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哪里_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哪里?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等

5、诗书立业,孝悌做人。——王永彬

1.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哪里_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哪里?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哪里_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哪里?


8、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

释义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淮南子·汜论训》。治理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获利。

应用 :汉代刘安在《淮南子·汜论训》中说“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也就是说治理的原则,最根本的就是要利民。利民呢,就是要让老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各级干部要一切从老的利益出发,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立身、处世、从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淮南子名言整理

1.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2. 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

3. 白玉不雕,美珠不文。

4. 明月之光,可以远望而不可以细书;甚雾之朝,可以细书而不可以远望寻常之外。

5. 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

7. 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8. 置猿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

9. 吞舟之鱼荡而失水,则制于蝼蚁,离其居也。

10. 槁竹有火,弗钻不然;土中有水,弗掘无泉。

11.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13. 善游着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14. 乐听其音,则知其俗;见其俗,则知其化。

15. 入其国者从其俗,入其家者避其讳。

16. 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17. 或誊人而适足以败之,或毁人而乃反以成之。

18. 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19. 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

21. 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

22. 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干谷。

24.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25.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26.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27. 不贪,不恐独后。

28. 不以贵为安,不以为危。

29. 不自强而成功者,天下未之有也。

30. 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

31. 多欲亏义,多忧害智。

32. 夫23. 仁义者,治之本也。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33. 福莫大于无祸,利莫美于不丧。

34. 福由己发,祸由己生。

36. 骅骝良马,一日千里,然其使之搏兔,不如豺狼,伎能殊也。

37. 积爱成福,积怨则祸。

38.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39. 宽而栗,严而温。

40. 利害之道,祸福无门,不可求而得也。

41. 良医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

42.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44. 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下轻上重,其覆必易。

45. 巧治不能铸木,巧工不能斫金。

46. 省事之本,在于节欲。

47. 圣人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

48. 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49. 天下之物莫凶于鸠毒,然而良医囊而藏之,有所用也。

50. 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

51. 行同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53. 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

54. 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

55. 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56.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57.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58. 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御。

59. 林中不卖薪,湖上不鬻鱼。

60.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61. 疾雷不及掩耳。

62. 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

63.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64.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

65.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真知而止体。

67. 逐鹿者不顾兔。

68. 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69.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70. 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涔之;人平,嗜欲害之。

71.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白玉不雕,美珠不文。

2、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

3、天下之物莫凶于鸠毒,然而良医囊而藏之,有所用也。

4、福莫大于无祸,利莫美于不丧。

5、明月之光,可以远望而不可以细书;甚雾之朝,可以细书而不可以远望寻常之外。

6、逐鹿者不顾兔。

7、林中不卖薪,湖上不鬻鱼。

8、福由己发,祸由己生。

9、置猿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

10、不自强而成功者,天下未之有也。

11、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12、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

13、省事之本,在于节欲。

14、或誊人而适足以败之,或毁人而乃反以成之。

15、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16、仁义者,治之本也。

17、日不知夜,月不知昼,日月为明而弗能兼也。

18、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19、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御。

20、行同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21、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

22、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23、疾雷不及掩耳。

24、多欲亏义,多忧害智。

2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6、宽而栗,严而温。

27、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28、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

29、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30、骅骝良马,一日千里,然其使之搏兔,不如豺狼,伎能殊也。

31、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涔之;人平,嗜欲害之。

32、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下轻上重,其覆必易。

33、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

34、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35、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36、不以贵为安,不以为危。

37、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38、目妄视则,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

39、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

40、善游着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41、槁竹有火,弗钻不然;土中有水,弗掘无泉。

42、不贪,不恐独后。

43、利害之道,祸福无门,不可求而得也。

44、圣人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

45、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

46、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47、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

48、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49、良医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

50、吞舟之鱼荡而失水,则制于蝼蚁,离其居也。

51、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

53、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54、巧治不能铸木,巧工不能斫金。

55、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

56、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真知而止体。

57、积爱成福,积怨则祸。

58、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59、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

60、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61、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干谷。

62、入其国者从其俗,入其家者避其讳。

63、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64、乐听其音,则知其俗;见其俗,则知其化。

65、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66、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68、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69、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70、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71、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

孝心名言整理

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2、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3、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李毓秀

4、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

6、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7、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劝报亲恩篇》

9、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10、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劝孝歌》

11、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2、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西塞罗

13、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孔丘

14、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5、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劝孝歌》

16、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17、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18、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李毓秀

19、咱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20、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劝报亲恩篇》

2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52、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孟子

22、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23、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24、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25、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26、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苏轼

27、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孟子

28、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29、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30、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小路实笃

31、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何铸

32、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迅

33、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大仲马

34、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35、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劝报亲恩篇》

36、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

37、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3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增广贤文》

3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41、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42、子孝父心宽。——陈元靓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43、永言孝思,思孝惟则。——孟子

44、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45、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46、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47、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字严

48、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49、在这个世界上,咱们永远需要报答最完美的人,这就是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

50、年老受尊敬是出此刻人类里的种特权。——拉法格

5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

5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

53、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孝也。——孟子

54、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

55、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56、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第四》

57、百善孝为先,万恶为首。——王永彬

58、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59、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

60、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61、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第四》

62、一个高尚的人,如果有一个像他自己一样的儿子,其乐一定不亚于他自己生命的延续。——斯梯尔

63、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刘昼

64、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三国志·魏书》

66、母亲,我祝福您,因为您知道怎样把您的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他将在人生的战斗中获得胜利。——阿斯杜里亚斯

67、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家语·行》。

68、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69、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70、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

7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淮南子名言整理》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整理书包句子简短 专题。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什么

67、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出自道家经典著作《文子》。

71条淮南子名言

全文是:老子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道,而令行为右。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变。

苟利于民出自哪本书

66. 目妄视则,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出自道家经典著作《文子》,全文是:“老子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道,而令行为右。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变。”

12. 日不知夜,月不知昼,日月为明而弗能兼也。

原文开头虽然是“老子曰”,但是这不是老子说的话。只是伪托老子而已。

志哥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什么?

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序》)。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西汉时期刘安的《淮南子·_论训》。

原文: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释义:治理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52. 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让获利;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

扩展资料: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著的。现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说的内篇所遗。据高诱序言,“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

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汉书·艺文志》则将它列入杂家。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谁

20. 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

关于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谁如下:治国有常而立民为本出自出自《淮南子·汜论训》。

知识拓展

《淮南子·汜论训》是古代文献中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该书共有21篇,探讨了天文、地理、农业、医学以及人类等多方面的内容,被誉为古代哲学思想的宝库。其中,第五篇“训原”是书中讨论人性本善与性恶的部分。

在该篇中,作者引用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讲述了秦穆公在位期间对于的贡献,指出他有很高的智慧和仁德,但同时也有严厉的法律制度来管控。作者认为,荀子所说的人性本恶与孟子所说的人性本善并非不可调和,即使人性本善,也需要有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持秩序。

“淮南子·汜论训”中的观点对于古代哲学思想和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我们现代人对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探讨提供了借鉴。

主题思想

《淮南子·汜论训》是一个重要的古代思想文化宝库,它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关于人的自我修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汜论训》中,作者通过多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这些主题思想。

其一,作者在论述自然与人类关系时,特别强调了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而非占据和破坏自然。他认为,人类应该学会感悟自然、顺应自然,学会用合理的方式去利用自然,而不是一味地掠夺自然。

其二,作者还深刻剖析了人的内心世界,认为人的内心具有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人汉代刘安编的《淮南子·_论训》的记载有细微异: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_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总之,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人们应该基于当下现实,如果能够获益,不必效法古代规定。如果能把事做得体,也不必遵循俗法。应该尽快地学会掌握内心这个重要的因素,反思与自我束缚、学习与积淀自身的文化素养,以便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充分地展现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魅力。

治国有常而立民为本出自哪里

35. 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

治国有常而立6. 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民为本出自出自《淮南子·汜论训》,意思是治理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获利;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

治国有常出处

出自西汉时期刘安的《淮南子·氾论训》。

原文节选: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译文: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适合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要遵循旧法。夏朝、商朝到了末世,桀纣不改变陈法导致了灭亡;夏禹、商汤、周武王不因袭旧法却兴旺发达而称王。

《淮南子·汜论训》

《淮南子·氾论训》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著的。据《汉书·艺文志》云:“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注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说的内篇所遗。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哪

43. 马先驯而后4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哪:《淮南子·氾论训》。

治国有常出处:

出自西汉时期刘安的《淮南子·氾论训》。原文节选: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译文:

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适合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要遵循旧法。夏朝、商朝到了末世,桀纣不改变陈法导致了灭亡;夏禹、商汤、周武王不因袭旧法却兴旺发达而称王。

《淮南子·氾论训》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著的。据《汉书·艺文志》云:“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注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说的内篇所遗。

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收集史料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淮南子》相传是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

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纵横家”,《四库全书总目》归入“杂家”,属于子部。《淮南子》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什么作品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西汉时期刘安的《淮南子·汜论训》。

作者:

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沛郡丰县(今徐州丰县)人,生于淮南(今属安徽省)。汉朝宗室、西汉时期思想家、道家人物、文学家。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刘安所著的《离骚传》是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

他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亦称《淮南子》,是我国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学术巨著。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也是豆腐的创始人。

作品原文:

古者有鍪而绻领,以王天下者矣。其德生而不辱,予而不夺,天下不非其服,同怀其德。当此之时,阴阳和平,风雨时节,万物蕃息。乌鹊之巢可俯而探也,禽兽可羁而从也。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

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人讲话原文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发展各个环节。露,夏日则不胜暑蛰蚊虻。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安之。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掩形御寒。

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钩而樵,抱甀而汲,民劳而利薄。后世为之耒耜櫌鉏,斧柯而樵,桔槔而汲,民逸而利多焉。

古者大川名谷,冲绝道路,不通往来也;乃为窬木方版,以为舟航。故地势有无,得相委输。乃为靻蹻而超千里,肩荷负儋之勤也,而作为之楺轮建舆,驾马服牛,民以致远而不劳。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6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以为兵刃,猛兽不能为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