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唐诗300首 朗读_唐诗300首朗读湘中

唐诗三百首儿童朗读 儿童唐诗三百首全集

幼儿唐诗300首(文本 精选)

唐诗300首 朗读_唐诗300首朗读湘中唐诗300首 朗读_唐诗300首朗读湘中


唐诗300首 朗读_唐诗300首朗读湘中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 作者: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作者: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 作者: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终南别业》 作者: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凉州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家。

《渭城曲》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塞》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黄鹤楼》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清明 作者: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题都城南庄 作者: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本书目录】

送兄(七岁女)

蝉(虞世南)

咏风(虞世南)

野望(王绩)

咏鹅(骆宾王)

易水送别(骆宾王)

风(李峤)

中秋月(李峤)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送社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山中(王勃)

从军行(杨炯)

渡汉江(宋之问)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咏柳(贺知章)

回乡偶书(贺知章)

回乡偶书(贺知章)

幽州夜饮(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张说)

边词(张敬忠)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

望月怀远(张九龄)

照镜见白发(张九龄)

登鹤雀楼(王之涣)

凉州词(王之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送朱大入秦(孟浩然)

春晓(孟浩然)

宿建德江(孟浩然)

渡浙江问舟中人(孟浩然)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王昌龄)

出塞(王昌龄)

采莲曲(王昌龄)

闺怨(王昌龄)

卢溪别人(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送柴侍御(王昌龄)

终南望余雪(祖咏)

使至塞上(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山居秋瞑(王维)

现猎(王维)

鹿柴(王维)

竹里馆(王维)

鸟鸣洞(王维)

莲花坞(王维)

杂诗(王维)

相思(王维)

山中(王维)

田园乐(王维)

少年行(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秋浦歌(李白)

静夜思(李白)

军行(李白)

越女词(李白)

峨眉山月歌(李白)

赠汪伦(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送友人(李白)

山中问答(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望天门山(李白)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月下独酌(李白)

独坐敬亭山(李白)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夜宿山寺(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黄鹤楼(崔颢)

凉州词(王翰)

桃花溪(张旭)

山中留客(张旭)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塞下曲(戎昱)

夜别韦司主(高适)

别董大(高适)

除夜作(高适)

营州歌(高适)

军城早秋(严武)

钓鱼湾(储光义)

早梅(张谓)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听弹琴(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刘长卿)

望岳(杜甫)

前出塞(杜甫)

月夜(杜甫)

春望(杜甫)

江村(杜甫)

客至(杜甫)

绝句漫兴(杜甫)

春夜喜雨(杜甫)

赠花卿(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绝句(杜甫)

绝句(杜甫)

绝句(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

登高(杜甫)

登岳阳楼(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八阵图(杜甫)

着行即兴(李华)

送人赴安西(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碛中作(岑参)

逢入京使(岑参)

山房春事(岁参)

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月夜(刘方平)

赋新月(缪氏子)

枫桥夜泊(张继)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归雁(钱起)

送彭将军(郎士元)

柏林寺南望(郎土元)

听邻家笙(郎土元)

寒食(韩雄)

宿石邑山中(韩雄)

江村即事(司空曙)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拜新月(李瑞)

小儿垂钓(胡令能)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征人怨(柳中庸)

题三间大夫庙(戴叔伦)

兰溪掉歌(戴叔伦)

送人游岭南(戴叔伦)

寒食寄京师请弟(韦应物)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韦应物)

滁州西洞(韦应物)

塞下曲(卢纶)

逢病(卢纶)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江南曲(李益)

题邻居(于鹊)

江南曲(于鹤)

巴女谣(于鹤)

游子吟(孟郊)

古别离(孟郊)

古怨别(孟郊)

登科后(孟郊)

洛桥晚望(孟郊)

少年行(令狐楚)

观祈雨(李约〕

和练秀才杨柳(杨巨源)

春兴(武元衡)

口罗口贡曲(刘采春)

题都城南庄(崔护)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惊雪(陆畅)

湘江曲(张籍)

成都曲(张籍)

野老歌(张籍)

秋思(张籍)

雨过山村(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湘中(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游太平公主山庄(韩愈)

晚春(韩愈)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

白二十二舍人(韩愈)

春闺思(张仲素)

秋夜曲(张仲素)

塞下曲(王涯)

竹枝词(刘禹锡)

秋风引(刘禹锡)

堤上行(刘禹锡)

秋词(刘禹锡)

浪淘沙(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

诸君子(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乌衣巷(刘禹锡)

望洞庭(刘禹锡)

夏夜宿表兄宅话旧(窦叔向〕

池上(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惜(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暮江吟(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白云泉(白居易)

遗爱寺(白居易)

陈情上韦令公(薛涛)

悯农(-)(李绅)

们农(二)(李绅)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

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江雪(柳宗元)

偶书(刘叉)

井栏砂宿遇夜客(李涉)

牧童词(李涉)

菊花(元稹)

离思(元稹)

剑客(贾岛)

题李凝幽居(贾岛)

送唐环归敷水庄(贾岛)

寻隐者不遇(贾岛)

题诗后(贾岛)

题金陵渡(张枯)

农父(张碧)

瀑布(施肩吾)

消山中叟(施肩吾)

登玄都阁(朱庆馀)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花(吕温)

题西施石(王轩)

淹河直进船(李敬方)

马诗(李贺)

昌谷北园新笋(李贺)

农家望晴(雍裕之)

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

过华清宫(杜牧)

赠别(杜牧)

题乌江亭(杜牧)

江南春(杜牧)

齐安郡后池(杜牧)

赤壁(杜牧)

泊秦淮(杜牧)

山行(杜牧)

秋夕(杜牧)

清明(杜牧)

咸阳值雨(温庭筠)

商山早行(温庭筠)

陇西行(陈陶)

霜月(李商隐)

登乐游原(李商隐)

夜雨寄北(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

隋宫(李商隐)

无题(李商隐)

贾生(李商隐)

江楼感旧(赵嘏)

过野叟居(马戴)

官仓鼠(曹邺)

山亭夏日(高骈)

对雪(高骈)

南地(李郢)

鹦鹉(罗隐)

雪(罗隐)

蜂(罗隐)

感弄猴人赐朱绂(罗隐)

钓侣(皮日休)

离骚(陆龟蒙)

新沙(陆龟蒙)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

台城(韦庄)

与小女(韦庄)

田家(聂夷中)

公子家(聂夷中)

江行无题(钱王羽)

咏架上鹰(崔铉)

己亥岁感事(曹松)

云(来鸽)

春怨(金昌绪)

焚书坑(章碣)

鸡(崔道融)

牧竖(崔道融)

田上(崔道融)

溪居即事(崔道融)

晓日(韩亻屋 )

华清宫(吴融)

富贵曲(郑遨)

公子行(孟宾于)

怀良人(葛鸦儿)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淮上渔者(郑谷)

赠卖松人(于武陵)

送人游吴(社荀鹤)

山中寡妇(杜荀鹤)

蚕妇(杜荀鹤)

再经胡城县(杜荀鹤)

渔父(李中)

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休)

公子行(贯休)

春草(唐彦谦)

社日(王驾)

雨晴(王驾)

寄外征衣(陈玉兰)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卢汝弼)

寄人(张泌)

农家(颜仁郁)

咏月(李建枢)

述国亡诗(徐氏)

金缕衣(无名氏)

水调歌(无名氏)

唐诗朗读

唐诗三百首朗读

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常人难以全读;此后 沈德潜以《全唐诗》为蓝本,编讯唐诗别裁》,收录诗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普通人也难以全读。于是,清代乾隆年间 蘅塘退士 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讯唐诗三百首》收录诗三百一十首,成为流传广、影响的唐诗普及读本。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2)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讯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作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唐诗三百首》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流传广的诗词选集。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早的、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

清·同治辛末春刊《唐诗注疏三百首》

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是诗的国度,唐朝是诗歌的,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诗歌是当时文学的代表,成为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百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广、影响,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经典的选本之一。《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成功的启蒙教材、了解文化的模范读本,对诗歌选编学、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人们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三百首》影响之大。

《唐诗三百首》向来有几种注释本流行,如清章燮的《唐诗三百首注疏》,清李盘的《注释唐诗三百首》等,其中以陈婉俊的《唐诗三百首补注》教为简明。

在古代的唐诗选本中,清人孙沫的《唐诗三百首[1]》为流行。今人喻守真有《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版,对艺术特色的讲解甚为详切。今人唐诗选本较多,兹介绍两种:一是葛兆光《唐诗卷》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唐诗282首,凡七十八家,选诗颇具眼量,小传、注释新见迭出,自成一家;一是马茂元《唐诗逊文学出版社出版,选诗500余首,按体例排列,注释简明,分析详备。

带拼音的《唐诗300首》

春晓 孟浩然

回乡偶书 贺知章

静夜思 李白

咏鹅 骆宾王

敕勒歌 北朝民歌

《唐诗300首》介绍:

诗歌作者: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少时就以诗文知名。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他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北朝民歌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的作品,其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风格粗犷豪迈,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今存60多首。其代表作《木兰诗》等还入选了人教版教材,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

夏青朗诵唐诗300首的内容

《唐诗三百首》CD光盘,收录了清代蘅塘退士(孙洙)所编《唐诗三百首》全部八卷共三百一十三首诗文,由广播电台播音艺术家夏青朗诵,将诗风韵律现于耳际,广播电台原版录制。夏青学识渊博,文风端庄,在语言文字和古典文学方面造诣颇深。他的播音深沉隽永,吐字铿锵有声,或激昂,或委婉,抑扬还击,自成一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