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_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是谁

印刷术是发明于哪个朝代

元朝(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时,传到欧洲,引起了武器制造业和战略战术上的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对欧洲经济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活字印刷术是北宋的,最早的雕版印刷术的作品是唐朝的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_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是谁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_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是谁


活字印刷术及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战国北宋(公元前475-前221年)时期的印刷术。

发明活字印刷术是什么人

相传杭州西山有位号称“神刀王”的雕刻师傅,技术出众,很负盛名,但他有个怪脾气,从来不肯收徒弟。那时毕升还是个小孩子,听别人说后,就慕名前往拜师。“神刀王”看他虽然小小年纪,但聪明灵巧,十分讨人欢喜,就破格收下了这名小徒弟。毕升跟着师傅早起晚睡,勤奋学习雕刻技术,不长时间,他的技艺就有了长足的进步。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古代劳动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那你知道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吗?

活字印刷术是毕_发明的,最早出现于北宋。印刷术作为古代“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古代汉族劳动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是一种印刷方法,通过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胶泥字块,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印刷版。

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就可以排印任何书籍,活字也可以反复使用。虽然制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是汉族发明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荒谬和可笑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导致了的发明。印书籍就十分方便了。正是在这种启示下,毕_才发明了活字版。

活字印刷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如同任何发明一样,毕_发明了印刷术,它有其需求、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

进步到北宋,由于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和文化繁荣,需要迅速传播大量信息。正是因为印刷这个词所带来的问题才解决了这个的需要。

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谁发明的?

活字印刷的过程:

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造纸)

楼主,这些都是许许多多劳动发明的,不能说是谁发明的。

指南3、发明者针

宋代的时候制造指南针的技术大有进步,间接的也使的航海事业发展兴盛,与往来的人与波斯人因此学会使用指南针,并将它传到欧洲。

最早的文字是出现在殷商的甲骨文中,然后有铸在钟鼎上的钟鼎文(又称金文),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开始将文字刻在木简上,用绳索贯穿成册。秦汉时代,文字是用笔书写在丝布上,直到东汉时代,宦官蔡伦将制纸的方法加以改良后,人们才开始大量的使用纸作为书写工具。造纸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事,这种先进的技术经过一千多年后才传到欧洲。

是方士在炼丹的过程中所发明的。火龙炮好象一个火箭筒,在火龙炮的头尾各有两只小火箭,小火箭被点燃后会使火箭筒上升,然后点燃火箭筒里面的其他火箭,射向敌军,通常用与水战。

唐代的时候,已经被用于,宋朝的时候,已经有铁罐型的杀伤性武器。的是经由蒙古人西征传到再传到欧洲的。

印刷术

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方块,一端刻上文字,称为活字印台。印刷时,将活字印台依照文章内容排列,固定在涂有粘剂的底盘上成为活字版,然后在版上涂墨,再用纸覆压就可以印出文字了。

指南针

北宋时,曾公亮在《武经总要》载有制作和使用指南鱼的的方法:“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型,置炭火中烧之,侯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这是一种人工磁化的方法,它利用地球磁场使铁片磁化.即把烧红的铁片放置在子午线的方向上.烧红的铁片内部分子处于比较活动的状态,使铁分子顺着地球磁场方向排列,达到磁化的目的.蘸入水中,可把这种排列较快地固定下来,而鱼尾略向下倾斜可增大磁化程度.人工磁化方法的发明,对指南针的应用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磁学和地磁学的发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另一种人工磁化的方法:“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按沈括的说法,当时的技术人员用磁石去摩擦缝衣针,就能使针带上磁性.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场作用,使钢针内部磁畴的排列趋于某一方向,从而使钢针显示出磁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比地磁法简单,而且磁化效果比地磁法好,摩擦法的发明不但世界最早,而且为有实用价值的磁指向器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沈括还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中谈到了摩擦法磁化时产生的各种现象:“以磁石摩针锋,则锐处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南北相反,理应有异,未深考耳.”这是说,用磁石去摩擦缝衣针后,针锋有时指南,也有时指北.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磁石都有N和S两个极,磁化时缝衣针针锋的方位不同,则磁化后的指向也就不同.但沈括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他真实的记录了这个现象并坦白承认自己没有做深入思考.以期望后人能进一步探讨.

关于磁针的装置方法,沈括介绍了四种方法:

1.水浮法——将磁针上穿几根灯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

2.碗唇旋定法——将磁针搁在碗口边缘,磁针可以旋转,指示方向.

3.指甲旋定法——把磁针搁在手指甲上面由于指甲面光滑,磁针可以旋转自如,指示方向.

4.缕悬法——在磁针中部涂一些蜡,粘一根蚕丝,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自秦汉以后,炼丹家用硫 黄、硝 石等物炼丹,从偶然发生爆 炸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再经过多次实践,找到了火 的配方.三国时有个聪明的马钧,用纸包火 的方法做出了娱乐用的“爆 仗”,开创了火 应用的先河.唐朝末年,火 开始应用到军事上.人们利用抛射石头的抛石机,把火 包点着以后,抛射出去,烧伤敌人,这是最原始的火 炮.后来人们将球状火 包扎在箭杆头附近,点着引线以以后,用弓箭将火 射出去烧伤敌人.还有把火 、毒 ,再加上一些沥清、桐油等,捣在一起做成毒球,点着以后,用弓箭射出,杀伤敌人是后来的“万人敌”.到了宋朝,人们将火 装填在竹筒里,火 背后扎有细小的“定向棒”,点燃火管上的火 硝,引起筒里的火 迅速燃烧,产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飞向敌阵爆炸,这是世界上种火 火 箭.以后又发明了火 枪和枪,这些都是用竹管制成的原始管形火 器,是近代枪 炮的老祖宗.

造纸术

造纸技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出贡献之一.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到了春秋时,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甲骨和简牍都很笨重,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出讲学,带的书简就装了五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西汉时在宫廷贵族中又用缣帛或绵纸写字.缣是细绢、帛是丝织品的总称吏一方缣帛上写字时,便于书写,不但比简牍写得多,而且还可以在上面作画,但是价格昂贵,只能供少数王宫贵族使用.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期已经有了纸.

发明地点

洛阳

活字印刷术

印刷术是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每印一种新书,木板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错,又要重新刻起,劳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北宋刻字工人毕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间,用质细且带有粘性的胶泥,做成一个个四方形的长柱体,在上面刻上反写的单字,一个字一个印,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形成活字.然后按文章内容,将字依顺序排好,放在一个个铁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热压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结束后把活字取下,下次还可再用.这种改进之后的印刷术叫做活板印刷术.

这种印刷方法虽然原始简单,却与现代铅字排印原理相同,使印刷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后来,元代农学家与机械学家王桢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出比较简捷的适于汉字复杂特点的转盘排字方法,后来又发明了金属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进.唐代的雕刻印本传到日本,8世纪后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罗尼经》以后又传到朝鲜主义、联合酋长国一带和东欧.15世纪,德国人学会了用合金铸宇,从此毕升首创的活字印刷在欧洲各地推广开来.

北宋科学家、家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有一篇文章叫《活板》,其中详细介绍了活板印刷术的全过程,通俗易懂,非常详细.

指南针

宋代的时候制造指南针的技术大有进步,间接的也使的航海事业发展兴盛,与往来的人与波斯人因此学会使用指南针,并将它传到欧洲。

是方士在炼丹的过程中所发明的。火龙炮好象一个火箭筒,在火龙炮的头尾各有两只小火箭,小火箭被点燃后会使火箭筒上升,然后点燃火箭筒里面的其他火箭,射向敌军,通常用与水战。

唐代的时候,已经被用于,宋朝的时候,已经有铁罐型的杀伤性武器。的是经由蒙古人西征传到再传到欧洲的。

印刷术

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方块,一端刻上文字,称为活字印台。印刷时,将活字印台依照文章内容排列,固定在涂有粘剂的底盘上成为活字版,然后在版上涂墨,再用纸覆压就可以印出文字了。

的四大发明家,分别是:张衡,毕升,蔡伦,杜诗。这四位的发明,直到今天仍旧为人类贡献力量。

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是谁 印刷术的影响

活字印刷是一种古老的印刷方法,是古代劳动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而发明的。先制作单个字的正反字符图案,然后根据原相传是在黄帝大战蚩尤时,用来辨认行军方向的工具。指南车事实上是一种机械的装置,指南车在行进时,仙人的手都指着同一方向。指南车的制作原理和指南针利用磁力指示方向不同。在战国的时候,才出现真正利用磁铁的磁力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稿选择单个字,排列在字符盘中,上墨打印,打印后再去掉字符图案,以便下次排版时重复使用。

1、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中造纸术到公元7世纪初期(隋末唐初)开始东传至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入撒马尔罕,就是后来的,接着又传入巴格达;10世纪到大马士革、开罗;11世纪传入摩洛哥;13世纪传入印度;14世纪到意大利,意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纸厂,成为欧洲造纸术传播的重要基地,从那里再传到德国、英国;16世纪传入俄国、荷兰;17世纪传到英国;19世纪传入加拿大。造纸的发明与传播,使文字的载体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知识在平民中的普及得以实现,从而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科技、经济的发展。国古代的一种印刷方法,是毕升在长期实践和研究中发明出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不仅为的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还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2、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使书籍和资料得到流传。方便了人们印刷书籍,传播知识,对各地区的交流创造了条件。此后印刷术传到了日本,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地区。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印刷术的发明是古代劳动经过长期不懈的研究才发明的。印刷术的发明对文化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乃至于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也极其重要。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是谁?

毕升的发明,比欧洲早400多年。他成了活字印刷的“祖师爷”,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大发明的发明人是:蔡伦、栾大、孙思邈、毕升。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其中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指南针的发明者据说是轩辕黄帝,是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毕升。

4、印刷术

1、造纸术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杰出的发明创造之一,但是造纸术的创造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西汉劳动创造,因为《三辅旧事》、《汉书·赵皇后传》、《后汉书·贾逵传》都有提及纸。另一说法是蔡伦创造,理由是《说文解字》中提及之前的纸都为丝质纤维所造。

2、指南针

指南针也叫司南,《古矿录》记载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其主要的组成毕升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阿磁针,磁针能够在天然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同时始终保持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而磁针上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方向,古代人们便通过这一性能来辨别方向。

3、

也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明之一,的发明是我国古代人们长期炼丹、制的实践结果,到目前为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根据《范子叶然》的记载,我国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在民间应用,并且在唐朝末年,就已被用于军事。

印刷术时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它为知识的广泛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印刷术分为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其中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且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而活字印刷术是由宋仁宗时期的毕升发明的。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故事

雕版印刷术——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也开始流行起来。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石碑拓印得到了发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纸铺到版上印刷,即为雕版印刷的雏形。大约在公元7世纪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诞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后一经开印,就显示出效率高、印大的优越性。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是在敦煌发现的印刷于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印制工艺非常精美。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故事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故事,毕升,生于淮南路蕲州蕲水县,为北宋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下面是关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故事。

蔡伦 造纸术 东汉元兴元年(105)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故事1

早先印书,都是把书刻在整块整块的木板上印。听说师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几十倍,师弟们纷纷向师兄取经。

毕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发明介绍给师弟们。

他先将细腻的胶泥制成小型方块,一个个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烧硬,按照韵母分别放在木格子里。然后在一块铁板上铺上粘合剂(松香、蜡和纸灰),按照字句段落将一个个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围上铁框,用火加热。待粘合剂稍微冷却时,用平板把版面压平,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印了。印完后,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剂熔化,拆下一个个活字,留着下次排版再用。

师弟们禁不住啧啧赞叹。一位小师弟说:“《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师兄,你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

“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毕升说。

“你儿子?怎么可能呢?他们只会‘过家家’。”

师兄弟们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但是这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师兄们都看过,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刷呢?”还是那位小师弟问道。

好一会,师傅开了口:“在你们师兄弟中,毕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哦——!”师兄弟们茅塞顿开。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故事2

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是?

指南针的发明

谷登堡(JOHANNG造纸UTEN-BERG,1400~1468)被誉为铅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他在印刷术上的贡献在于首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用这种方法,人们可以进行快捷、大批量的生产。15世纪中叶,他开始致力于活字印刷的发明研究。鉴于制小号的木活字有困难,遂选用金属材料火 ,主要是含锑的铅锡合金。铅、锡、锑合金可以提高活字的硬度。并确定了三种金属含量的配比。他还发明了铸字盒、冲压字模、铸造活字的铅合金、木制印刷机、印刷油墨和一整套印刷工艺

活字印刷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几年后的一天,“神刀王”雕刻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让毕升在一旁观看揣摩。哪知毕升不小心碰了师傅的胳膊,结果一行的'一个“之”字刻坏了。这样,整块木板就要报废。当时“神刀王”没有责备他,可毕升难过得饭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一连好多天都为此事感到难过。同时他也想,木板雕刻印刷这么麻烦,能不能改进一下呢?此后,毕升一有空闲,总是考虑这件事。

1、北宋时期。

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造纸。

2、

毕_是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熟悉并且精通雕版技术,最终成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_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了雕版时缺点就是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的时间较长,而且还加大了印刷的成本。

北宋庆历间(1041-1048)的毕升(约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

毕升(约970年—1051年),古代发明家,活字版印刷术发明者。汉族。北宋蕲州(今湖北英山县人)。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隋唐时期出现雕版印刷,但它费工、费时,又不经济,印刷术的改进创新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北宋的平民(普通)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毕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没有采用。 毕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升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现代的凸版铅印,虽然在设备和技术条件上是宋朝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中间,我国的平民发明家毕升的功绩不可磨灭的。可是关于毕升的生平事迹,我们却一无所知,幸亏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的事迹,比较完整地记录在北宋科学家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里。但是除开西夏文字的几本推测为活字印刷的佛经外,中原地区无发现活字印刷的中文印刷品!

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及对世界的贡献:

(1).活字印刷术发明后,陆续传到世界各地。

(2).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两项考古发现:

(1).考古学家发现了西夏时期的木活字印刷品,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2).山西应县木塔内,发现了一幅辽代的红、黄、蓝三色佛像版画,这就是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雕版彩色套印印刷品。同时也说明:宋元时期,我国已有套色印刷技术。

活字印刷,是在北宋时期由宋人毕升发明,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改进雕版印刷术的缺点,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北宋时期发明的

北宋时期1041年至1048年

都知道古代

wb

活字印刷术谁发明的

发明人

毕一天,师傅让他到街上买菜。他边走边想,不觉经过刻制图章的摊前,看到一个一个图章排得很整齐。他想,如果印刷也能像刻图章一样把所需要的字一个一个排起来,就不会因为一个字坏了而影响整块雕版了。他想起了在家和小朋友一块捏泥人的游戏,我何不用泥来试试呢?他有空就用胶泥做成一个个的方块,在上面刻成反字。晒干后,涂上墨,果然印出了字。他高兴极了!后来,他又向烧瓷的师傅请教,经过烧制后,字模变得硬了,而且非常灵便,成了活字,排版时,把活字排在铁框里固定好,就可以像雕版一样印刷了。活字印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材料、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印刷数量和质量,使书籍得到更广泛的流传。_。

毕_(972年-1051年),生于淮南路蕲州蕲水县,为北宋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毕_初为杭州书肆刻工,专事手工印刷,在印刷实践中,毕_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发明活字印刷术,其法未及推行即卒。毕_事迹散见于沈括《梦溪笔谈》等书。毕_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劳动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答:毕升发明的。火 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因为是用硝 石、硫 黄和木 炭这三种物质混和制成的,而当时人们都把这三种东西作为治病的物,所以取名“火 ”,意思是“着火的”.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毕升是北宋中期的一个普通平民知识分子,当时人称布衣。发明家毕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活字印早在春秋和战国(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时期,人们在寻找铁矿时就发现了磁铁,并知道了它们所具有的特殊性质。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人们开始利用磁铁制造指示方向的工具——司南。司南被制成勺状,使用时将它放置在一个光滑、水平的底盘中间,用手拨动它的柄,使其转动;当它停止时,勺柄就指向南方,勺口则指向北方。刷术发明者:

毕升((约970年—1051年),北宋歙州(今湖北英山县)人,北宋布衣。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发明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宋初为杭州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升就。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是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称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1990年在湖北英山县发现毕升墓碑。卒于北宋皇佑四年二月。

发明家毕升(972 -1051),淮南路蕲州蕲水县(今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人,北宋发明家。起初,毕升供职于杭州书店,专门从事手工印刷。在印刷实践中,毕升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在北宋仁宗年间(1041-1048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的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蔡侯纸”. 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而不是纸的发明人. 造纸术在7世纪经朝鲜传到日本.8世纪中叶传到联合酋长国.到12世纪,欧洲才仿效的方法开始设厂造纸.方法还没实施就夭折了。毕升的事迹只能在沈括的《孟茜笔谈》中找到。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和木活字排版,是印刷术发展的一次根本性改革,是劳动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一大贡献。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毕升是北宋中期的一个普通平民知识分子,当时人称布衣。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是古代炼丹家发明的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李青时期(1041 -1048),毕升(970-1051)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的诞生。他是世界上个发明家,比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字印刷术早了大约400年。元代,王镇成功地创造了木制活字,发明了轮转排版。明代中期,江苏省的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广泛使用铜活字。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版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书,版片就成了废物。此外雕版发现错别字,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用活字印刷的这种思想,很早就有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你说对了!就靠这‘过家家’。”毕升笑着说,“去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乡祭祖。有一天,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当时我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吗?哈哈!这不是儿子教我的吗?”效率。

北宋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

活字印刷是早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的发明的。印刷术作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是一种印刷方法,通过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胶泥字块,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印刷版。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北宋庆历间(1041-1048)的毕升(?-约1051)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的诞生。印刷术是古代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

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的需要。至迟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唐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