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 >

狼山观海翻译(狼山观海翻译及理解)

狼山观海翻译是什么 狼山观海翻译是怎样的

腹联宕开一笔,赞此处犹如仙境。“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阆苑”,传说神仙所在的地方。到哪里去寻找阆苑的仙人呢?意谓这里就是人间仙境。“灵槎”即星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博物志·杂说下》: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滨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诗人由上两联的实写,到此转为虚写,意在赞美狼山实为神仙居所。以上则将狼山的远景、近景、实景、虚意写全、写足,充分显示了狼山的风貌和意境。

2、首起全篇,突兀峥嵘。“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登山面江望海,只见波浪滔天,西向而望,无边波浪拍天而来《狼山观海》赏析,缘此而提出是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使大水冲决而出,奔腾而下?北宋时狼山还孤悬江中,尚未和陆地相接,到南宋文天祥《渡海望狼山》时也只见“狼山青几点,极目是天涯。”王安石是登山眺望,又处于长江出海处,和唐代杜甫登夔州白帝城时所写《登高》虽也见“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同,那是在长江中上游,从高处俯瞰,而狼山仅一百多公尺高,和长江入海处的江面开阔相比较,就更觉江阔水大,波浪拍天。“凿破昆仑,地势高,水量大,气势恢宏。用“谁凿破”的提问,更是想落天外。诗一开始就攫住读者,加之“无边波浪拍天来”更给人以汪洋浩渺之感,且有震撼力。这一开篇,不仅起笔不凡,而且为全诗抒情奠定了基础。

狼山观海翻译(狼山观海翻译及理解)狼山观海翻译(狼山观海翻译及理解)


3、颈联写近景,叙感受。“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诗人是春季早晨登临狼山的,只见云雾迷漫,岛屿、沙洲都在雾幔之中,春暖之后,春雷动,原来冬眠蛰居的鱼龙都活跃起来,上句的静景,和富有动态感的下句相映衬,使人更觉得春意勃郁。如果说首联从宏观上写出了狼山地处长江之委海之端的地理形势,那么此联就从近景上写出了狼山的地貌特色。

狼山观海翻译是什么 狼山观海翻译是怎样的

1、这首气势磅礴的诗,既描狼山之景,又抒诗人之情,在众多关于狼山的诗篇中可称冠冕。

2、首起全篇,突兀峥嵘。“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登山面江望海,只见波浪滔天,西向而望,无边波浪拍天而来,缘此而提出是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使大水冲决而出,奔腾而下?北宋时狼山还孤悬江中,尚未和陆地相接,到南宋文天祥《渡海望狼山》时也只见“狼山青几点,极目是天涯。”王安石是登山眺望,又处于长江出海处,和唐代杜甫登夔州白帝城时所写《登高》虽也见“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同,那是在长江中上游,从高处俯瞰,而狼山仅一百多公尺高,和长江入海处的江面开阔相比较,就更觉江阔水大,波浪拍天。“凿破昆仑,地势高,水量大,气势恢宏。用“谁凿破”的提问,更是想落天外。诗一开始就攫住读者,加之“无边波浪拍天来”更给人以汪洋浩渺之感,且有震撼力。这一开篇,不仅起笔不凡,而且为全诗抒情奠定了基础。

3、颈联写近景,叙感受。“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诗人是春季早晨登临狼山的,只见云雾迷漫,岛屿、沙洲都在雾幔之中,春暖之后,春雷动,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原来冬眠蛰居的鱼龙都活跃起来,上句的静景,和富有动态感的下句相映衬,使人更觉得春意勃郁。如果说首联从宏观上写出了狼山地处长江之委海之端的地理形势,那么此联就从近景上写出了狼山的地貌特色。

狼山观海王安石翻译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狼山观海

原文:

【注释】①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②灵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

创作背景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逸诗。《临川集》和李壁的《王荆文公诗笺注》以及沈钦韩的《王荆文公诗文笺注补注》都没有收这首诗,而是明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中记载,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年间曾任海门县令,当时通州属淮南路,这和宋史本传所载“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相合。《全宋诗》关于王安石诗部分虽没有收全诗,可是却录有“残句”“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笫77卷)且万历《通州志》所载诗题为《白狼观海》。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狼山观海王安石翻译

朝代:宋代

狼山观海

原文:

【注释】①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②灵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

创作背景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逸诗。《临川集》和李壁的《王荆文公诗笺注》以及沈钦韩的《王荆文公诗文笺注补注》都没有收这首诗,而是明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中记载,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年间曾任海门县令,当时通州属淮南路,这和宋史本传所载“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相合。《全宋诗》关于王安石诗部分虽没有收全诗,可是却录有“残句”“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笫77卷)且万历《通州志》所载诗题为《白狼观海》。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狼山观海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狼山观海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作者:王安石

这首气势磅礴的,既描狼山之景,又抒诗人之情,在众多关于狼山的诗篇中可称冠冕。

首起全篇,突兀峥嵘。“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登山面江望海,只见波浪滔天,西向而望,无边波浪拍天而来,缘此而提出是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使大水冲决而出,奔腾而下?北宋时狼山还孤悬江中,尚未和陆地相接,到南宋文天祥《渡海望狼山》时也只见“狼山青几点,极目是天涯。王安石是登山眺望,又处于长江出海处,和唐代杜甫登夔州白帝城时所写《登高》虽也见“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同,那是在长江中上游,从高处俯瞰,而狼山仅一百多公尺高,和长江入海处的江面开阔相比较,就更觉江阔水大,波浪拍天。“凿破昆仑,地势高,水量大,气势恢宏。用“谁凿破”的提问,更是想落天外。诗一开始就攫住读者,加之“无边波浪拍天来”更给人以汪洋浩渺之感,且有震撼力。这一开篇,不仅起笔不凡,而且为全诗抒情奠定了基础。

尾绾全诗并发感概。“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王安石从家乡临川出来后,应试、为官,还不曾有后来丰富的阅历,初见如此浩渺江面,“始觉今朝眼界开”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赞叹之言出于胸臆。登狼山,“举首四顾,海阔天空;长啸一声,山鸣谷应”确使人眼界顿开,心胸豁朗。

《狼山观海》虽然是王安石的一首逸诗,可是它给留下了写南通狼山的名篇,也可窥见王安石早期诗风,并对研究宋诗有一定价值。不仅南通人重视它,也是王诗与宋诗研究界值得珍视的。

《狼山观海》作者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临川盐阜岭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古代杰出的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作品大都收集在王临川集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病逝于江宁(今南京市)钟山。

王安石的其它作品

○ 伤仲永

○ 梅花 / 梅

○ 泊船瓜洲

○ 登飞来峰

○ 王安石更多作品

狼山观海原文翻译

南通狼山,最初因山形似狼而得名,又传说山上曾有白狼出没,故又名白狼山。到宋淳化年间((990—995)州官杨钧以“狼”字不雅,以“琅”易“狼”,又以山石多呈紫色,改称紫琅山。王安石来游时还称白狼。综上述可知,这首诗确为王安石所作。所写与诗人生活、自然环境都相合。

狼山观海原文翻译。

原文:狼山观海

译文:登山面江望海,只见波浪滔天,西向而望,无边波浪拍天而来,缘此而提出是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使大水冲决而出,奔腾而下?

春季早晨登临狼山的,只见云雾迷漫,岛屿、沙洲都在雾幔之中,春暖之后,春雷动,原来冬眠蛰居的鱼龙都活跃起来。

传说神仙所在的地方。到哪里去寻找阆苑的仙人呢?意谓这里就是人间仙境。

狼山观海是北宋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这首气势磅礴的诗,既描狼山之景,又抒诗人之情,在众多关于狼山的诗篇中可称冠冕。

狼山观海是王安石的一首逸诗。《临川集》和李壁的《王荆文公诗笺注》以及沈钦韩的《王荆文公诗文笺注补注》都没有收这首诗,而是明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中记载,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年间曾任海门县令,当时通州属淮南路,这和宋史本传所载“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相合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

王安石

宋真宗天禧五年十一月十三日(1021年12月18日),王安石出生在江西临江军的一个官宦家庭。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开始了官宦生涯。在担任十几年的地方官后,王安石收到三司度支判官的任命,前往朝廷供职,次年改任知制诰。

狼山观海原文翻译

○ 元日

狼山观海原文翻译。

作者:王安石

原文:狼山观海

译文:登山面江望海,只见波浪滔天,西向而望,无边波浪拍天而来,缘此而提出是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使大水冲决而出,奔腾而下?

春季早晨登临狼山的,只见云雾迷漫,岛屿、沙洲都在雾幔之中,春暖之后,春雷动,原来冬眠蛰居的鱼龙都活跃起来。

传说神仙所在的地方。到哪里去寻找阆苑的仙人呢?意谓这里就是人间仙境。

狼山观海是北宋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这首气势磅礴的诗,既描狼山之景,又抒诗人之情,在众多关于狼山的诗篇中可称冠冕。

狼山观海是王安石的一首逸诗。《临川集》和李壁的《王荆文公诗笺注》以及沈钦韩的《王荆文公诗文笺注补注》都没有收这首诗,而是明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中记载,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年间曾任海门县令,当时通州属淮南路,这和宋史本传所载“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相合。

王安石

宋真宗天禧五年十一月十三日(1021年12月18日),王安石出生在江西临江军的一个官宦家庭。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开始了官宦生涯。在担任十几年的地方官后,王安石收到三司度支判官的任命,前往朝廷供职,次年改任知制诰。

狼山观海翻译是什么

《狼山观海》系王安石早期作品,从此可见这为他后来的创作现出端倪,也为有宋一代诗作埋下根芽。象“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语言率直,就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把锋芒犀利的语言时常斩截干脆得不留余地,没有回味的表达了新颖的意思”(《宋诗选》第48页)缪钺先生也说:“王安石少以意气自许,故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后为郡牧判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搏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宋诗鉴赏辞典》第11页)《狼山观海》正体现了王安石早期的诗风。这也可能是北宋初期诗风使然,同时王安石这一诗风也为宋诗的质直、散文化,形象思维不及唐诗埋下根芽。

狼山观海

--------------------------------------------------------------

首起全篇,突兀峥嵘。“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登山面江望海,只见波浪滔天,西向而望,无边波浪拍天而来,缘此而提出是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使大水冲决而出,奔腾而下?北宋时狼山还孤悬江中,尚未和陆地相接,到南宋文天祥《渡海望狼山》时也只见“狼山青几点,极目是天涯。”王安石是登山眺望,又处于长江出海处,和唐代杜甫登夔州白帝城时所写《登高》虽也见“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同,那是在长江中上游,从高处俯瞰,而狼山仅一百多公尺高,和长江入海处的江面开阔相比较,就更觉江阔水大,波浪拍天。“凿破昆仑,地势高,水量大,气势恢宏。用“谁凿破”的提问,更是想落天外。诗一开始就攫住读者,加之“无边波浪拍天来”更给人以汪洋浩渺之感,且有震撼力。这一开篇,不仅起笔不凡,而且为全诗抒情奠定了基础。

颈联写近景,叙感受。“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诗人是春季早晨登临狼山的,只见云雾迷漫,岛屿、沙洲都在雾幔之中,春暖之后,春雷动,原来冬眠蛰居的鱼龙都活跃起来,上句的静景,和富有动态感的下句相映衬,使人更觉得春意勃郁。如果说首联从宏观上写出了狼山地处长江之委海之端的地理形势,那么此联就从近景上写出了狼山的地貌特色。

尾绾全诗并发感概。“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王安石从家乡临川出来后,应试、为官,还不曾有后来丰富的阅历,初见如此浩渺江面,“始觉今朝眼界开”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赞叹之言出于胸臆。登狼山,“举首四顾,海阔天空;长啸一声,山鸣谷应”确使人眼界顿开,心胸豁朗。

《狼山观海》虽然是王安石的一首逸诗,可是它给留下了写南《狼山观海》系王安石早期作品,从此可见这为他后来的创作现出端倪,也为有宋一代诗作埋下根芽。像「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语言率直,就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把锋芒犀利的语言时常斩截干脆得不留余地,没有回味的表达了新颖的意思」(《宋诗选》第48页)缪钺先生也说:「王安石少以意气自许,故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后为郡牧判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搏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宋诗鉴赏辞典》第11页)《狼山观海》正体现了王安石早期的诗风。这也可能是 北宋 初期诗风使然,同时王安石这一诗风也为宋诗的质直、散文化,形象思维不及 唐诗 埋下根芽。通狼山的名篇,也可窥见王安石早期诗风,并对研究宋诗有一定价值。不仅南通人重视它,也是王诗与宋诗研究界值得珍视的。

王安石《狼山观海》原文及翻译赏析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狼山观海原文: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王安石次与宋神宗对谈,获宋神宗赏识。次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一年后正式拜相。王安石执政期间,实行变法革新的举措,史称熙宁变法或王安石变法。

狼山观海创作背景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逸诗。《临川集》和李壁的《王荆文公诗笺注》以及沈钦韩的《王荆文公诗文笺注补注》都没有收这首诗,而是明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中记载,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年间曾任海门县令,当时通州属淮南路,这和宋史本传所载「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相合。《全宋诗》关于王安石诗部分虽没有收全诗,可是却录有「残句」「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笫77卷)且万历《通州志》所载诗题为《白狼观海》。

南通狼山,最初因山形似狼而得名,又传说山上曾有白狼出没,故又名白狼山。到宋淳化年间((990—995)州官杨钧以「狼」字不雅,以「琅」易「狼」,又以山石多呈紫色,改称紫琅山。王安石来游时还称白狼。综上述可知,这首诗确为王安石所作。所写与诗人生活、自然环境都相合。

狼山观海赏析

首起全篇,突兀峥嵘。「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登山面江望海,只见波浪滔天,西向而望,无边波浪拍天而来,缘此而提出是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使大水冲决而出,奔腾而下? 北宋 时狼山还孤悬江中,尚未和陆地相接,到 南宋 文天祥《渡海望狼山》时也只见「狼山青几点,极目是天涯。」王安石是登山眺望,又处于长江出海处,和 唐代 杜甫登夔州白帝城时所写《登高》虽也见「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同,那是在长江中上游,从高处俯瞰,而狼山仅一百多公尺高,和长江入海处的江面开阔相比较,就更觉江阔水大,波浪拍天。「凿破昆仑,地势高,水量大,气势恢宏。用「谁凿破」的提问,更是想落天外。诗一开始就攫住读者,加之「无边波浪拍天来」更给人以汪洋浩渺之感,且有震撼力。这一开篇,不仅起笔不凡,而且为全诗抒情奠定了基础。

颈联写近景,叙感受。「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诗人是春季早晨登临狼山的,只见云雾迷漫,岛屿、沙洲都在雾幔之中,春暖之后,春雷动,原来冬眠蛰居的鱼龙都活跃起来,上句的静景,和富有动态感的下句相映衬,使人更觉得春意勃郁。如果说首联从宏观上写出了狼山地处长江之委海之端的地理形势,那么此联就从近景上写出了狼山的地貌特色。

腹联宕开一笔,赞此处犹如仙境。「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阆苑」,传说神仙所在的地方。到哪里去寻找阆苑的仙人呢?意谓这里就是人间仙境。「灵槎」即星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博物志·杂说下》: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滨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诗人由上两联的实写,到此转为虚写,意在赞美狼山实为神仙居所。以上则将狼山的远景、近景、实景、虚意写全、写足,充分显示了狼山的风貌和意境。

尾绾全诗并发感概。「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王安石从家乡临川出来后,应试、为官,还不曾有后来丰富的阅历,初见如此浩渺江面,「始觉今朝眼界开」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赞叹之言出于胸臆。登狼山,「举首四顾,海阔天空;长啸一声,山鸣谷应」确使人眼界顿开,心胸豁朗。

《狼山观海》虽然是王安石的一首逸诗,可是它给留下了写南通狼山的名篇,也可窥见王安石早期诗风,并对研究宋诗有一定价值。不仅南通人重视它,也是王诗与宋诗研究界值得珍视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