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 >

片麻岩是什么岩石变质 片麻岩是什么岩石变质而来

变质岩是怎么形成的

变质岩是一种由原来的岩石,在高温、高压、化学反应和流体作用等条件下发生了结晶、重结晶和变形等过程而形成的新岩石。

片麻岩是什么岩石变质 片麻岩是什么岩石变质而来片麻岩是什么岩石变质 片麻岩是什么岩石变质而来


一、变质岩的形成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造山作用:在地球表面运动的板块碰撞和挤压形成了复杂的山脉体系。这种作用产生的巨大压力和高温条件,是变质岩形成的基础条件。

2.岩石变形:由于造山作用的作用,原有的岩石发生了变形,表现为岩石的层状、褶皱和断层等结构形态。

3.新相生成:在高温、高压和化学反应的作用下,岩石内部的矿物质组成发生了改变,形成了不同的新石英、云母、硅灰石等矿物。

48.麻粒岩类。属高温条件下形成的区域变质岩,如暗色麻粒岩、浅色麻粒岩等。.赋存物质的改变:变质岩的形成还与流体的作用有关。流体通过溶解和离子交换等作用,在岩浆降温后,形成了变质岩中包括水等物质,影响了矿物的结晶形态、组成和分布。

总之,变质岩的形成是由强烈的地壳变动和高温、高压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这种岩石形成的条件比较复杂,不同的变质岩类型还有其具体的红柱石角岩形成条件和特征。

二、分类:

根据变质岩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可以将其分为片麻岩、云母片岩、石英岩、角闪岩、蒲公英岩、绿片岩和板岩等不同的岩石类型。不同类型的变质岩形成的环境和过程也有所不同。

例如,片麻岩是一种由含铝和镁的低灰岩经过高温变质而成的岩石。它的特点是由于方解石等矿物的分解,在岩石中形成了典型的片麻状结构。

总之,不同的变质岩类型在地质学领域具有不同的研究意义,可以为我们解读地球历史的演变提供重要参考。

接触变质作用及其岩石

美国ASTM天然石材分类标准

一、接触变质作用的一般特征

接触变质作用的分布很局限,主要出现于火成岩侵入体周围的围岩接触带,由岩浆冷凝结晶过程中散发的热量使围岩变质结晶,形成接触热变质岩。有时围岩还受岩浆中析出的挥发分和其他来源的流体相影响,伴有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等接触交代岩,它们与成矿关系密切。接触变质作用一般发生于地壳浅部,所以压力较低,一般不超过0.2~0.3GPa,但温度上限可达800℃左右。有时在喷出岩的围岩或捕虏体中还可见到温度更高的高热接触变质现象,岩石经高温烘烤而脱水变硬,退色,并可形成一些特殊的高温、低压矿物,如鳞石英、多铝红柱石和硅钙石等,有时还会出现玻璃质。

在接触变质过程中,靠近侵入体的围岩所达温度,离岩体愈远,温度愈低,因此从外围向接触带,随变质程度的增高会依次出现不同的矿物共生组合,它们以岩体为中心呈环带状分布,形成接触变质晕,其宽度自几十厘米至数百米不等。Melson(1966)研究了美国蒙大拿州一个花岗岩岩株周围的接触变质晕(图20-1),发现从外围未变质的硅质白云岩向岩体依次出现三个变质带。

(1)透闪石带:以白云石和石英反应生成透闪石和方解石为特征。

(2)透辉石带:出现透辉石,形成Di+Cc+Q组合。

(3)硅灰石带:以出现硅灰石为特征,与方解石共生。

以上各带的矿物变化反映随温度的增高变质程度递增。

房山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体主要侵入古生代地层中,其与泥质岩石接触部位也发育较完整的接触变质晕(游振东等,1988),由外围向岩体依次出现如下变质带。

(1)红柱石-黑云母带,该带典型矿物组合是:①And+Cld+Ser+(Q)(泥质岩);②Cld+Chl+Bi+(Q)(富铁的泥质岩)。

(2)十字石-铁铝榴石带,该带以硬绿泥石消失,出现十字石或石榴子石为特征,最常见组合是:①And+Gt+Bi+Ser+Q(泥质岩);②And+St+Bi+Ms+Q(富铁泥质岩);③St+Gt+Ms+Q(富铁泥质岩)

(3)矽线带带,以出现矽线石为标志,典型矿物组合是:①Sil+Gt+Ms+Q;②Sil+Gt+Bi+Q;③Sil+Ms+Bi+Q。

二、接触变质岩的主要类型

接触变质岩一般是在低压较高温,基本没有偏应力的条件下形成,所以它们以细均粒变晶和块状构造为特征,通常称为角岩结构(或构造)。斑点状和变斑状结构也颇常见,变斑晶通常是红柱石、堇青石等较低压矿物。但有些接触变质晕范围内的岩石也可具有不同强度的板劈理或片状、片麻状构造,它们可能有两种成因:①变质结晶时,新生云母等片状矿物生长时优先沿原沉积岩的层理面平行排列,继承了原岩的层理;②接触变质作用叠加于已经遭受过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具有板状劈理或片理的变质岩之上。

表20-1 接触变质作用岩石分类 续表

1.斑点板岩

斑点板岩具板状构造,重结晶很微弱,原岩特征基本保存,岩性通常与区域变质所成的板岩相同。有时板状劈理不发育,相当于经后生成岩作用后的泥质沉积岩。特征是出现斑点状构造,斑点形态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其组成或只是非晶质的铁质或碳质组分的集中,或为绢云母、绿泥石等的雏晶体,也可能是细粒长英质矿物的聚集。这类岩石通常出现于接触晕的外带,代表较低温条件下,变质结晶作用围绕某些中心开始进行。其进一步发展就出现新生的各种变斑晶,最常见是含碳质包体的红柱石(空晶石)、堇青石或黑云母等,可称为空晶石板岩(图20-2b)、堇青石板岩等。

2.角岩

该术语在接触变质岩中应用最广,其突出特征是具有角岩结构。矿物成分多样(表20-1),视原岩成分和变质温度而定。

◎泥质角岩:原岩为泥质或含粉砂泥质岩,常见矿物组合为Ms+Bi+Q+(Pl)±Chl(图20-3a)。原岩富Al2O3时可出现特征矿物红柱石(图20-2c)和/或堇青石,有些地区也出现石榴子石甚至十字石。高温条件下则有矽线石和钾长石出现(图20-3b)。

图20-2 空晶石板岩(a,b)与红柱石角岩(c)(Williamsetal.,1982) 图20-3 泥质角岩(a,b)与长英质角岩(c)(Williamsetal.,1982)

◎长英质角岩(图20-3c):原岩为长石质杂砂岩或酸性火山岩等,变质后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酸性斜长石(有时含钾长石)和黑云母,白云母不常见,偶见石榴子石。其岩貌与区域变质所成的长英质粒岩基本相同,必须根据产状才能区分。

◎钙镁硅酸盐角岩(图20-4a):原岩主要为泥灰岩,变质后矿物组成以各种钙镁硅酸盐为主,常见矿物为透辉石、透闪石、钙铝榴石、各种帘石、方柱石、斜长石等,有时还有镁质黑云母。不同量石英和少量碳酸盐也经常出现,此外还经常有较多榍石和磁铁矿等副矿物。通常粒度极细,为典型的角岩结构,以此可与接触交代成因的矽卡岩和区域变质成因的同类岩石区别。

◎基性角岩:原岩主要为基性火山岩或火山碎屑沉积岩,变质后基本矿物组成为普通角闪石和中基性斜长石,有时还含黑云母,中低温时可有帘石出现,中高温则常出现透辉石或铁铝榴石。这类岩石可统称为斜长角闪角岩(图20-4b),极高温时,斜方辉石代替角闪石出现,成为典型的辉石角岩(图20-4c)。

图20-4 钙硅酸盐角岩(a)和基性角岩(b,c)(Williamsetal.,1982) 图20-5 镁质接触片岩(Williamsetal.,1982)

3.(接触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接触变质岩,主要分布于侵入岩体附近。以角岩类为代表,还有斑点板岩、接触石英岩类、接触大理岩类、接触千枚岩类、接触片岩类和接触片麻岩类等。)片岩和片麻岩

具有片状或片麻状构造,片理既可能是继承原岩的层理而成,也可能是构造变形作用的产物,变晶粒度常较区域变质岩细。其矿物组合随原岩类型和变质温度而变化的特征与上述角岩类完全相同。常见类型为堇青石红柱石云母片岩和矽线石黑云母片麻岩等。还有一类不常见、成分很富镁的片岩,其主要组成矿物为直闪石、镁铁闪石和堇青石,有时还含黑云母和铁铝榴石,但不含长石和石英(图20-5),高温时紫苏辉石代替角闪石出现,与堇青石等共生。当这类岩石不具定向构造时,则称为相应的角岩,如堇青石紫苏辉石角岩等。其原岩为蛇纹岩或硅质白云岩。有些文献中在本类岩石之前冠以“接触”二字,称为接触片岩、接触片麻岩,以此与区域变质的同类岩石区别,但一般认为这并非必要。

此外,碳酸盐沉积岩接触变质所成的岩石也称大理岩,其矿物组合与原岩成分及变质温压条件之间的关系与区域变质作用过程基本相同。只因接触变质作用通常压力较低,特别当PCO2较低时易于形成方镁石、水滑石和硅灰石等矿物。由硅质化学沉积岩和石英砂岩形成的接触变质岩也通称石英岩,其矿物特征与区域变质成因的同类岩石相同。

片麻岩与花岗岩的区别

一、相同2.片麻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特点是什么?与片岩有什么不同?点:

原岩成分都是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都是长石、黑云母、石英、角闪石等

二、不同点:

(1)成因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岩浆喷发侵入地层冷却后形成的岩体。

花岗片麻岩是花岗岩在变质作用形成,一般是在应力作用下使原来的花岗岩产生形变,矿物间发生挤压及重结晶作用。

(2)构造与结构:略(需要了解的话,可以百度一下)。

花岗岩:未(微)风化的花岗岩质地坚硬致密、强度高、抗风化、耐腐蚀,是理想的基础持力层或桩端持力层。花岗岩常见球状风化,强风化的花岗岩中常常随机分布有数量、大小不等的球状风化体(孤石),使得土石分布不均匀,如将球状风化体误判为基岩,将易产生基础(或嵌岩桩)不均匀沉降;以强分化花岗岩为持力层3)接触热变质属于很低p/T变质(视地热梯度>80℃/km),形成深度浅(通常p<0.3GPa),因而矿物组分以红柱石、堇青石、硅灰石等低压变质矿物为特征。的预制桩,常因存在孤石而造成打桩破损率较大。全风化花岗岩和其残积土有时具有遇水膨胀、遇水易软化的特点,作为基础持力层或桩端持力层时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花岗片麻岩:未(微)风化的花岗片麻岩质地、强度和抗风化能力都稍逊于花岗岩,是比较理想的基础持力层或桩端持力层。花岗片麻岩不存在球状风化的问题,强风化、全风化花岗片麻岩和其残积土常常具有遇水易软化的特点,作为基础持力层或桩端持力层时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关于花岗岩 片麻岩 页岩 变质岩 等关于岩石区分和判断新旧

另外,云母片岩则是由长石石英1.具面理的热变质岩砂岩经过压力变形和化学作用后形成的。这类岩石主要由黑云母和白云母两种矿物组成,呈现出典型的层理状结构。

首先,你要先懂得三大岩性吧,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在你说的岩石里面,页岩、石灰岩是沉积岩,花岗岩石岩浆岩,其余都是变质岩!!

石灰岩化学成分是CaCO3,是碳酸盐的沉积岩,一般是灰色的细晶或微晶结构,块状构造,你可以用盐酸试试,有气泡者。。

花岗岩这个,地板见过没?多数白色-肉红色的都是!花岗岩有多种,常见的因含有钾长石所以呈肉红色,含量少则为白色!块状构造,花岗斑状结构!一般矿物颗粒较大,可以见到有多种矿物的良好晶体!

变质岩都有哪些,怎么分类?

5、石英岩:它是石英以及一些其他硅质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它的硬度极高,不易喜水,而且具有漂亮的纹路,是冶金、化工等多种行业的重要原料。石英岩主要由石英组成,如纯石英岩、长石石英岩、磁铁石英岩等。

1.板岩类。属低级变质产物,如碳质板岩、钙质板岩、黑色板岩等。

2.千枚岩类。变质程度较板岩相对较高,如绢云母千枚岩、绿泥石千枚岩等。

3.片岩类。属低至中高级变质产物,如云母片岩、阳起石片岩、绿泥石片岩等。

4.片麻岩类。属低一高级变质产物,如富铝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等。

5.长英质粒岩类。可形成于不同的变质条件下,如变粒岩、浅粒岩等。

7.斜长角闪岩类。形成于高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的变质条件,如石榴子石角闪岩、透辉石角闪岩等。

9.铁镁质暗色岩类(主要由辉石类、角闪石类、云母类、绿泥石类等组成)。如透辉石岩,石榴子石角闪石岩等。

10.榴辉岩类(主要由绿辉石和富镁的石榴子石组成)。如镁质榴辉岩、铁质榴辉岩等。

12.矽卡岩类。主要由接触交代作用形成,如钙质矽卡岩、镁质矽卡岩等。

13.角岩类。属热接触变质作用产物,如云母角岩、长英质角岩等。

14.动力变质岩类。属各种岩石受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如构造角砾岩、压碎角砾岩、糜棱岩等。

15.气-液变质岩类。由气液变质作用形成,如蛇纹岩、青磐岩、云英岩等。

16.混合岩类。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如混合变质岩类、混合岩类和混合花岗岩类等

变质岩 ,原有岩石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据变质作用类型的不同,可将变质岩分为5类: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交代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 糜棱岩 、碎裂岩、 角岩 、板岩、 千枚岩 、 片岩 、 片麻岩 、 大理岩 、 石英岩 、角闪岩、片粒岩、榴辉岩、 混合岩 等。变质岩占地壳体积的27.4%。

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命名原则与区域变质岩基本相同。Turner(1981)按原岩类型和变质等级建立了一个较系统的分类表(表20-1),本书予以采用。最常见岩石类型如下:希望能帮到你!

一般火山岩类的变质都是浅变质,例如安山岩--变安山岩,英安岩--变英安岩,属于热变质到接触变质,岩石坚硬多会硅化相对较强。

没听过玄武质的变质岩,至少偶没见过

花岗岩只有老的才会变质,例如花岗质片麻岩(形成太复杂),以及现在比较火的混合岩类,也是变质的花岗岩,但是许多人不承认,有争议。

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变质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板岩、变砂岩、变火山岩类。其他的并不多见。变质程度分类很多,找课本查。

按形成原因分为大理岩(动力原因:挤压)和岩浆岩(岩浆成岩)

变质岩有哪些

变质岩有糜棱岩、大理岩、矽卡岩、蛇纹岩、板岩、片岩、千枚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1、板岩:它是一些泥质或者粉质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状岩石。板岩属低级变质产物,如碳质板岩、钙质板岩、黑色板岩等。

2、片岩:它是一种粒度较粗的变质岩,由一些平行排列的纤维矿物组成。它比较轻,而且强度较低。它还很容易被风化,或者被冻裂。片岩属低至中高级变质产5.混合花岗岩是混合岩化作用最强烈的一类混合岩,有人称为混合岩化的极端产物,脉体与基体已难以区分。其岩性与岩浆成因的花岗岩极为相似,其中暗色矿物隐约显现断续定向的构造特征。物,如云母片岩、阳起石片岩、2.无面理的热变质岩绿泥石片岩等。

3、千枚岩:千枚岩是具有千枚状构造的低级变质岩石。原岩通常为泥质岩石、粉砂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等变质程度较板岩相对较高,如绢云母千枚岩、绿泥石千枚岩等。

4、大理岩:它是一些含有碳酸盐成分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后变成的岩石。它有着漂亮的条纹,硬度也非常不错,适合用于建筑装饰。不过,它不耐强酸腐蚀。

热变质岩类

4.混合岩以普遍发育交代现象而区别于区域变质岩。混合岩通常由基体和脉体两部分组成。基体一般是铁镁质的,颜色较深,脉体一般是长英质的,颜色较浅。基体与脉体常以不同比例、不同形式,相互混合、交织形成各种类型的混合岩。

1)局限在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围岩之中,围绕侵入体分布。分布宽度变化很大;岩墙周围接触变质岩可窄到仅几毫米,形成烘烤边,大的侵入体周围其宽度可为几米到几千米,形成足以在地质图上标绘的接触晕,在接触变质晕外带,逐渐过渡为未变质的原岩。例如房山燕山晚期周口店花岗闪长岩体,呈直径约7.5km的岩株侵入于太古宙至古生代地层之中,形成宽约1km的接触晕(图11-1、图11-2)。

2)由于变质因素主要为温度,缺乏压应力,因而热变质岩一般以具变晶结构、无定向构造为特征,在接触变质晕外带,变余结构构造发育。但不排除继承原岩定向性的继承性定向构造。如周口店接触变质是叠加在区域变质之上的(图11-2),因而接触变质岩常继承了区域变质的面理,出现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4)由于导致接触热变质的热和流体来自侵入体,因而接触变质晕中出现自侵入体接触带向外变质程度逐渐降低的变质分带,围绕侵入体呈同心圈状分布,发育完整的接触变质带。

(引自路凤香等,2002)

1—第四系;2—侏罗系;3—石炭系至三叠系;4—寒武系和奥陶系;5—青白口系;6—长城系;7—太古宇;8—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9—燕山晚期石英闪长岩;10—接触晕边界;11—燕山期区域变质带边界;①很低级水热变质带,②硬绿泥石带,③十字石带,④红柱石带;12—断层

图11-2 房山岩体西部车厂实测剖面

(引自路凤香等,2002)

Om—奥陶纪马家沟组;Ps—二叠纪上杨家屯组;Ph—二叠纪红庙岭组;Ts—三叠纪双泉组;Jy—侏罗纪窑坡组;Jl—龙门组;1—花岗闪长岩;2—黝帘石-透辉石大理岩;3—含十字石-黑云母-红柱石-矽线石-石英片岩;4—红柱石碳质片岩;5—霏细岩脉;6—碳质空晶石角岩;7—石榴子石-空晶石角岩;8—碳质白云母-石英-空晶石片岩;9—矽线石-红柱石-黑云母石英片岩;10—红柱石-白云母-石英片岩;11—含矽线石-石榴子石-红柱石-白云母-石英片岩;12—红柱石-石英-白云母片岩;13—黑云母-角闪石角岩;14—角闪石-绿帘石角岩;15—千枚岩;16—碳质千枚岩;17—含石榴子石-十字石-铝直闪石-红柱石角岩;18—黑云母-空晶石角岩;19—空晶石砂质千枚岩;20—变质长石石英砂岩;21—红柱石千枚岩;22—红柱石砂屑千枚岩;23—含黑云母变质石英长石砂岩;24—黑云母角岩:25—变质石英、长石砂岩;26—变质砾岩

5)由于岩浆流体的作用,热变质岩往往有矽卡岩等交代岩伴生。

(二)热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

热变质岩的分类,主要是依据原岩成分及变质条件,同时再结合变质岩的结构构造与矿物组合进行的。本书按原岩成分把热变质岩分成类(五个等化学系列),每大类再按变质等级划分出具体岩石类型(表11-1)。

表11-1 接触变质作用岩石分类表

(引自贺同兴等,1988,略有删改)

热变质岩的命名,首先是以结构构造和矿物组合相结合的原则定出岩石的基本名称,然后再按岩石中所含主要矿物、次要矿物进行详细命名。在热变质岩中常采用下列基本岩石名称:具面理的斑点板岩、接触片岩、接触片麻岩;不具面理的变质岩角岩、大理岩、石板岩片岩片麻岩,变质程度依次加大,发育板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层理还是比较明显的。。。大理岩是重结晶后的碳酸盐岩,矿物颗粒比较大,可以见到闪亮的晶体!整体来说就是颗粒大,颜色亮,也多为块状!英岩等。

(三)热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1)斑点板岩:是泥质岩(页岩、泥岩等)受低级热变质作用的产物。颜色一般为灰—灰黑色,具板状构造和斑点构造,外貌很像页岩。由于分布在接触带的最外带,距侵入体较远,所处的温度低,故岩石大部分没有重结晶及重组合,基本上保留着原岩的特征,新生矿物少量的绢云母、绿泥石,偶尔有红柱石、堇青石等矿物出现。上述矿物的雏晶和原岩中的铁质、碳质等常聚集成斑点,散布在大部分未重结晶的基质中,形成斑点构造。随着温度升高,原来呈斑点状的矿物雏晶,可进一步形成变斑晶。常见的岩石类型有绢云母斑点板岩、堇青石斑点板岩等。

2)片岩和片麻岩:这类岩石的基本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与区域变质岩相似,但成因不同。将在区域变质岩中叙述。

1)云母角岩:是泥质岩受中高级热变质作用的产物。一般为灰色—灰黑色,颗粒细小,多数呈隐晶质致密状,有时稍具片理。镜下观察,原岩基本上已全部重结晶和重组合,形成角岩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矿物成分主要为黑云母、石英,并经常有红柱石、堇青石、长石、矽线石等,当原岩中含二氧化硅较少时,还可能出现刚玉、尖晶石等矿物。常见的岩石有红柱石云母角岩、堇青石云母角岩等。

2)长英质角岩:原岩为砂岩和酸性火山岩、凝灰岩等。经热接触变质后,原岩发生重结晶,形成以石英、长石为主要成分的岩石,可含少量云母、红柱石、堇青石、石榴子石、透辉石等矿物,具有典型的角岩结构和块状构造。

3)钙硅角岩:原岩常为泥质灰岩,经热接触变质后,可形成以各种钙硅酸盐类矿物为主的岩石,如石榴子石、透辉石、斜长石、方柱石、硅灰石、帘石等,常为中、细粒状变晶结构,条带状或致密块状构造。本类岩石的矿物组成与接触交代所成的矽卡岩很相似,但可根据下列几方面加以区别:①钙硅角岩总是形成于岩体接触带并能形成正常的接触晕,且呈层状分布,而矽卡岩,除出现于接触带(岩体内部和与岩体相接触的围岩)外,有时还远离岩体产出,且形状不规则,常呈透镜状、网状、柱状等复杂形态;②钙硅角岩的颗粒往往很细,结构均匀,而矽卡岩则一般颗粒粗大且不均匀;③钙硅角岩没有交代现象,而矽卡岩常有交代现象,具有交代结构以及矿化现象;④钙硅角岩常含富钙矿物,如硅灰石、透闪石、透辉石、钙铝榴石等浅色矿物,因而岩石的颜色浅、岩性较均一、受原岩层理控制,而矽卡岩常含铁质较高的矿物变种,如钙铁榴石、钙铁辉石、阳起石等,所以岩石的颜色较深、岩性变化较大,常不受原岩层理控制。

5)大理岩:是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等)受热接触变质作用的产物。一般呈白色,含杂质时可形成不同的颜色和花纹。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其次为白云石。当原岩中含有Fe、Al、Si等杂质时,在低级变质条件下可形成蛇纹石、滑石、绿泥石、透闪石、阳起石;中级变质条件下形成符山石、钙铝榴石;高级变质条件下形成镁橄榄石、透辉石、硅灰石等,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大理岩。

6)石英岩:是各种石英砂岩受热变质作用的产物。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具隐晶质或中细粒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有时稍具片理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其次是长石。当原岩中含有Ca、Fe、泥质等杂质时,在低级变质条件下可形成绢云母、绿泥石;中级变质条件下形成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高级变质条件下形成透辉石、硅灰石等,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石英岩,如黑云母石英岩、辉石石英岩等。

石英岩以硬度大,加HCl不起泡区别于大理岩。

变质岩肉眼鉴定和描述

“异岩趋同”则是由于变形、变质或深熔作用的改造而使得不同的原岩转化为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均比较相似的变质岩,这一现象在高级变质区更加常见,如斜长角闪岩可以分别由基性火山岩、辉绿岩或辉长岩、钙质砂岩(粉砂岩)或泥灰岩变质而成;而条带状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片麻岩可以由中酸性火山岩变质而成,也可由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变质变形而成;更受争议的是长英质片麻岩(浅粒岩),它可由浅色花岗岩变质变形而成,也可由长石砂岩变质而成。在此情况下,仅根据手标本或单个露头本身判断其原岩性质似乎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应通过其地质产状、围岩岩石组合和空间关系、原岩结构和构造、地球化学、副矿物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确定其原岩性质。

变质岩的肉眼观察和描述方法也与其他岩石相似,其主要内容为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而这些也是变质岩命名的主要根据。

至于原岩恢复需要做硅酸盐、稀土微量。。。很麻烦

(1)矿物成分。在观察变质岩时,除含量最多的主要造岩矿物应注意观察外,更要注意对变质矿物的观察。这是因为变质矿物能反映出变质前原始岩石的化学成分,能够帮助我们恢复和判断它是由什么岩石变来的,如红柱石(Al2O3·SiO2)的存在说明此种岩石在变质前是富含Al2O3的泥质岩,其次它可以反映出变质作用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帮助我们分析和判断变质作用的性质和变质程度的深浅。如蓝晶石和红柱石的化学成分是一样的,但蓝晶石一般仅出现在区域变质的岩石中,而红柱石则主要出现在接触热变质的岩石中。

图11-29 千糜岩

(2)结构构造。变质岩结构的观察是根据矿物颗粒的大小、形状以及自形程度等方面来进行的。在观察时,要注意岩石的结构类型(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碎裂结构等)。这在判断岩石的变质类型和变质作用程度方面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变余结构和一些特殊结构,对于我们解决变质岩的形成历史和恢复原始物质成分方面往往具有重要意义。变质岩构造的观察主要根据矿物颗粒的排列方式,分为块状构造与定向构造(如片状、片麻状、眼球状等),其次是矿物成分或结构的不同部分在岩石中的分布状况(如带状和斑点状等)。

结构和构造在变质岩定名时起很重要的作用,如具有片麻状构造的岩石叫片麻岩,具片理构造的岩石叫片岩等。此外,变质岩的产状及其上下岩石的特征也是重要观察内容。

2.变质岩肉眼鉴定描述方法

(1)颜色。指岩石总体的颜色(如灰色、浅绿色等)。

(2)矿物成分。要描述肉眼及用放大镜可见的矿物成分。如有变斑晶,则先描述变斑晶,然后再描述基质部分。如无变斑晶,则按矿物百分含量多少的顺序先后一一加以描述。其中对变质矿物更要注意描述。

(3)结构构造。如岩石同时具有几种结构特征时,应指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加以综合。例如:某一岩石按颗粒的相对大小而言是斑状变晶结构,但基质部分为鳞片变晶结构,则此岩石的结构应描述为“基质具鳞片变晶结构的斑状变晶结构”。又如岩石是由大部分的鳞片变晶和部分的纤维变晶所组成,则此岩石的结构应称为“纤维鳞片变晶结构”等等。另外,也要注意描述岩石中矿物颗粒的大小。

(4)岩石的断口(如贝壳状、平坦状、参状等)、光泽(如闪光的、暗淡的等)。

(5)其他特点。如细脉穿插、小型褶皱、产状特点,风化程度等。

(6)岩石名称。

3.变质岩肉眼描述举例

深灰色。岩石为斑状变晶结构,基质为细粒变晶结构。变斑晶为长柱状红柱石,深灰色,在新鲜的岩石断口处变斑晶和基质很难区别,只有在岩石风化面上由于变斑晶较基质的抗风化力强而显露出来。柱长5~10mm不等,横断面近方形,由于风化光泽暗淡。基质主要由0.5mm左右的细粒矿物组成,因颗粒细小,除黑云母外其他很难鉴别,块状构造。

4.主要变质岩肉眼鉴定表(表11-1)

表11-1 主要变质岩肉眼鉴定表 续表

1.具面理构造的区域变质岩从低级变质到高级变质的典型岩石类型依次为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无(弱)面理构造的区域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长英质粒岩、角闪质岩、麻粒岩、榴辉岩等。

2.片岩是中级变质程度的区域变质岩,具典型的片理构造。片麻岩是变质程度较高的区域变质岩,粒度一般比相应的片岩稍粗一些,具典型的片麻状构造。

3.蓝闪石片岩是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外观呈黄绿、蓝绿色,具片状构造,含特征变质矿物蓝闪石,硬柱石等。蓝晶石片岩也是高压变质岩石,具片状构造,主要由蓝晶石和滑石组成。

6.接触变质岩的特征变质矿物主要是红柱石、堇青石、硅灰石、石榴子石等。

7.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或热接触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石。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类矿物所组成,具等粒变晶(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9.蛇纹岩是一种主要由蛇纹石组成的变质岩,是典型的气水热液变质产物。一般呈隐晶质致密块状,质较软,略具滑感,常呈灰绿、黄绿至暗绿色,颜色分布不均匀而显示斑块状或网状构造。

10.糜棱岩是经强烈破碎、塑变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在磨碎的基质中有时残留有稍大的石英、长石单个晶粒(或两者的碎屑),常构成“眼球”状构造。

1.片岩中的片理是如何形成的?形成片理的片状和柱状矿物有哪些?

3.榴辉岩代表什么特殊的变质条件?

4.混合岩中的基体和脉体各是什么特征?

5.何谓网状-树枝状混合岩?何谓眼球状混合岩?

6.什么是接触变质晕?典型的接触变质岩有哪些?

7.大理岩、矽卡岩的矿物成分特点分别是什么?

8.蛇纹岩通常是由什么原岩变质来的?什么矿物最易受蛇纹石化?

各种变质岩是由什么岩石(母岩)变成的?

可包括三种不同类型:①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碱性长石片麻岩;②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花岗质混合片麻岩;③与造山运动同时在强应力作用下,由压力结晶作用形成的片麻状花岗岩。

原岩(母岩)与对应变质岩列表

变质岩是怎么形成的内容如下:

原岩(母岩)变质岩沉积岩砂岩石英砂岩页岩板岩或片岩石灰岩大理石火成岩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玄武岩绿色片岩作者:alwee发布:alwee’blog

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标准天然石材的组成矿物同其颜色的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