理论、实验和实践中。

Km的含义是酶促反应达速度(Vm)一半时的底物(S)的浓度。,即当V=Vm/2时,【S】=Km,单位为mol/l。Km是酶极为重要的

动力学参数

,其物理含义是指ES复合物的shu消失速度常数(k-1+k2)与形成速度常数(k1)之比。

扩展资料

其他影响因素

1、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当底物浓度很低时,有多余的酶没与底物结合,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中间

络合物

的浓度不断增高。

当底物浓度较高时,液中的酶全部与底物结合成中间产物,虽增加底物浓度也不会有更多的中间产物生成。

2、温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一方面是温度升高,酶促反应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温度升高,酶的高级结构将发生变化或变性,导致酶活性降低甚至丧失。因此大多数酶都有一个

适温度

。在适温度条件下,反应速度。

在生物化学中什么是特征常数?给个概念再具体举例说明下,谢了

米氏常数(Km值):用Km值表示,是酶的一个重要参数。Km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到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M或mM)。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