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 >

古人对槐花的雅称 古人对槐花的别称

槐花花语

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兰秋、

槐花的花语是:美丽晶莹,脱尘出俗,春之爱意

古人对槐花的雅称 古人对槐花的别称古人对槐花的雅称 古人对槐花的别称


11、十一月

槐花的颜色都是淡纯洁净的,看上去有一种晶莹剔透之感,像是玉一样。又因为它开在春季,所以槐花的花语就是美丽晶莹,脱尘出俗,春之爱意。因此槐花包含着人们对纯洁美丽的向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关于槐树的比较经典的古诗词:

古代经常将槐树种植在庭院之中,祈求家人平安幸福,所以槐花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古人们也都用来祈求安家保宅,多福多寿。槐花还是公相的象征,古人祈求子孙后代位列三公,于是祈求槐花也寓意着能够生子。

槐原产我国北部,尤以黄土高原及东北、华北平原最为常见,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槐花可食用。可用于制作槐花荆芥饮、槐菊茶、大黄槐花蜜饮、马齿苋槐花粥、地榆槐花蜜饮、两地槐花粥和槐花清蒸鱼等等。

如今还清晰的记得小时候家里做的槐花鸡蛋饼,将摘下的槐花洗净沥干,加入一个鸡蛋拌匀,加入两勺子面粉,少许的盐,搅拌到均匀而黏稠的样子。锅中热油,用勺子挖一勺槐花放入锅中,摊成有厚度的小圆饼,中小火煎到面饼两面微黄即可。咬一口,唇齿间都是槐花淡淡的清香,满满的幸福感。

此外,槐花还是一种中,具有清热解暑,凉血止血的功效。

在砀山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槐树为仙树,槐花仙子总是借槐花的袅袅香气走出南天门,洞察人间的凡事。槐树下搭台唱戏,有迎接仙女下凡之说。

特别是"三月三"这一天,平时很少露面的大闺女小媳妇也都从娘家婆家里走出来看戏。有一大户,清早就套车去接闺女,太阳丈高,没见人影,于是又仆人前往看个究竟,仆人正猴在树上等着看戏,听到吩咐,急忙赶到姑婆家一瞧,原来是姑鼻子出血了,郎中正在指挥家人熬诊治,但什么方法都试过了,血就是不止。郎中见仆人满头满身沾的都是槐米,心想:槐为"木",也许此花可以治这邪症,于是吩咐家人在中加点槐花,可姑娘服后,效果还是不佳。一家人唧唧喳喳相互埋怨,仆人见状,急忙说:"吵,吵,吵吧!吵到黑,就有好戏看了……"郎中一听:"对呀!'凡血见黑则止',槐米为何不炒焦再用呢?"于是又重新制剂,姑娘用了果然见效。仆一看:呵,我来得还正是时候,赶快套车走人,说不定还能赶上看戏。槐米炒焦使用,直到现在还在延用。

古代对初月、弦月、满月的别称。

白居易 【闻新蝉赠刘二十八】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白发生头速,青云入手迟。无过一杯酒,相劝数开眉。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孟春、寅月、嘉月、首阳、献岁、早春、元月、端月、华月、初月、夏正、 冠月、新正、开岁、陬月、首春、上春、寅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忆我初来时,草木向衰歇。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月份别称雅称

十二月:季冬、丑月、涂月、大吕、腊月、暮冬、梅月、暮岁、岁杪。

月份别称雅称

农历十二月

月份别称雅称,的古典文化最是讲究意境,月是历法中的一种时间单位,而农历是传统历法,一年四季,十二月份,在古时候起,对十二个月就有一些雅称,下面来看看月份别称雅称吧。

农历各月份其他别称

月份别称雅称1

一月的雅称有:孟春、正月、端月、元月、新正、开岁、嘉月、瑞月、陬月、孟陬、柳月、初月等。“孟春”称呼是将一年新岁首月看作春季之始。

据《吕氏春秋通诠》所载,孟春即是春季的首月,春季三月,月为孟春,第二月为仲春,第三月为季春。“端月”,本来是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后来,秦始皇即位,由于秦始皇正月在赵国出生,取名“赵正”,因避始皇讳,改“正月”为“端月”。

二月的雅称有:如月、杏月、丽月、花月、令月、仲阳,仲钟、大壮、酣春、仲春、 夹钟、卯月等。“如月”出自《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郝懿行著《尔雅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

三月的雅称有:窉月、莺月、辰月、桃月、季月、晚春、暮春、季春、蚕月等。 “桃月”是因三月桃花粉面羞,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蚕月”,《诗经·豳风·七月》中有“蚕月条桑”句,养蚕缫丝在我国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并延续至今。农历三月是开始养蚕的季节,所以将其成为蚕月。

四月的雅称有:阳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朱月、余月、首夏、夏首、孟夏、和月、正阳等。

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孟夏之月麦秋至。”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四月便称麦月、麦序、麦候。

五月的雅称有:榴月、端月、始月、星月、皇月、蒲月、皋月、兰月、忙月、暑月、鹑月、仲夏、鸣蜩、夏五、小刑、天中等。“鸣蜩”在《诗经》上记载“五月鸣蜩”,蜩即是蝉。意思是在五月知了们纷纷破土上树,开始了夏天的声清音歌鸣,因此五月别称“鸣蜩”。

七月的雅称有:中月、兰月、瓜月、巧月、申月、凉月、霜月、桐月、秋月、文月、首秋、孟秋、初秋、少秋、瓜秋、早秋、新秋、兰秋、夷则、初商、瓜时等。

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古时,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在这个月里,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

八月的雅称有:桂月、壮月、获月、爽月、叶月、柘月、秋半、秋高、橘春、清秋、桂秋、南吕、中律、竹春、正秋、仲秋、仲商等。《尔雅·释天》有:“八月为壮。” 郝懿行著《尔雅义疏》云:“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再如“桂月”,传说月中有桂,该月正是桂花飘香时,因此称之。

九月的雅称有:菊月、咏月、朽月、玄月、青女、穷秋、季秋、末秋、暮秋、晚秋、杪秋、杪商、暮商、霜序、季商、季白等。农历九月菊花开放时,因称为“菊月”。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岁时·九月》曰:“九月为菊月。”“暮秋”,即秋末。南朝梁元帝《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末秋、暮商、季商、杪秋。”

十二月的雅称有:严月、腊月、除月、冰月、殷正、清祀、冬素、季冬、暮冬、杪冬、穷冬、末冬等。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自古以来,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

这些来自于古人智慧的雅称,每一个都饱含精巧美丽的诗意,值得品味和挖掘。这里所列的雅称,只是一小小部分,鉴于抛砖引玉的目的,就到这里。因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那些“土豪”式的命名,大跌的“洋名”等等,靠一靠,比一比。

如果我们的老祖宗,再如果他们穿越而来,该是什么感觉呢!十二月份的雅称,可能就够我们品上年把的了。

月份别称雅称2

一年十二个月依次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如果一年时间均匀分成4个阶段:春夏秋冬,那么夏就是正午太阳最直射我们头顶的前和后一共那1/4年,如果把夏分成三个均匀的段,那么孟夏,仲夏,季夏就是这三个段按时间先后的名称,所以仲夏就是盛夏。

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季是老三的古代称呼。如果按公历,大概孟夏是6月,仲夏是7月,季夏是8月。 春季:阳春、艳阳、淑节、青春、阳节、青阳

夏季:三夏、朱明、九夏、炎夏、朱律、清夏

秋季:凄辰、金天、三秋、商节、素节、白藏

冬季:安宁、冬辰、岁余、九冬、无序、严节

春季 主春、九春、阳春、青春、春阳、艳阳、阳节、淑节、韶节、苍灵

夏季 三夏、清夏、炎夏、九夏、朱夏、盛夏、朱律、炎节、炎亭、朱明、长赢

秋季 三秋、九秋、金天、素节、素商、高商、商节、凄辰、白藏

冬季 三冬、九冬、元冬、青冬、隆冬、冬辰、严节、岁余、安宁、元序

以花命名的农历各月份的诗意别称:

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二月——杏花闹枝 头,又称杏月

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

八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

九月——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

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十一月——葭草吐 绿头,又称葭月

十二月——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

月份别称雅称3

农历一月:元月、正月、冠月、元春

农历二月:命月、仲月、中春、仲阳

农历三月:暮月、炳月、杪春、阳春

农历四月:阴月、维夏、槐夏、麦候

农历五月:郁月、慕月、天中、端阳

农历六月:旦月、天贶、伏月、暑月

农历七月:巧月、霜月、上秋、中元

农历九月:凉秋、穷秋、重阳、去月

农历十月:露月、开冬、初冬、小阳春

农历十一月:霜月、冬月、一之日

农历十二月:蜡月、炎月、冰月、木少冬

农历各月份的又一别称:

正月

二月

建卯、夹仲、丽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火壮、仲月、仲阳、如月。

三月

四月

槐序、孟夏、麦候、建已、中吕、朱明、正阳阴月、麦月、梅月、纯阳、清和、初夏、余月乏月、荒月、首夏、孟夏。

五月

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郁蒸、小刑、鸣蜩

榴月、郁蒸、鸣蜩、皋月、恶月、毒月、忙月。

六月

季夏、林 钟、征暑、荷月、遁月、精阳、焦月、暑月、精阳、溽暑、且月。

七月

早秋、兰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瓜月、巧月、肇秋、新秋、首秋、孟秋。

八月

仲商、中秋、壮月、桂月、仲秋、南宫、竹春、正秋。

九月

朽月、霜序、菊月、幕 秋、无射、咏月、菊月、暮商、霜序、 青女月、季秋、三孟秋、玄月、授衣月。

十月

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露月、飞阴月、冬、开冬、阳月、小阳春。

十一月

畅月、葭月、仲冬、龙潜月、幸月、建字、复月、黄钟、寒月

十二月

建丑、严月、残 月、 冰月、腊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

古人说秋后槐花什么意思

《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槐》

古人说秋后槐花是错过的意思。根据相关信息查询,槐花花6、六月:通常称:荷月、季月、伏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期在春天,秋后槐花开花表示4. 月入宫槐槐影淡,化作槐花无数。——《金缕曲/贺新郎》[宋] 刘辰翁花期已过,是错过的意思。槐花,各地普遍栽培,以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为多,在每年4-5月开花,花期为10-15天。

古人对于每个月的称呼?

五月的雅称有:榴月、端月、始月、星月、皇月、蒲月、皋月、兰月、忙月、暑月、鹑月、仲夏、鸣蜩、夏五、小刑、天中等。“鸣蜩”在《诗经》上记载“五月鸣蜩”,蜩即是蝉。意思是在五月知了们纷纷破土上树,开始了夏天的`声清音歌鸣,因此五月别称“鸣蜩”。

古人对于每个月的称呼: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一月:正月、端月、十月的雅称有:阳月、坤月、吉月、良月、露月、坤月、小阳春、应钟、开冬、冬飞、初冬、孟冬、玄冬、玄英等。如“孟冬”,它指每年冬季的个月,即农历十月,在24个节气中的立冬、小雪两个节气。孟冬时节气候寒冷,曹孟德的诗《冬十月》,开篇即提到“孟冬十月,北风徘徊”。陬月、孟陬、孟春。

二月:杏月、丽月、仲春、如月。

三月:季月、晚春、暮春、蚕月、桃月、季春。

四月:麦月、阴月、梅月、纯阳、余月、清和月、槐月、孟月。

五月:仲夏、榴月、蒲月、皋月

六月:季夏、暑月、焦月、荷月、季夏。

七月:新秋、兰秋、兰月、瓜月、巧月、霜月、孟秋、相月。

八月:仲秋、桂月、壮月、竹春。

九月:暮商、季秋、菊月、朽月、阳月、玄月。

十月:初冬、开冬、露月、良月、阳月、小阳春、孟冬。

十一月:仲冬、辜月、葭月、龙潜月。

十二月:腊月、季冬、残冬、冰月、严月、嘉平月.

民间对月份的别称

一月——华月 二月——如月

三月——寐月 四月——清和月

五月——皋月 六月——旦月

七月——凉月 八月——桂月

九月——玄月 十月——良月

十一月——葭月 十二月——涂月

农历岁时查对表

农历一月

月正、新正、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华岁、

岁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初月、初阳、

孟阳、新阳、春阳、春王、太簇、岁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

三之日、睦月、上月

农历二月

如月、梅见月、梅月、丽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小草生月、衣更著夹钟、仲钟、仲春、仲阳、

中和月、四阳月、四之月、春中、婚月、媒月、大壮、

竹秋、花 朝

农历三月

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褉春、蚕月、花月、

桐月、桃月、夬月、嘉月、辰月、稻月、樱笋月、姑洗、桃浪、雩风、五阳月、桃季月、花飞月、小清明、竹秋

农历四月

乏月、荒月、阳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

槐月、麦月、朱月、余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

维夏、始夏、槐夏、得鸟羽月、花残月、仲侣、纯阳、

纯乾、正阳月、和月、麦秋月、麦候、麦序、六阳、

榎月、梅溽

农历五月

月不见月、吹喜月、皋月、蕤宾、榴月、端阳月、暑月、鹑月、鸣蜩、夏五、男染月、小刑、天中、芒种、

启明、郁蒸

农历六月

且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未月、暮夏、

杪夏、晚夏、季夏、长夏、极暑、组暑、溽暑、林钟、

精阳

农历七月

兰月、申月、巧月、瓜月、凉月、相月、文月、七夕月、女郎花月、文披月、大庆月、三阴月、夷则、初商、

孟商、瓜时

农历八月

仲秋、秋半、秋高、橘春、清秋、正秋、桂秋、获月、

壮月、桂月、叶月、秋、酉月、月见月、红染月、

南吕、仲商、柘月、雁来月、中律、四阴月、爽月、

大清月、竹小春

农历九月

菊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剥月、贯月、霜月、

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祢觉月、菊开月、

红叶月、季秋、暮秋、晚秋、菊秋、秋末、残秋、凉秋、素秋、五阴月、穷秋、杪秋、秋商、暮商、季白、无射、霜序

农历十月

阳月、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

小阳春、神无月、拾月、时雨月、初霜月、应钟、初冬、孟冬、上冬、开冬、玄冬、玄英、小春、大章、始冰、

极阳、阳止

农历十一月

仲冬、中冬、正冬、畅月、霜月、霜见月、子月、辜月、葭月、纸月、复月、天正月、一阳月、广寒月、龙潜月、雪月、寒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

中寒

腊月、除月、丑月、严月、冰月、余月、极月、涂月、

地正月、二阳月、嘉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

季冬、暮冬、晚冬、杪冬、穷冬、黄冬、腊冬、残冬、

末冬、严冬、师走、大吕、星回节、殷正、清祀、冬素

一月——华月 二月——如月

三月——寐月 四月——清和月

五月——皋月 六月——旦月

七月——凉月 八月——桂月

九月——玄月 十月——良月

十一月——葭月 十二月——涂月

古人对于每个月的称呼:

一月:正月、端月、陬月、孟陬、孟春。

二月:杏月、丽月、仲春、如月。

三月:季月、晚春、暮春、蚕月、桃月、季春。

四月:麦月、阴月、梅月、纯阳、余月、清和月、槐月、孟月。

五月:仲夏、榴月、蒲月、皋月

六月:季夏、暑月、焦月、荷月、季夏。

七月:新秋、兰秋、兰月、瓜月、巧月、霜月、孟秋、相月。

八月:仲秋、桂月、壮月、竹春。

九月:暮商、季秋、菊月、朽月、阳月、玄月。

十月:初冬、开冬、露月、良月、阳月、小阳春、孟冬。

十一月:仲冬、辜月、葭月、龙潜月。

十二月:腊月、季冬、残冬、冰月、严月、嘉平月

十二个月的古代雅称

六月的雅称有:暑月、荷月、伏月、旦月、焦月、季月、未月、暮夏、季夏、长夏、晚夏、杪夏、组暑、溽暑、极暑、林钟、精阳等。农历六月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一月首阳,二月杏月,三月桃月,四月梅月,五月蒲月,六月季夏,七月兰秋,八月桂月,九月菊月,十月子春,十一月葭月,十二月冰月。

季春、姑先、桃月、辰月、莺时、末春、蚕月、桐月、秒 春、桃浪、蚕月、季月、莺时、晚春、暮春、小清明、樱笋时。

1、一月

首阳是一月的别称。民间农历一月又称正月。《礼记,月令》称一月为“孟春之月”。是月也,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民间根据花期,时令,天干地支等,还有好多好多个别称。

2、二月

杏月是二月的雅称。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3、三月

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4、四月

别称是孟夏、巳月、余月、中吕、初夏、麦月、槐月、夏首、新夏、梅月。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5、五月

被称为仲夏、午月、皋月、蕤宾、蒲月、榴月、星月、盛夏、夏半、芒种。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本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

6、六月

被称为季夏、未月、且月、林钟、荷月、晚夏、暮夏、荔月、晚夏、杪夏。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

7、七月

被称为孟秋、申月、相月、夷则、瓜月、初秋、桐秋、桐月、兰月、肇秋。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古时,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

8、八月

被称为仲秋、酉月、壮月、南吕、桂秋、桂月、清秋、拓月、秋半、中律。农历八月。此时月桂花盛开,故称桂月。郝懿行义疏解释说,“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故称八月为壮月。

9、九月

被称为季秋、戍月、玄月、无射、菊月、暮秋、凉秋、杪商、秋末、残秋。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称菊月。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那婀娜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这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蓬,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故把六月称为荷月。在《易·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

10、十月

被称为孟冬、亥月、阳月、应钟、露月、冬、早冬、首冬、始冬、开冬、新冬。农历十月,因秋去冬来、露水多生而得名。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后汉书-马融传》说:“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

被称为仲冬、子月、辜月、黄钟、霜月、寒月、葭月、正冬、畅月。《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葭月是农历十一月的美称,因为冬月里的葭草才会吐出“绿头”,所以十一月称之为葭月。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

12、十二月

被称为季冬、丑月、涂月、大吕、腊月、暮冬、梅月、暮岁、岁杪。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自古以来,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

12个月份的雅称

《咏槐》

12个月份的雅称

12个月份的雅称,的文字是非常浪漫的,我们不同的月在古代都有不同的雅称,一年四季,十二月份,每个月的雅称都很多很美,这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以下分享12个月份的雅称。

12个月份的雅称1

一月的雅称有:孟春、正月、端月、元月、新正、开岁、嘉月、瑞月、陬月、孟陬、柳月、初月等。“孟春”称呼是将一年新岁首月看作春季之始。

据《吕氏春秋通诠》所载,孟春即是春季的首月,春季三月,月为孟春,第二月为仲春,第三月为季春。“端月”,本来是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后来,秦始皇即位,由于秦始皇正月在赵国出生,取名“赵正”,因避始皇讳,改“正月”为“端月”。

二月的雅称有:如月、杏月、丽月、花月、令月、仲阳,仲钟、大壮、酣春(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仲春、 夹钟、卯月等。“如月”出自《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郝懿行著《尔雅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

三月的雅称有:窉月、莺月、辰月、桃月、季月、晚春、暮春、季春、蚕月等。 “桃月”是因三月桃花粉面羞,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蚕月”,《诗经·豳风·七月》中有“蚕月条桑”句,养蚕缫丝在我国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并延续至今。农历三月是开始养蚕的季节,所以将其成为蚕月。

四月的雅称有:阳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朱月、余月、首夏、夏首、孟夏、和月、正阳等。

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孟夏之月麦秋至。”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四月便称麦月、麦序、麦候。

七月的雅称有:中月、兰月、瓜月、巧月、申月、凉月、霜月、桐月、秋月、文月、首秋、孟秋、初秋、少秋、瓜秋、早秋、新秋、兰秋、夷则、初商、瓜时等。

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古时,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在这个月里,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

八月的雅称有:桂月、壮月、获月、爽月、叶月、柘月、秋半、秋高、橘春、清秋、桂秋、南吕、中律、竹春、正秋、仲秋、仲商等。《尔雅·释天》有:“八月为壮。”

郝懿行著《尔雅义疏》云:“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再如“桂月”,传说月中有桂,该月正是桂花飘香时,因此称之。

九月的雅称有:菊月、咏月、朽月、玄月、青女、穷秋、季秋、末秋、暮秋、晚秋、杪秋、杪商、暮商、霜序、季商、季白等。农历九月菊花开放时,因称为“菊月”。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岁时·九月》曰:“九月为菊月。”“暮秋”,即秋末。南朝梁元帝《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末秋、暮商、季商、杪秋。”

十月的雅称有:阳月、坤月、吉月、良月、露月、坤月、小阳春、应钟、开冬、冬飞、初冬、孟冬、玄冬、玄英等。如“孟冬”

它指每年冬季的个月,即农历十月,在24个节气中的立冬、小雪两个节气。孟冬时节气候寒冷,曹孟德的诗《冬十月》,开篇即提到“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十二月的雅称有:严月、腊月、除月、冰月、殷正、清祀、冬素、季冬、暮冬、杪冬、穷冬、末冬等。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自古以来,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

12个月份的雅称2

夏季:三夏、朱明、九夏、炎夏、朱律、清夏

秋季:凄辰、金天、三秋、商节、素节、白藏

冬季:安宁、冬辰、岁余、九冬、无序、严节

春季 主春、九春、阳春、青春、春阳、艳阳、阳节、淑节、韶节、苍灵

夏季 三夏、清夏、炎夏、九夏、朱夏、盛夏、朱律、炎节、炎亭、朱明、长赢

秋季 三秋、九秋、金天、素节、素商、高商、商节、凄辰、白藏

冬季 三冬、九冬、元冬、青冬、隆冬、冬辰、严节、岁余、安宁、元序

以花命名的农历各月份的诗意别称:

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二月——杏花闹枝 头,又称杏月

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

八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

九月——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

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十一月——葭草吐 绿头,又称葭月

十二月——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

12个月份的雅称3

诗经十二月份的雅称 诗经中称一年当中的第十二个月份,也就是十二月为嘉年。

十二个月的古风别称 一月:孟春、柳月、寅月、陬月、太簇、初春、新春、端月、岁始、肇春、初阳。

二月:仲春、卯月、如月、夹钟、花月、杏月、春半、花朝、殷春、春中。

三月:季春、辰月、病月、姑洗、桃月、暮春、桐月、晚春、春杪、余春

四月:孟夏、巳月、余月、中吕、初夏、麦月、槐月、夏首、新夏、梅月。

五月:仲夏、午月、皋月、蕤宾、蒲月、榴月、星月、盛夏、夏半、芒种。

六月:季夏、未月、且月、林钟、荷月、晚夏、暮夏、荔月、晚夏、杪夏。

七月:孟秋、申月、相月、夷则、瓜月、初秋、桐秋、桐杨凝 【送客入蜀】 剑阁迢迢梦想间,行人归路绕梁山。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月、兰月、肇秋。

八月:仲秋、酉月、壮月、南吕、桂秋、桂月、清秋、拓月、秋半、中律。

九月:季秋、戍月、玄月、无射、菊月、暮秋、凉秋、杪商、秋末、残秋。

十月:孟冬、亥月、阳月、应钟、露月、冬、早冬、首冬、始冬、开冬、新冬。

十一月:仲冬、子月、辜月、黄钟、霜月、寒月、葭月、正冬、畅月。

描写春天的槐树的诗句

古人有诗曰: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岁言无序又一年,嗅着这醉人的芳香,我在想,怎样才能不辜负大自然对我们的赐予呢!

1. 关于槐树的诗句

李频 【送友人下第归感怀】 帝里春无意,归山对物华。即应来日去,九陌踏槐花。

关于槐树的诗句 1. 描写槐树的诗句

《题湖城县西道中槐树》

年代: 唐 作者: 吴融

零落欹斜此路中,盛时曾识太平风。

晓迷天仗归春苑,暮送鸾旗指洛宫。

一自烟尘生蓟北,更无消息幸关东。

而今只有孤根在,鸟啄虫穿没乱蓬。

《槐树诗》

年代: 魏晋 作者: 繁钦

嘉树吐翠叶,列在双阙涯。

旑旎随风动,柔色纷陆离。

年代: 宋 作者: 苏辙

盛衰日相寻,循环何曾歇。

攀条揽柔荑,回首惊脱叶。

绿槐阴最厚,零落今存荚。

千林一枯槁,平地三尺雪。

草木何足道,盈虚视新月。

微阳起泉下,生意未应绝。

《槐》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高槐虽经秋,晚蝉犹抱叶。

淹留未云几,离离见疏荚。

栖鸦寒不去,哀叫饱啄雪。

破巢带空枝,疏影挂残月。

岂无两翅羽,伴我此愁绝。

年代: 宋 作者: 李复

当年夹路绿参,曾拥金舆拂羽旗。

得地偶逃斤斧幸,闻风非与雪霜期。

犹残腊火燔空腹,时有惊雷起蠹枝。

想见妖灵占上象,龟山猎罢旧都移。

2. 关于槐树的诗词

窦巩 【奉使蓟门】 自从身属富人侯,蝉噪槐花已四秋。今日一茎新白发,懒骑官马到幽州。

张籍 【送萧远弟】 街北槐花傍马垂,病身相送出门迟。与君别后秋风夜,作得新诗说向谁。

白居易 【暮立】 黄昏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

白居易 【秘省后厅】 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尽日后厅无一事,白头老监枕书眠。

鲍溶 【汉宫词二首】 月映东窗似玉轮,未央前殿绝声尘。宫槐花落西风起,鹦鹉惊寒夜唤人。

姚合 【闻新蝉寄李馀】 往年六月蝉应到,每到闻时骨欲惊。今日槐花还似发,却愁听尽更无声。

朱庆馀 【都门晚望】 绿槐花堕御沟边,步出都门雨后天。日暮野人耕种罢,烽楼原上一条烟。

许浑 【夏日寄江上亲友】 雨过前山日未斜,清蝉嘒嘒落槐花。车轮南北已无限,江上故人才到家。

赵嘏 【宣州送判官】 来时健笔佐嫖姚,去折槐花度野桥。谁见尊前此惆怅,一声歌尽路迢迢。

李频 【述怀】 望月疑无得桂缘,春天又待到秋天。杏花开与槐花落,愁去愁来过几年。

韦庄 【惊秋】 不向烟波狎钓舟,强亲文墨事儒丘。长安十二槐花陌,曾负秋风多少秋。

黄滔 【出京别同年】 一枝仙桂已攀援,归去烟涛浦口村。虽恨别离还有意,槐花黄日出青门。

李中 【夕阳】 影未沈山水面红,遥天雨过促征鸿。魂销举子不回首,闲照槐花驿路中。

子兰 【太平坊寻裴郎中故宅】 不语凄凉无限情,荒阶行尽又重行。昔年住此何人在,满地槐花秋草生。

子兰 【长安早秋】 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门门走马征兵急,公子笙歌醉玉楼。

齐己 【答长沙丁秀才书】 月月便车奔帝阙,年年贡士过荆台。如何三度槐花落,未见故人携卷来。

刘威 【旅中早秋】 金威生止水,爽气遍遥空。草色萧条路,槐花零落风。夜来万里月,觉后一声鸿。莫问前程事,飒然沙上蓬。

白居易 【秋日】 池残寥落水,窗下悠扬日。袅袅秋风多,槐花半成实。下有人,年来四十一。

陈元初 【忆长安·七月】 忆长安,七月时,槐花点散罘罳。七夕针楼竞出,中元香供初移。绣毂金鞍无限,游人处处归迟。

白居易 【禁中晓卧,因怀王起居】迟迟禁漏尽,悄悄暝鸦喧。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曙灯残未灭,风帘闲自翻。每一得静境,思与故人言。

白居易 【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凉风木槿篱,暮雨槐花枝。并起新秋思,为得故人诗。避地鸟择木,升朝鱼在池。城中与山下,喧静暗相思。

白居易 【夏夜宿直】 人少庭宇旷,夜凉风露清。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挑灯坐,沉吟蹋月行。年衰自无趣,不是厌承明。

白居易 【答梦得闻蝉见寄(一作新蝉酬刘梦得见寄)】开缄思浩然,独咏晚风前。人貌非前日,蝉声似去年。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听罢无他计,相思又一篇。

白居易 【秋凉闲卧】 残暑昼犹长,早凉秋尚嫩。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幽闲竟日卧,衰病无人问。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

3. 赞美槐树的诗句

1、槐阴添绿。雨馀花落,酒病相续。

出自宋代晁端礼的《雨霖铃·槐阴添绿》

原诗

《雨霖铃·槐阴添绿》

槐阴添绿。雨馀花落,酒病相续。闲寻双杏凝伫1.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点绛唇·小院新凉 》 [清] 纳兰性德,池塘暖、。却向窗昼卧,正春睡难足。叹好梦、一一无凭,帐掩金花坐凝目。

当时共赏移红烛。向花间、小饮杯盘促。蔷薇花下曾记,双凤带、索题诗曲。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问燕子、不肯传情,甚入华堂宿。

译文

槐树新添了绿色。被雨淋落的花瓣洒落了一地,因过度饮酒而生病,生活几乎都在醉与病之间徘徊。闲时出外散心,寻见一对杏树,我驻足凝望,温暖的池塘里,鸳鸯成双成对。不忍看下去,怀着愁苦之情离去,回内室小睡,但因心事辗转难以入眠。虽有好梦,但醒来一切都成虚空,窗帐围掩着绣有花饰的卧榻,空荡荡卧榻上只留下自己凝目沉思。

以前二人在一起时,一边移红烛,一边共赏。面向花丛,一杯接一杯地饮酒,记得往日在蔷薇花丛中,恋人她以绣有凤国的衣带要自己题写诗词。分别后,恋人终日精神不振,本来是丰盈的肌体,却因相思而日渐消瘦,只瘦得罗裙要裁剪了才能合身。难以寻找堂前的燕子,去传达这份感情,为什么现在进入华丽的殿堂住宿。

2、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原诗

《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译文

浓绿的槐叶低向明窗室中有些发暗,艳红的石榴花盛开光彩耀眼明。美人邀我稍作停留不必远行。无奈行期已到烟雨迷漾中画船扬帆轻轻。只见她柳眉伴着离歌紧皱,梨花面容有泪流倾。离别的情景确实不像初见时的欢乐之情。今夜月光明照的江上我在船中酒醉刚刚清醒。

3、绿槐烟柳长亭路。

出自宋代惠洪的《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

原诗

《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侵晓潇潇雨。

译文

长亭路上,槐树碧绿,柳色如烟,恨(我)走得匆促, (漫长的道路提示我)我们已经分别。绵绵的愁思让人觉得一日长得好像一年,不知道该如何度过。回首遥望高高的城垣,已经被暮云遮断,视线的尽头是何处呢?

天色将暮的时候,解下马鞍,投宿在旅舍,暗暗忆起爱人临别前的千万句细语叮咛 。 一寸柔肠中蕴藏着多少深情?如今只有薄被孤枕与我相伴,午夜梦回醒来正是夜深人静,拂晓之时,窗外春雨潇潇。

4、三槐只许三公面,作记名堂有几家。

出自宋代洪皓的《咏槐》

原诗

弛担披襟岸帻斜,庭阴雅称酌流霞。

三槐只许三公面,作记名堂有几家。

译文

放下担子敞开衣襟,推歪头巾,庭阴凉凉的刚好和天边艳艳的晚霞相匹配。有资格面对三槐而坐的只有三公这样的大人物,能在朝堂上留名的又有几个?

5、密叶繁阴画不成,卷帘双眼为渠明。

出自宋代 裘万顷《窗前古槐二首》

原诗

《窗前古槐二首》

密叶繁阴画不成,卷帘双眼为渠明。

人间炎热无来处,赢得轩窗分外清。

译文

大院里成片的槐树象撑开的绿伞,带来阵阵清凉。虽然卷帘双眼,却造就了一池明柔;天气炎热没有地方来,但是窗外却有凉风袭来。

4. 有关槐花的诗句

2. 满地槐花,尽日蝉声乱。独倚阑干暮山远。一场无人见。——《凤栖梧/蝶恋花》[宋] 杜安世

3. 袅袅秋风多,槐花半成实。——《秋日》[唐] 白居易

5.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和董传留别》[宋] 苏轼

6. 槐花落尽桐阴薄,时有残蝉一两声。——《雨后》[宋] 陆游

7. 梅实槐花,看看便是相催。——《胜胜慢/声声慢》[宋] 王之道

8. 争似槐花九衢里,马蹄安稳慢垂鞭。——《江行》[唐] 韩偓

9. 槐花时节近,新说合新知。——《夏日山居好十首》[宋] 舒岳祥

10. 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送客入蜀》[唐] 杨凝

11. 共踏槐花记昔年,一弯新月夜移船。——《送沈信臣赴试南宫五首》[宋] 韩元吉

12. 解缆西征未有期,槐花又逼桂花时。——《宿泊孟津寄三堂友人》[唐] 韦庄

5. 有没有关于槐树的比较经典的古诗词

裘万顷的“槐花满地无人扫,半在墙根印紫苔。”

白居易的“黄昏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

罗隐的“槐花漠漠向人黄,此地追游迹已荒”;

贾岛的“日午路中客,槐花风处蝉”; 杜荀鹤的“客路客路何悠悠,蝉声向背槐花愁”

槐树落叶乔木,高15-25米。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9-15,卵状长圆形,长2.5-7.5厘米,宽1.5-5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10,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长2.5-5厘米,无毛,不裂;种子1-6,肾形。花果期9-12月。

6. 关于槐花的诗句

《槐花》

年代: 唐 作者: 罗邺

行宫门外陌铜驼,两畔分栽此最多。

欲到清秋近时节,争开金蕊向关河。

层楼寄恨飘珠箔,骏马怜香撼玉珂。

愁杀江湖随计者,年年为尔剩奔波。

《槐花》

年代: 唐 作者: 郑谷

毵毵金蕊扑晴空,举子魂惊落照中。

今日老郎犹有恨,昔年相虐十秋风。

《槐花》

年代: 宋 作者: 董嗣杲

此树开花簌簌黄,秋蝉鸣破雨馀凉。

发回七袠仙人黑,心落三年举子忙。

肯信植庭能根叶,谁知列树自成行。

云屯暗掩宫阴老,蜜糁龙池凤沼香。

7. 赞美“槐树”的诗句有哪些

赞美“槐树”的诗句有 1.《秋雨叹》 年代: 宋 作者: 李洪 西风猎猎暮秋天,昏雾霖海气连。

雨脚如麻云泼墨,禾头生耳稻漂田。庭前槐树惟增叹,阶下决明空可怜。

愁绝寒儒思广厦,床床漏屋夜无眠。 2.《松树》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

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

既无贞直干,复有罥挂虫。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

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可怜孤松意,不与槐树同。

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屈为大厦栋,庇荫侯与公。

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 3.《纵步至董氏园亭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陈与义 槐树层层新绿生,客怀依旧不能平。

自移一榻西窗下,要近丛篁听雨声。 4.《拟咏怀诗 二一》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庾信 倐忽市朝变。

忘情遂食薇。怀愁正摇落。

中心怆有违。独怜生意尽。

枕簟虚凉清梦境,了无俗物动禅心。

月份古代雅称

1、一月通常称: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古代月份的叫法:

十一月的雅称有:冬月、辜月、葭月、畅月、雪月、寒月、 纸月、复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中冬、正冬、中寒、仲冬等。“畅月”,《礼记·月令》中说:“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有一别称为畅月。

2、二月通常称: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3、三月:通常称:桃月、春晚、晚春、春日、绸月、季月、莺月、末春。

4、四月:通常称: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余月。

5、五月:通常称:蒲月、仲夏、超夏、呜蜩、天中、仲夏、皋月。

7、七月:通常称:巧月、瓜月、兰月、相月、孟秋、初秋。

8、八月:通常称:桂月、壮月、仲秋、中秋、商吕、竹春。

9、九月:通常称:深秋、暮秋、穷秋、霜序、朽月、三孟秋。

1、十月:通常称:阳月、阴月、小阳春、良月、露月、开冬、冬、飞阴月。

11、十一月:通常称:辜月、冬月、仲冬、中冬、畅月、葭月、龙潜月。

1空惊槐树衰。 5.《和人》 年代: 宋 作者: 李洪 庭前槐树绿阴阴,静听玄蝉尽日吟。2、十二月:通常称:腊月、季冬、严冬、残冬、穷节、星回节。

又是五月槐花开

苍茫人事非。避谗应采葛。

清晨,打开窗子,忽然,有一缕似曾相识的清香扑面而来,淡淡的,幽幽的,霎那间,沁入心脾,顿觉心旷神怡。举目远望,小区围墙仲夏、超夏、中夏、始月、星月、皇月、一阳月、蒲月、兰月、忙月、午月、榴月、毒月、恶月、橘月、边上几株高低错落的洋槐树,不知何时绽开的满树洁白了,一串串,一簇簇的雪花挂满了枝头,哦,已经是五月了,又是一个槐花盛开的季节了。

农历八月:鸦月、桂秋、仲盲、蟾秋

多么熟悉的情景,多么醉人的芳香!三十多年以前,我大学毕业后,自愿到家乡的一所中学去教书,成了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那所学校的南边大约一千米左右,有一条小河,河的两岸密密匝匝的长满了野生的槐树,像两道绿色的屏障,小河走到哪里,它就蜿蜒到哪里。

每年五月,槐花盛开的时候,两岸又仿佛成为两条白色的卧龙逶迤在那里,看不见尽头。小河的水碧绿,清澈,自东向西静静的流淌,当然,小河里潺潺流淌的还有槐花的芳香。记得那时候,每天早晨醒来,要做的件事就是赶紧打开宿舍的窗户,伴着凉爽的河风,便会有芬芳清甜的槐花香扑个满怀。于是,那些忙碌疲惫的日子也一下子变得神清气爽,荡漾。也是在这样一个槐花盛开的季节,我邂逅了我的爱情,每当傍晚,我们踏着夕阳,沿着那条隐藏在半人高的麦田里井绳一般的小路,去河边散步,徜徉在暗香浮动的白色的海洋里,那空气也似乎是甜丝丝的。岁月悠远,似水流年,那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也许是因了这个缘故吧,我对槐花,对槐树有了一些了解。原来,我们平常所谓的“国槐”其实是“洋槐”,原产地在北美洲,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人因为修建胶济的需要,才引入我国的青岛的。在我国栽培的 历史 ,迄今也不过一百多年的 历史 。它的花期在每年的四到五月,花多为白色,芳香浓郁,味道甜美,因此,也就成了众多鸟类的 美食 ,伴随着飞鸟的远游,洋槐的种子也去撒遍了五湖四海,大江南北,不管土地多么贫瘠,它都执着地生根、发芽、开花,这也是值得我们喜爱的又一个原因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